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以赖氨酸和丙酮作混合有机底物的B-Z振荡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势法.首次报道了L-赖氨酸-BrO3-Mn^2 -H2SO4-丙酮体系的振荡行为.根据实验结果和FKN机理.探讨了以赖氨酸作底物的B-Z振荡反应的反应机理.成功地解释了实验现象,得到了诱导期(tin)及周期(tp)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式。这种以赖氨酸和丙酮作混合有机底物的B-Z振荡反应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以乳酸和葡萄糖混合物的双组份有机物作为B—Z化学振荡反应底物,在KBrO3—MnSO4—H2SO4—丙酮环境中进行化学振荡反应,通过研究确定该双组份有机底物的振荡体系出现化学振荡现象的各反应物的有效浓度范围,并系统地研究和讨论影响化学振荡的诱导期、周期、振幅、图形和寿命等诸多因素。提供化学振荡现象的实验依据,推断化学反应的过程,建立化学振荡反应的模型,为B—Z化学振荡反应体系增添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氨基酸的衍生物与丙酮作混合底物的BZ类振荡反应[KBrO3-(CH3O)3CCH(NH2)COOH-CH3COCH3-MnSO4-H2SO4]体系的振荡反应.给出了典型振荡波形及振荡浓度范围,分析了对振荡反应影响的因素、温度效应.解释了两种有机底物在振荡反应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可溶性糖,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麦芽糖、乳糖等,对以它们和丙酮为底物的B—Z反应受ATP干扰进行研究.ATP的加入总的结果是延缓了反应的进行,即使振荡反应诱导期增长,周期变大.对这些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可由FKN机理以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BrO3--木糖-丙酮-Mn(2+)-H2SO4体系统的化学振荡反应,测定了振荡反应的条件和典型的振荡波形,研究了反应物浓度,Cl-,Br-,Ag+及丙烯腈等各种因素对振荡反应的影响,测定了温度对振荡诱导期,振荡周期的影响,并由此计算得到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研究了各金属离子对振荡反应的影响以及Mn(2+)的催化作用.考察了N2流代替丙酮时的振荡现象,从而对丙酮在振荡反应中的作用作了说明.分析了振荡反应的产物,并测定了体系中BrO3-和木糖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对振荡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葡萄糖-BrO3--Mn2+-H2SO4-丙酮体系的振荡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葡萄糖为有机底物,与-BrO3--Mn2+-H2SO4-丙酮组成振荡反应体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振荡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有诱导期,体系电导(L)不随时间(t)变化;振荡周期,L随t发生周期变化,溶液颜色在粉红色与无色之间交替变化,有典型的振荡波型。诱导期及振荡周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4.275kJ/mol和98.153kJ/mol。体系振荡反应物浓度范围[葡萄糖]0.01~0.02mol/L,[BrO3-]0.03~0.045mol/L,[Mn2+]0.06~0.08mol/L,[丙酮]0.27~0.30mol/L,[H2SO4]0.8~1.2mol/L。振荡反应有Br2产生,Br2准一级消耗速率常数kBr2=1.6×10-5S-。对温度、反应物浓度、丙酮、Mn2+、Cl-、底物对振荡反应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封闭的 Belousov—Zhabotinski 反应(简称 B—Z 反应)的化学振荡问题,许多学者已作了详细的研究。但是酸度对 B—Z 体系化学振荡的影响很少做过专门的研究。作者曾对此问题作了大量的实验工作,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下列两点很有意义的结论:(1)在高浓度硫酸溶液中,B—Z 体系的化学振荡不是 Ce(1v)—Ce(Ⅲ)离子耦合催化作用,而是酸催化再生溴离子的作用,因此,它们的化学机理与 FKN 或 FN 的机理是不同的。(2)溴离子的临界浓度([Br~-]_(临界))值,不仅与溴酸根离子浓度而且也与酸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以乙醇胺和丙酮为混合底物、硫酸锰为催化剂、溴酸钾作氧化剂、硫酸为介质的化学振荡反应新体系进行了研究,描述了该体系的振荡特性,研究了各物质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对振荡行为的影响.该振荡反应诱导期、周期与反应温度间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并测得反应诱导期活化能Ein=51.64kJ/mol。周期活化能Ep=103.23kJ/mol.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种以NaBrO3为氧化剂,丙酮酸(Pyr)为有机底物,[NiDTH](ClO4)2(其中DTH为12,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11,14二烯)为催化剂,稀H2SO4为介质的化学振荡反应新体系.对该体系的振荡特性进行了实验描述,测定了该体系发生振荡的组分浓度范围、振荡轨迹,研究了各物种浓度、自由基抑制剂、还原性物质及Ag+、Hg2+等离子对振荡的影响,并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酒石酸和葡萄糖混合物的双组份有机物作为B-Z化学振荡反应底物,在KBrO3-MnSO4-H2SO4-丙酮环境中进行化学振荡反应.通过研究确定该双组份有机底物的振荡体系出现化学振荡现象的各反应物的有效浓度范围,并系统地研究和讨论影响化学振荡的诱导期、周期、振幅、图形和寿命等诸多因素.提供化学振荡现象的实验依据,推断化学反应的过程,建立化学振荡反应的模型,为B-Z化学振荡反应体系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乳酸-葡萄糖双组份有机底物的B-Z振荡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酸和葡萄糖混合物的双组份有机物作为B-Z化学振荡反应底物,在KBrO3-MnSO4-H2SO4-丙酮环境中进行化学振荡反应.通过研究确定该双组份有机底物的振荡体系出现化学振荡现象的各反应物的有效浓度范围,并系统地研究和讨论影响化学振荡的诱导期、周期、振幅、图形和寿命等诸多因素.提供化学振荡现象的实验依据,推断化学反应的过程,建立化学振荡反应的模型,为B-Z化学振荡反应体系增添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丙二酸对 B—Z 振荡反应的影响.由实验数据总结出丙二酸浓度变化所引起的感应期、振荡期、周期、振幅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与丙二酸浓度有关的计算感应期的经验公式,指出了丙二酸作为 B—Z 振荡反应的消耗物,其浓度的变更必导致化学反应速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硫醇枯草杆菌蛋白酶(Th—Subt)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Cys)残基与底物乙酸乙酯的转乙酰基反应,并与甲醇分子辅助的乙酰基转移过程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有两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协同反应和分步反应.后者在竞争中占优势,是势能面上的最低能量反应通道.当甲醇分子辅助反应时,反应路径的优先次序并未发生改变,但活化势垒大大降低,降幅为38.1—85.9kJ/mol.此结果证实了实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实验中得到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E~t图,研究了a-酮戊二酸(以a-Ke表示)-KBrO_3-H_2SO_4-丙酮(以Act表示)体系的Mn~2+催化下的振荡反应及许多因素对振荡反应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及振荡反应的一般机理,探讨了该体系的振荡机理,归纳出振荡反应参数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式,并对实验现象作了定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氨基丙烯酸酯碳酰化制备α-取代的β-氨基酸脱氢衍生物的反应条件.实验以溶剂、碱、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比例(底物/L,酰氯/吡啶)为反应参数对该反应的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当底物、乙酰氯、吡啶三者的比例为1:2:2至1:4:4,以环己烷作溶剂,以吡啶作碱,反应温度控制为0℃时,3-氨基丙烯酸酯的碳酰化反应得到较好的收率.  相似文献   

