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普通存在的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怪现象,设计了一种“自己选择”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改变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状,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毛立娟 《科技信息》2012,(21):319-319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以及教师要把握住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体育课。  相似文献   

3.
温小娇 《科技信息》2012,(5):390-390
中等卫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女生,而且由于初中体育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从事中考练习的项目,内容比较枯燥单调,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另一方面缺乏相关体育理论知识,卫校体育课要结合女生实际情况,内容设置上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卫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大多数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他们喜欢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有个别学生甚至讨厌体育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认为体育课不仅是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已成为体育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幼师体育教学枯燥、呆板,令本来活泼好动的幼师生因趣味性太少,不喜欢上体育课。在幼师体育教学中尝试快乐体育教学,可以改变教师的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的局面,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6.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不足,特别是女生不喜欢上体育课,针对这种现象,为了不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为了使学生能重新走回课堂进行体育知识学习和身体锻炼,有必要去探讨和研究中职女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笔者认为,现代体育课堂上要注重创新。实施原则:一是教育性原则;二是情景性原则;三是激励性原则;四是时效性原则。体育课堂创新教学方式的创编原则:锻炼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安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创编体育活动的准备工作:游戏场地器材的准备;活动的讲解示范。创编体育活动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集分结合;课间穿插;命题发挥;内外联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学生上体育课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成长需求,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搞好体育教学必须要做的。本文从"学"与"玩"为切入点,处理好"学"与"玩"之间的矛盾问题,服务教学中心寓教于"玩"、循序渐进、活而不乱。"学"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学"与"玩"是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部分小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厌烦情绪的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余市逸夫小学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态度进行了调查,了解了他们对体育课态度的具体情形,分析了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提出了教学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郑州市惠济区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学校与社区体育设施缺乏和体育练习场地不足、学校对学生的体育课不重视、开展体育活动单一、学生自身不喜欢上体育课和教学方法老旧是影响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主要原因。该课题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得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4.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6.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