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工培养的发菜悬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低温胁迫下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阐释发菜在极端环境下得以生存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4℃低温胁迫处理15天后,发菜悬浮细胞的相对生长量显著降低,而质膜相对透性和细胞活性在低温胁迫处理3天较对照有明显的变化,处理5天后细胞逐渐适应.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处理5天使发菜细胞内的脯氨酸质量分数和海藻糖质量分数显著上升,同时显著抑制了光合系统Ⅱ的活性,而叶绿素a的质量分数在低温处理初期上升.由此可以发现,低温胁迫使发菜悬浮细胞的质膜完整件和光合作用受到伤害,而细胞内的脯氨酸和海藻糖迅速积累起着积极的渗透调节作用,从而使细胞逐渐适应低温,生长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嗜水气单胞菌为水产养殖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引发养殖鱼类暴发细菌性败血症而造成大量死亡,给水产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鱼类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病理特征、内部组织损伤及在水产养殖中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鱼类的健康生态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下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可能会直接导致生物量积累的持续减少及其抗逆性的能力降低,严重时会引起植物的大量死亡,从而遏制了植物生产和观赏利用并带来损失。植物耐低温的研究方向跟随着现代研究技术手段的进步也不断得到了更新,随之可应用于鉴定植物抗寒性鉴定上的研究方法逐渐增多。将通过对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表型、组织结构响应、生理响应以及分子组学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4.
非热等离子体杀灭肿瘤细胞具有“广谱”与高效的优势,且能“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型物理技术.非热等离子体通过提高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损伤DNA等生物分子及多个细胞器,启动多条信号通路最终导致细胞进入死亡阶段.笔者主要概述了近年来非热等离子体对肿瘤细胞的损伤及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的类型及相应机制,为其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冬季低温胁迫对长叶竹柏幼苗细胞膜的伤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冬季低温胁迫对长叶竹柏幼苗细胞膜的影响,选取长叶竹柏的2龄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海拔的低温胁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胁迫下,细胞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细胞质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刭损伤,从而导致了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电解质外渗,电导率增大.同时,SOD,CAT和P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测定表明,零上低温胁迫不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膜脂过氧化伤害,部分原因可能是SOD,CAT和POD活性的协调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木本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本文系统的从木本植物对干旱信号的感知、信号转导到转录调控、生理生化反应以及表型变化等方面总结了木本植物对干旱胁迫可能的响应过程.认为木本植物由于其固着根生的特点,不得不进化出相应的机制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当遭受干旱胁迫时,木本植物根系细胞膜上的感受器首先感知到土壤水分状态的变化,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激素调控系统触发相应的干旱适应反应.干旱信号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导路径传递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位,主要的信号传导途径包括Ca2+信号、激素信号和转录因子调控等.一些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如脱落酸(ABA)信号通路、DREB蛋白家族等也参与调控植物的干旱适应性.木本植物也会发生形态和解剖上的变化来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强根系的吸水能力.本文可为抗旱型木本植物选育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7.
