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先依据《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问卷调查所获数据,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对样本认可度和数据信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因子分析法确定出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8个主成分;再次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评价模型,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从个人、家庭、学校和政府四个方面就如何有效的推进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重要任务。从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3个一级指标构建了20个二级指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指标评价体系,通过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基于某高职学院2016年—2020年的创新学分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创新创业能力开展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AHP+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很好地满足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要求,为同类院校在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应用型本科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武昌首义学院实际,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对经济管理学院平台课管理学进行全面深入地改革,提出了改革方案和第二课堂建设方案,将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与管理学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提出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的整体性、科学性、相对性、简易性原则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阐述了基于FAHP的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计算得出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并组织专家组对某学院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验证了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领域的可行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对于明确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进程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组织4个层面构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京和上海10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京沪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调查显示,京沪大学生整体创业素质能力较高,但也存在影响大学生创业素质能力提升的问题:创业课程培训的普及率不高,大学生缺少创业激情,创业的"坚持不懈精神"不足,创业能力中"设定目标能力"和"产融互动能力"较弱等问题.对此建议如下:高校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水平;建立产学助创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基于地域文化的创新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科学的培养适应"互联网+"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健康长远发展的人才保障。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辅导的现状,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辅导制度的构建模式。包括人才培养机制,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平台,评价考核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心,文章以"应用型"高校为视角,针对就业相对困难的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构建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问卷调查,再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专业能力因子、发展能力因子和基础能力因子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三大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从应用型高校和大学生个人两个维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渴求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评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如何更加客观有效的找到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重点,因此需要一套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实际调研结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熵权与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相结合,利用熵权法客观的确定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利用TOPSIS将各个参评对象进行优劣排序,最后,将辽宁省5所高校作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证明该计算模型是有效的。基于熵权TOPSIS的模型真实有效,既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又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0.
依托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课题组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路进行了探讨,重新设计了基于创新创业课程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创业模块为途径开展培训,以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窗口提供服务,提出了结合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第三方评价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职业素养”三位一体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具有高素质、应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已逐渐成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理念。当前,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了理念思路有缺失、课程体系较零散、实践体系待完善、需求供给不对称等现实问题。对此,应用型高校应基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组织机制等方面,探索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在教育理念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体系方面,基于社会需求分层分类设置课程,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在实践体系方面,以产教融合为视角,构建分级递进的实践体系;在组织机制方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兼顾各方利益。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其本质是从理念、教学、实践、运行机制等层面形成一种紧密的关系,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共识而达成和谐、有序的行动方案,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西安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的理解不充分;大学生在创业时会遇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困难;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基于调查结果,笔者从高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大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激励体制的满意度调查出发,选取5个准则层指标和19个指标层指标,建立了高校创新创业激励体制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AHP-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综合权重,采用TOPSIS法对成都七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激励体制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名,并以四川大学为例,对其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迅速发展且在高校占有重要地位,对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存在的偏向定性评价、较少的非线性定量评价、不考虑创新创业教学特殊性、评价发展性功能弱、评价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全方位、凸显创新创业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将改进的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引入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中,改进BP神经网络训练,提升评价效率和对专家思维进行模拟,其评价效度高,在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评价中值得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行业高校在服务行业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行业高校一贯坚持的目标,具体表现在系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协同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创业能力是支撑上述五种能力培养的关键.通过对当前双创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双创能力"一二三三四"培养体系,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该研究为行业高校应用型人才双创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信心指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关系到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效果.提出综合利用各单模型预测信息的组合预测思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单模型的权重值,构建组合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组合预测模型在拟合期的表现与神经网络模型接近,优于其他两种模型;在预测期远超过其他模型的预测效果.组合预测模型的拟合性能和泛化性能优越,预测信息可作为高校制定相关政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线评测系统中缺少对学习者编程能力的客观反馈和评估指标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建立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GA-BP)神经网络的编程能力评估模型.通过对在线评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挖掘,提取编程能力评估指标,采用双参数平衡熵权法和离差最大化法的客观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及编程能力评估值,将评估值作为GA-BP神经网络的期望输出,并与单一BP神经网络确定的编程能力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能够实现对学习者编程能力的评估且评估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高校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创新创业平台中的建设问题,以互联网商务应用开发专业为试点,以校企联盟,线上工作室,线下特训班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形成以"培养模式改革、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如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双创"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特点,从创业者个人特质的角度构建研究模型,探讨创业资源获取与创业意愿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业资源获取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创业者个人特质中的合作性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要依托高校进行创业资源的整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和个人特质的培养,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作为高校制定学生工作计划、应对当前就业形势压力的参考依据,信心指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效果。在分析自回归、神经网络及灰色系统等单预测模型的优点与不足基础上,提出综合利用各单模型预测信息的组合预测思路,构建基于遗传算法和信息熵求解单模型权重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组合预测模型在拟合期的表现与神经网络模型接近,优于其它两种模型;在预测期远超过其它模型的预测效果。组合预测模型的拟合性能和泛化性能优越,预测信息可作为高校制定相关政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