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长江芜湖大拐河段,上起三山河,下迄广福矶,全长35公里。它是长江中下游河段河床变形甚为剧烈的地段之一。我们把地貌、水利两个专业结合起来,针对芜湖大拐河段河床演变的特点,在侧重探讨该河段河床自然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长江芜湖大拐河段河道整治和防护工程的设想,为进行长江流域规划和发展航运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建成后对长江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峡水库是特大型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由于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水库上、下河段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对环境产生如下冲击和影响:①基准面抬高,流入水库各条支流在入库河口区及以下区域迅速产生水下淤积,形成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②水库上游河道发生变形.水库蓄水后引起库岸变形,这种库岸变形可能延续几十年的时间,影响到库岸的稳定性、水库库区附近淹没浸没以及水库渗漏等.水库运营时清水下泄,引起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以及下游河道变形,受影响最大的是武汉及其以上荆江河段.根据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认为影响最大、最应该立项和进行综合研究的问题有3个方面:第一,入库河流河口地区的水下淤积问题;第二,水库运营过程中引起的库岸变形及库岸的稳定性问题;第三,水库下游清水下泄河床重新调整时,对下游荆江等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江出西陵峡后,进入地势低平的中、下游平原.在河道的两岸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岩石裸露、三面环水、类似半岛的小山丘,这就是矶头.矶头临江挺立,形势险要,景色佳丽,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例如湖南岳阳的城陵矾、湖北武昌的黄鹤矶(俗名蛇山)、江西九江的锁江楼、安徽的采石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都以其独特的风景名胜吸引天下的游人.  相似文献   

4.
太子矶水道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浅险水道,因礁石众多、航道复杂,素有"瓶颈"、长江"魔鬼大三角"之称。它有两大"鬼门关":一是太子矶礁石群,已基本被炸除;二是拦江矶礁石群,目前仍然是长江中最大的"拦路虎"。为适应现场特殊工况及施工进度的需要,山河智能与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在广泛调研、对比分析国外产品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开发制造了SWDW165一体化航道钻机作为钻爆设备。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由于尺度大、流速快、结构复杂而导致的水流结构测量困难的问题,基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该交汇处17个横断面的流场进行测量,并采用动能校正系数(α)和动量校正系数)表征交汇水流的掺混特征。通过测量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前后的水体pH、溶解氧和电导率,分析交汇前与交汇后水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经官洲分流后的交汇由于流速相近和河床高差导致水流迅速掺混,而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在交汇处下游约2.6 km才实现完全掺混,掺混完全时α、β分别约为1.3和1.15。长江-鄱阳湖交汇处出现长约300 m的停滞区。停滞区下游形成成对反向螺旋流,环流强度可达0.6 左右,并向下游衰减。受宽深比减小和码头等局部地形的影响,最下游2个断面出现单向逆时针螺旋流,环流强度低于0.1。  相似文献   

6.
武汉长江第一越江隧道工程动床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对武汉市三大市区的交通影响很大,城市发展,过江交通日益拥塞。为解决这一问题,长江第一隧道现正设计、施工。在隧道工程定床河工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动床模型试验,目的是研究隧道对河势、河床冲淤、洲滩变迁、流速分布、主流摆幅等的变化影响,以及隧道断面处的冲刷深度,为隧道工程安全和设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长江小黄洲汊道水流特性和河床演变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成果进行小黄洲演变对下游新济洲汊道段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黄洲汊道的演变对下游新济洲汊道段的水流特性有明显影响,在现状河道条件下,若小黄洲左汊衰退,可导致新生洲、新济洲左汊衰退,新潜洲左汊发展;若小黄洲左汊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新生洲、新济洲左汊发展,但对新潜洲左汊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中全新世以来长江南京河段的河床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沿江地带全新世沉积相的分布,历史记载与水道图、地名录、江道残迹等方面入手,研究论证了中全新世以来长江南京河段的河床变迁及其演变特征与规律,分析了影响河床变迁的主要因素及在建设沿江经济区时值得重视研究、预测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的环境地貌问题。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在长江江苏段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遥感多时相分析方法对长江岸滩变迁进行动态调查,研究河床的时空演变规律,结合河床边界条件分析及江岸崩坍灾害调查,进行江岸稳定性评价,为长江江苏段治理及防洪减灾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结合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提出长江长治久安的意见和进一步开展遥感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长江新济洲汊道段河床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对整治方案进行了研究,结合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整治原则,认为长江新济洲汊道段的整治采用中汊封堵方案,虽然对新生洲、新济洲左右汊分流条件稍有影响,但有利于新济洲河段向稳定的双分汊河道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江芜裕河段近期淤积较剧,影响了裕溪港的正常通航,芜湖港的近岸深槽已发生泥沙淤积。我们从探讨河床潮变入手,了解河段冲淤变化过程和泥沙来源,为今后整治河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床纵剖面问题是地貌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河相学中的重大问题之一。研究河床纵剖面有助於河谷河床过程的认识,有助於阐明流域地貌过程,有助於恢复流域古地理及查明流域发展的历史;同时,对於同河流有关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也具有实践意义。本文是作者在学术导师任美锷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取得华东水利学院张书农教授的指导,南京大学地理系杨怀仁教授的关怀和地貌教研室河流地貌学教学小组陈钦鑾、林承坤同志的帮助。在收集资料过程中,长江流域规划办公窒和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提供大量资料,给予很多方便,并取得该院河流研究室唐日长主任和俞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的河床纵剖面演变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预测长江中下游河床纵剖面的演变趋势,利用最小能耗率理论计算了该江段的平衡河床纵剖面,研究了这些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及其未来的变化。分析了长江水库拦沙、河道采砂、近期水沙变化、未来引水及需水量增长等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河床纵剖面还未达到动态平衡,大部分江段以淤积为主。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下,达到动态平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引水和需水量的增长,未来长江中下游达到动态平衡需要淤积更多的泥沙。  相似文献   