指环虫是鲤科鱼类鳃器官上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指环虫可以导致寄主鱼鳃组织局部或全面损伤,包括出血、坏死以及细胞恶性增殖等严重后果,寄主鱼进而食欲下降、生长迟缓,严重时会导致寄主鱼的大量死亡.本文从指环虫的分类方法、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等诸多方面综述鱼类指环虫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一种从荒漠结皮中分离的典型蓝藻--爪哇伪枝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2、10和25 ℃(对照)进行低温处理,并向低温处理的藻培养物中添加0.2 g/L蔗糖和0.2 g/L葡萄糖,测定低温胁迫和外源糖对伪枝藻生物量、光合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细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处理相比,低温胁迫导致伪枝藻生物量和光合活性的显著降低,细胞内可溶性蛋白呈现明显增高.同时低温处理导致伪枝藻膜脂的过氧化伤害,即丙二醛含量的大量增加.添加外源糖处理时发现,蔗糖和葡萄糖有利于提高伪枝藻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研究还发现,经过48 h、10 ℃低温适应处理的伪枝藻骤然降至2 ℃时,出现胞外多糖的大量分泌.研究结果表明糖类物质可能对于提高伪枝藻的低温胁迫耐受性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为更好地理解荒漠结皮蓝藻对极端环境的耐受机制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干旱、低温、盐胁迫和重金属污染等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在这些条件下,植物细胞内各种代谢过程会有一定程度的受损或不工作,将会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植物体内过量积累.过氧化氢是植物体内中最稳定形式的活性氧之一,植物体内积累过量的过氧化氢会严重威胁植物细胞的膜系统.在本实验中,选取了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材料,分别进行低温处理、盐处理和干旱处理,并通过对未处理的和非生物胁迫处理的植物中过氧化氢含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胁迫处理后,拟南芥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为深入研究植物对逆境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小鼠泡膜蛋白VMP1的生物学功能,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siRNA干扰技术、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VMP1在TNF死亡信号通路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TNF的刺激可导致VMP1从L929细胞的细胞浆转移到细胞核,提示VMP1可能在TNF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用特异性的siRNA抑制L929细胞中VMP1的表达,细胞则表现出对TNF的明显抗性,证明VMP1参与了TNF诱导的细胞死亡信号通路.作者初步探索了VMP1与TNF死亡信号通路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VMP1的生物学功能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花序浸染法获得了转化有水母发光蛋白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利用该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植物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刺激可引起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EGTA和LaCl3能抑制Ca2 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ATeam蛋白作为ATP生物传感器,建立检测拟南芥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外ATP的检测体系,研究植物在不同非生物胁迫(NaCl、 PEG 6000和低温)下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外ATP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高强度的胁迫(200 mmol/L NaCl、 10%~20%w(PEG6000)和0~4℃)下,细胞质ATP水平下降.在各水平PEG 6000胁迫下,叶绿体中ATP水平保持稳定; 10℃低温处理导致叶绿体中ATP水平升高, 200 mmol/L NaCl处理导致叶绿体ATP水平下降,其他强度的NaCl以及低温处理未显著改变叶绿体ATP水平.在中等强度的NaCl和PEG 6000胁迫(100 mmol/L NaCl和5%~10%w(PEG 6000))下,细胞外ATP水平升高; 4~10℃低温胁迫处理导致细胞外ATP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夏威夷椰子(Pritchardia gaudichaudii H.Wendl)幼苗叶肉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未经低温处理的夏威夷椰子幼苗叶肉细胞,焦锑 酸钙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液泡中,而细胞基质及细胞间隙中则看不到焦锑酸钙沉淀,而夏威夷椰子幼苗经过2℃,48h低温处理后,细胞基质和细胞膜、液泡膜上焦锑酸钙沉淀增加,而液泡中的焦锑酸钙沉淀减少,并且超微结构已初步显示出寒害的特征,叶绿体外膜部分破损,类囊体片层稀疏且排列不规则,而夏威夷椰子幼苗经过2℃,96h低温处理后,Ca^2 大量分布于液泡和细胞基质中,细胞间隙中也可见少量斑块状沉淀,大部分细胞结构已经严重破损,内部结构分辨不清呈现出了遭受严重冷害的症状。