16.
化学振荡由于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很高的灵敏度,在分析化学领域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性。化学振荡的种类有很多,其中B—Z振荡的理论研究最被大家认可。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Z化学振荡,并用此振荡来检测维生素c。当维生素c的浓度在1*10~(-6)~1*10~(-3)mol/L,维生素c的浓度与微量化学振荡的周期或振幅的该变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COD与Fe0对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歇实验方法,分别在不同底物浓度下,分析了影响硫酸盐还原的机理,并考察了加入Fe^0对反应体系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不足会减缓反应速度并降低最终反应结果,但对其反应延迟期没有影响.Fe^0对酶活性有调节作用,可以减小底物浓度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提高对底物的利用率.体系最终pH值随c(COD)/c(SO4^2-)增大逐渐提高,当c(COD)/c(SO4^2-)达到一定值后,最终pH值基本维持恒定.在相同底物浓度下,单质铁强化体系的最终pH值略高于空白体系.空白和单质铁强化两种体系的适宜c(COD)/c(SO4^2-)分别在5.1~6.9和3.9—5.1之间.在相同处理能力下,单质铁强化体系所需底物浓度是空白体系的75%.  相似文献   

18.
结合FKN模型研究了卤素F-,Cl-,I-离子对以铈催化的B Z振荡反应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F-,Cl-,I-对B Z反应体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它们对B Z反应的影响机理各不相同.F-与反应体系中的Ce3 反应生成CeF3(Ksp=8 0×10-16)对反应产生抑制作用,Cl-,I-则与反应的中间体(HOBr或HBrO2)反应干扰振荡行为.  相似文献   

19.
根据FKN振荡机理,报道了氨基乙酸-溴酸钾-硫酸锰-硫酸-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对振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确立了振荡反应进行的有效浓度范围,获得振荡的诱导期和周期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经验式,振荡反应的表现活化能,建立振荡反应模型和反应机理,为振荡反应过程和机理研究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木糖醇和丙酮作为混合有机底物的溴酸盐振荡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得到振荡体系的诱导期、振荡周期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关系的经验方程,及振荡反应的诱导期和振荡周期所对应的表观活化能Ei和Ep.分析了振荡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循环振荡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