14.
邓金运 《科技信息》2006,14(10):220-222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其战略地位和开发利用价值十分显著.但目前长江航道仍处于天然状态,难以适应大规模经济发展的要求,急需进行系统整治.而且随着上游水电工程的开发,给长江航道的整治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在对长江航道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水电工程开发后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长江航道整治的对策,即加强河床演变及浅滩特性研究,发展和完善整治理论并进一步完善整治工程研究和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初析长江河道采砂的利弊得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无序采砂对长江中下游的河床稳定和航运交通所造成的危害,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全面禁止在长江中下游河道非法采砂是完全正确的,从长远来看,由于河床稳定和航道整治的迫切需要,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不可避免,但惟有依法科学有序地进行长江河道采砂才能够变害为利,使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为国民经济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长江江苏河段嘶马弯道崩岸与护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江江苏河段把弯道来水来沙,河床边界组成,弯道横向环流情况下的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嘶马弯道崩岸坍江的原因,特点和工程防护措施,对弯道的稳定性运用钱宁公式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合嘶马河段护岸工程实践,对丁坝,沉排,平顺抛石等护岸形式进行总结比较,探求最佳护岸类型,进一步对长江扬中河段特别是嘶马弯道作出系统的整治规则。  相似文献   

17.
精准评估中欧班列对地区出口贸易的净效应,是客观评价长江经济带中欧班列建设效益及指导新时代“陆海统筹”开放路径探索的重要前提.利用中国29个省域地区(不含河南、西藏)2005年~2017年季度数据,经倾向得分匹配处理后,采用多期DID和DDD方法实证了中欧班列开通这一历史事件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全国及其他类型区域,长江经济带中欧班列开通对所在地区出口贸易量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政策效应显现有1个季度的滞后期;中欧班列开通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位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对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出口促进作用呈现梯度递减趋势;中欧班列开通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出口的促进作用来源于地区的“自贸试验区”改革属性,而受到“水陆”联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长江航道建设新的机遇和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上游水电工程的开发,将极大地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为改善下游通航条件、提高航道等级和尺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对长江航道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电开发带来的航道整治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航道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全局Geary指数C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态势并不断增强.热点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分布为主,数量和范围呈现出缩小态势,次热点区显著减少但仅围绕在热点区周围,次冷点区由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向中游和下游地区移动趋势明显,冷点区范围呈现出显著扩张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上游仅甘孜州外其他地区都转变为冷点区.此外,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保持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距离为867 km,在此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状态.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最大影响因素,其次为经济发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产生的影响由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逐渐向部分上游地区扩展,交通运输状况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较大.结合各区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长江经济带更应注重联防联控基础上,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对坝下游河道调整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利用1987~2014年长江中游原型观测资料,以河段作为研究单元,探讨了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床形态调整时空差异性及成因,研究表明:(1)坝下游河床整体为冲刷趋势,且主冲刷带下移约80km,175m蓄水以来宜昌—枝城及下荆江河段冲刷强度减弱,上荆江、城陵矶—湖口河段增强;(2)宜昌—城陵矶河段冲刷集中在枯水河槽,且集中程度增加,低滩和高滩冲刷所占比例减小;(3)城陵矶—汉口河段由试验性蓄水前的"冲槽淤滩"转为试验性蓄水后的"滩槽均冲",汉口—湖口河段蓄水前为"冲槽淤滩",蓄水初期深槽和低滩冲刷,高滩淤积,试验性蓄水期后为深槽冲刷,高、低滩均略有淤积;(4)试验性蓄水后坝下游中枯水历时增长,冲刷集中在枯水河槽,滩地因高水历时减少和航道整治工程等作用,冲刷速率减小或略有淤积;(5)砂卵石河段断面调整以深蚀为主,砂卵石—沙质过渡段深蚀过程中伴随横向展宽,沙质河段整体为深蚀趋势,伴随边心滩冲淤调整,其展宽、束窄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