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四角翁尼柯虫无性生殖中纤毛器及其基部纤维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蛋白银方法,对淡水腹毛目纤毛虫四角翁尼柯虫细胞形态发生以及表膜下纤维系统的演化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纤毛虫上海种群显示了与以前报告的模式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即在无性生殖期间,前仔虫口围带和口侧膜在老结构位置更新形成;左右缘棘毛的发生与老缘棘毛无明确关联,这不同于尖毛科的其他纤毛虫.棘毛基部纤维包括前纵纤维、后纵纤维、横纤维和放射纤维,其中左缘棘毛基部横纤维的定位与已知几种纤毛虫的同种结构不一样;细胞形态发生中,位于前后额腹横棘毛原基区的纤毛器及其基部纤维瓦解消失,左右缘棘毛原基区中左缘棘毛基部横纤维首先退化解体,这一过程与原基区的分化密切联系,并且老棘毛及其基部纤维对原基的形成和分化可能具有物质贡献;其他纤毛器及其基部纤维在皮层残留的时间较长,它们可能是伴随着老结构逐渐失去功能而退化瓦解的.  相似文献   

2.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显示:腹毛目纤毛虫异毛虫(Allotricha curdsi)的口围带领部前1片和口围带翻领基部1片小膜由3列纤毛组成,而不同于其他小膜含4列纤毛的情况;在口围带、波动膜及相应皮层区形成小膜侧向纤毛和口盖结构;背皮层背触毛列中每根背触毛的纤毛单元由含纤毛杆的基体和无纤毛杆的裸毛基体组成;形态发生中前仔虫的口围带是由老口围带部分更新而来,并且后仔虫口围带原基在表膜下首先发生,此后突出表膜形成相应的纤毛器原基,经历一系列的发育分化过程而成为新仔虫的纤毛器.此外,将本种纤毛虫与以前报道的Allotricha curdsi(漠河株系)和Pleurotricha curdsi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腹毛目纤毛虫口皮层和口围带小膜的组成可能具有一些普遍性特征,口皮层和口纤毛器的结构可作为分类标准依据之一;形态发生中不同种类的纤毛虫其皮层纤毛结构的形态发生,可能是在皮层内不同的深度和皮层表面不同的位置启动的;并且,口纤毛结构的起源对纤毛虫的系统学及分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包囊游仆虫的皮层及其纤毛结构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非分裂时期和分裂时期上海包囊游仆虫的皮层及其纤毛结构的形态学.形态发生中,纤毛原基按口原基,额腹横棘毛、尾棘毛、和背触毛原基的顺序先后在皮层内发生和分化,皮层相应位置也按序形成纤毛原基生长发育的空间.纤毛原基长纤毛时,其上方皮层表面裂开,伴同着新口围带逐渐外露,或新棘毛沿皮层裂口形成的沟槽迁移和定位.皮层表面突起中,唇和第二条脊经历生长发育和分裂的过程,被分配到前、后仔虫中,其中脊向仔细胞传递的这种现象是特殊的.所得结果表明,游仆虫的老口围带纤毛结构发生更新后形成前仔虫的口围带,并且前仔虫波动膜也可能是更新后产生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4.
包囊游仆虫的皮层及其纤毛结构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非分裂时期和分裂时期上海包囊游仆虫的皮层及其纤毛结构的形态学。形态发生中,纤毛原基按口原基,额腹横棘毛、尾棘毛、和背触毛原基的顺序先后在皮层内发生和分化,皮层相应位置也按序形成纤毛原基生长发育的空间。纤毛原基长纤毛时,其上方皮层表面裂开,伴同着新口围带逐渐外露,或新棘毛沿皮层裂口形成的沟槽迁移和定位。皮层表面突起中,唇和第二条脊经历生长发育和分裂的过程,被分配到前、后仔虫中,其中脊向仔细胞传递的这种现象是特殊的。所得结果表明,游仆虫的老口围带纤毛结构发生更新后形成前仔虫的口围带,并且前仔虫波动膜也可能是更新后产生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5.
敏捷瘦体虫(Yrosomoida agiliformis FOISSNER,1982)无性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捷瘦体虫(Urosomodia agiliformis FOISSNER,1982)为小型腹毛目纤毛虫。利用银染法对该种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学进行初步研究,指出该虫形态发生的主要过程为:1.伴随大核改组带的出现,口原基发生于老口围带的下方,后演化为后仔虫的口围带。在前仔虫,老口围带及口侧膜完全保留并被继承;2.体棘毛场首先出现后一组棘毛原基,后形成前棘毛场,随后各自独立演化成前后仔虫的8:3/4  相似文献   

