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旅游经济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得益于我国广袤的国土和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得益于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多种多样的民族风土人情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三峡石刻在三峡旅游经济开发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发挥作用:增强三峡景观的内在魅力,提高三峡旅游的文化品位,丰富三峡旅游的审美情趣,保持三峡旅游的持久活力。  相似文献   

2.
三峡沿江地域大量的传统民居,是峡区古代文明信息的物化载体,其聚居群落、建筑形态等包含了十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对三峡地区主要以古场镇为特征的聚居形态、以吊脚楼式、南方天井式为主要建构方式的民居类型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装饰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三峡传统民居在峡区特定的山江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究其与自然互为依存的艺术成就,汲取其设计精华,为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具备一定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长江三峡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工程资源、影像资源、旅游资源于一体;旅游资源和水力资源一样,十分丰富,是旅游资源富矿。开发利用三峡旅游资源,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整合旅游资源,真正把三峡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尽快实现三峡旅游业突破性发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目前长江三峡旅游正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三峡大坝建成、库区成库、高速交通贯通、航线延伸,三峡旅游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根据生态美学原理,按照旅游景观审美价值的原生性,重新审视高峡出平湖后的长江三峡的资源,并对资源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分类,提出了三峡旅游景观审美价值体现在原生美的整个生命体之中;并重新定位了三峡的功能和完整的具有原生美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5.
巴楚民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三峡地区作为古代两个民族争夺与交融的特定区域,他们对本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三峡沿江两岸大量的古民居建筑群,作为峡区古代文明遗存的有形实体,其集聚形态、建筑特征都留下了巴楚民族文化的强烈印记。通过对巴楚族源及文化关系的梳理,探究巴楚文化与该地区古民居艺术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揭示三峡地区传统民居所蕴含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总结其艺术成就,为研究和保护三峡民居文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对长江三峡旅游船营运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经营反思,对旅游船业经营现状和三峡工程蓄水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了旅游船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者的消费理念更加成熟和理性,旅游需求正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人文旅游方向发展。作为人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俗文化旅游不容忽视。本文以有着丰富的礼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长江三峡为例,分析了三峡礼俗文化旅游资源及特点,探讨了三峡礼俗文化与三峡文化旅游的关系,提出了礼俗文化旅游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调查报告以三峡清库和"1 35"蓄水为对象,以三峡清库、"1 35"蓄水与库区水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核心,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数据和资料揭示了三峡清库和"1 35"蓄水的积极价值与存在的水体生态安全问题,分析了主要成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峡旅游商品的开发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旅游商品是三峡旅游文化的重要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针对目前三峡旅游商品极不适应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这一事实,开发三峡旅游商品势在必行。具体办法是:充分利用好三峡丰厚的资源;创立三峡旅游商品的特色与品牌;提高三峡旅游商品的科技与艺术含量;建立系统化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三峡旅游空间拓展影响下湖北恩施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旅游空间的拓展将形成大三峡旅游经济圈.此范围内的区域如何抓住机遇与三峡旅游内涵扩充接轨、更有效地发展本地旅游业成为这些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湖北恩施地区在原来三峡旅游区域中是一个旅游弱势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三峡旅游空间拓展的大环境影响下,有望成为三峡旅游腹地的旅游中心之一.对恩施旅游在湖北和三峡旅游发展大格局中的定位及其旅游吸引力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恩施旅游的吸引体系及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三峡民间美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民间美术是原始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由于三峡地区环境的险峻和封闭,较少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上层艺术的干扰,较多地保留了原始艺术所固有的特征,构成三峡民间美术独特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稚拙单纯的原始美、夸张传神的意象美、古朴粗犷的阳刚美、含蕴丰富的意韵美、材料朴素的质地美.  相似文献   

12.
旅游体验营销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企业在营销方式上的变革,与传统的旅游营销相比有独特的优势。近几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实施,三峡库区的旅游出现了滑坡趋势,这固然和库区一些旅游景点发生变化有关,更多的是营销没有及时做出应有的调整。本文在分析三峡库区营销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体验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方式在三峡库区旅游市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与蚕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库区陆域与水库之间生态过渡与缓冲带,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湿地。三峡库区大面积消落带及其敏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水库的正常运行、水环境质量和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内桑树耐反季节水淹特性的观察分析,论证了在库区发展蚕桑生态经济的可行性、发展潜力以及发展模式,为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环境整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土家族传统民俗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许多传统民俗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现代价值,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社会、传承历史文化、承继传统美德以及保护民间艺术等。在三峡库区众多的民族中,土家族人数最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土家族人创造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民俗,如果对其进行开发,可以对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成库后长江三峡旅游格局变化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多年三峡旅游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三峡成库以后,旅游客源市场规模跳跃式扩张,旅游需求多样化;三峡旅游概念的腹地化发展;投资规模巨增,主体多元,方向多样;客流结构从一线两极到四向辐射;产品从单一被动式观光到灵活自主的多样化;竞争从无序到整合再到有序等三峡旅游格局变化趋势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石柱土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位于重庆三峡库区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世代流传着土家族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具有民族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戏曲——土戏。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田野调查,着重从土戏的渊源、特色、现状、保护和"申遗"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代表的桂西北是广西境内裸露石山面积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区域,生存条件差,气候恶劣,也是广西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但这样的地貌特征,蕴藏着丰富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俗风情,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因此,将恶劣的生存环境转变为旅游开发的优势,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本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自然生态景区的管理和建设,以旅游扶贫的方式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施工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的要求,分析了三峡工程施工区生活垃圾的特性,结合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三种方法,提出了采用卫生填埋法处理施工区的生活垃圾.此外,对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及工程设计要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