从而揭示了Ca^2 的区域性分布的变化与植物抗寒性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下草鱼ZC-7901细胞系内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对草鱼(Ctenophatyngodon idellus)吻端细胞系ZC-7901细胞内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耐寒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28℃)相比,2~3℃低温胁迫6h、12h、24h、48h、72h时,草鱼ZC-7901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温12h前逐渐增加,之后其含量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低温胁迫下草鱼ZC-7901细胞内MDA的含量仍能保持较低的水平,这可能是其耐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浅析内质网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在细胞内分布广泛,是最大的细胞器,主要负责蛋白质的合成转运、信号肽识别、糖基化修饰等过程和钙离子的贮存,信号转导及细胞内钙的再分布。细胞凋亡是诱导性细胞自杀过程,主要由线粒体介导。近来研究发现过度内质网应激可启动细胞凋亡,是一条新的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这一信号传导通路包括非折叠蛋白反应和钙离子起始信号等机制,并且,由内质网应激特异性激活Caspase-12而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本文对该凋亡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 BRs)对植物细胞膜系统的影响,使用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在4℃处理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a)悬浮细胞.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的离子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而EBR处理显著降低了细胞的离子渗漏率和MDA含量.此外,低温胁迫下,EBR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膜脂脂肪酸不饱和程度并明显增强了细胞质膜H~+-ATPase,K~+-ATPase,Ca~(2+)-ATPase以及Mg~(2+)-ATPase的活性.另外,低温诱导CbCOR15基因大量表达.而在低温胁迫初期,EBR处理细胞的CbCOR15基因表达水平更高.以上实验结果表明,EBR在稳定低温胁迫下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保证细胞生理代谢的正常进行,以提高其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高山离子芥细胞在不同低温胁迫中活性氧代谢及AsA-GSH循环中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揭示其响应低温胁迫的部分生理机制.以天然抗寒性植物高山离子芥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脂质过氧化产物,活性氧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对其冷冻低温胁迫(4℃、0℃和-4℃)的反应.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高山离子芥细胞中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H2O2含量和GSH不同程度的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4℃和0℃胁迫下呈波动性变化,在-4℃胁迫下,APX和MDHAR活性处于抑制状态,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GR活性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高山离子芥试管苗发生不同程度的膜脂过氧化,并可能通过增加细胞内H2O2含量来促进其抗氧化保护能力;同时AsA-GSH循环代谢中抗氧化酶(APX,MDHAR,GR)与抗氧化剂(GSH)共同协调作用,以减轻低温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据众多养鱼户反映,春季鱼类死于水霉病的达30%以上。可见,水霉病是春季鱼类的大敌,各养鱼户应引起高度重视。水霉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拉网、运输及养殖过程中,鱼体受了伤,水霉和棉霉菌侵入鱼体伤口,大量繁殖生长成棉絮状的白色或灰白色菌丝。菌丝分泌毒素,破坏鱼体组织,使鱼焦燥不安,游动失常,食欲减退而死亡。具体防治方法如下:(l)人工繁殖期间所用的鱼巢、工具等均应使用石灰水\漂白粉或孔雀石绿消毒。(2)在拉网、运输及放养鱼苗、种鱼过程中,操作要细心,严防鱼体受伤。(3)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低温将导致水稻发育延缓,长期遭受低温胁迫易导致水稻枯萎死亡。全球每年约有1 500万hm2的水稻面临低温胁迫危害,低温冷害已成为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系统了解水稻耐低温机理研究进展,总结了水稻在面临低温胁迫时的细胞结构特征、生理生化变化、耐低温优良品种选育等研究现状。对水稻的耐低温分子机理、耐低温基因定位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水稻耐低温品种的未来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然而低温胁迫会严重抑制水稻的生长发育。为了探究micoRNA在水稻低温胁迫中的作用,采用低温处理前,5℃低温处理24h和5℃低温处理48h的2~3叶期水稻整株,构建9个小RNA文库。通过高通量测序后,对9个小RNA文库的micro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一共筛选出21个与冷胁迫相关的microRNA,其中16个在冷胁迫下上调,5个在冷胁迫下下调。通过对这21个microRNA靶基因的CO富集结果表明,其靶基因广泛富集在包括信号转导,免疫系统和物质合成等细胞内过程中。这表明水稻可能通过多种micoRNA 介导,从各个方面来协同抵御低温胁迫。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microRNA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且本研究所鉴定的microRNA为增强水稻对低温耐受性遗传改良提供了优异的miRNA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