6.
应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束状全列虫无性生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 ,其主要特征为 :1 )口原基 (后仔虫 )出现于横棘毛的前方、中腹棘毛列的左侧 ;老的口围带无需再建而由前仔虫简单继承 ;2 )单一口棘毛来自第一列CA原基 ,2根额前棘毛源于最后一列CA原基并且所有原基 (除第一列CA原基 )均参与了横棘毛的形成 ;3)缘棘毛在发生上稍晚于背触毛 ,并且在前 /后仔虫表现不同步 ;4)背触毛为一组发生式 .  相似文献   

7.
应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束状全列虫无性性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其主要特征为:1)口原基(后仔虫)出现于横棘毛的前方、中腹棘毛列的左侧;老的口围带无需再建而由前仔虫简单继承;2)单一口棘毛来自第一列CA原基,2根额前棘毛源于最后一刻CA原基并且所有原基(除第一列CA原基)均参与了横棘毛的形成;3)缘棘毛在发生上稍晚于背触毛,并且在前/后仔虫表现没步;4)背触毛为一组发生式。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紫衫醇(FLUTAX)标记异毛类纤毛虫美国赭纤虫(Blepharisma americanum)纤毛器微管胞器,结果显示:细胞形态发生中,后仔虫口器微管在皮层口围带后第一列体纤毛位置发生,前仔虫口器微管在老口围带位置形成;新的体纤毛在各个老体纤毛列中部两纤毛基体之间发生,此后新、老体纤毛共同组成为新仔虫的体纤毛...  相似文献   

9.
宽口虫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改进的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宽口虫的形态及其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发生过程为:1.大核改组带出现后,口原基出现在老口围带后方之腹棘毛左侧,其内的毛基体组装成整齐排列的小膜,构成新AZM,老AZM后部也发生部分更新的现象。2.额腹横棘毛基各5例,分别以3:3:3:4:3方式分化成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3.在第1 ̄3列背触毛中,分别于前、后仔虫的中部范围产生第1-3列新原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研究了腹毛类纤毛虫阔口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us)中由纤毛器、纤毛器附属微管和非纤毛器微管组成的皮层微管胞器.其中纤毛器、纤毛器附属微管包括口围带及小膜托架微管,波动膜及基部微管骨架网,额腹横棘毛、左缘棘毛及基部的前纵维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背触毛及基部的玫瑰花环附属微管等;非纤毛器皮层微管包括背腹面的细小网格状微管,背面的斜向微管层及贯穿于细胞纵长的纵微管层等.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被前仔虫继承,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发生及分化过程中老纤毛器基部微管退化,并且老棘毛及其附属微管可能具有定位和定向作用,但未见直接的物质联系.所得结果为揭示腹毛目纤毛虫皮层微管胞器建构的多样性、细胞皮层微管的分化及其细胞调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应用蛋白银染色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详细地观察了近亲游仆虫(Euplotes affinis Dujardin)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并对新纤毛小器官原基的产生、发育和老纤毛器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应用蛋白银染色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详细地观察了近亲游仆虫(Euplotes affinis Dujardin)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并对新纤毛小器官原基的产生、发育和老纤毛器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从厦门沿岸分离高盒形藻,培养观察其有性生殖发生.该藻在光诱导下每天发生一次性分化,每次持续4h.从海区采样观察和实验室培养,性分化在62μm以下宽度的细胞中发生.每个精原孢囊产生128个单鞭毛精子,精子生活19h之后存活率大大下降,每个卵囊形成成对的卵子,精子和卵子几乎同步发生.结果表明,该藻可能存在小型和中型细胞分段发生性化和两次细胞复大现象.生殖中呈现的相似和相异特征,显示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报告了寡毛双眉虫(Diophrys. oligothrix) 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它在无性分裂时期形态发生的全过程。观察了前仔虫口围带的形成过程,并将其与亲代的口围带进行比较,认为前仔虫口围带是经过重建的。从口器、大核等的情况反映出寡毛双眉虫与游仆虫、盾纤虫以及尾刺虫在进化上的关系。并认为前、后仔虫形成后仍继续恢复其典型的纤毛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