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梓树(Catalpa ovata)和滇楸(C.fargesii)嫁接苗第1年各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探究不同砧木对楸树(C.bungei)嫁接苗生长的影响,为初步筛选适宜楸树嫁接的砧木以及楸树良种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梓树和滇楸为砧木,以‘南林1号’(‘Nanlin 1’)‘洛楸’(‘Luoqiu’)和‘苏楸1号’(‘Su 1’)为接穗,进行芽接,共6个嫁接组合,测定嫁接后128、141、155、174和189 d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并统计嫁接6个月后的成活率,测定接穗当年的高生长和径生长量及生长1年后嫁接口上下径粗度比。【结果】6种砧穗组合中‘南林1号’/滇楸的成活率最高,达76.91%,‘苏楸1号’/滇楸成活率最低,仅有32.05%;‘南林1号’/梓树的接穗高生长和径生长量最大,分别为165.51、2.89 cm,‘苏楸1号’/滇楸的接穗高生长和径生长量最小,分别为83.43、1.63 cm。各嫁接组合嫁接口上下径粗度比均小于1,嫁接生长第1年,均未出现“大小脚”现象,但‘苏楸1号’/滇楸亲和性最差。在整个生长测定期,除以‘苏楸1号’为接...  相似文献   

2.
楸树自交及种内、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整体透明法和石蜡切片法,对楸树自交及种内、种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无论自交或种内、种间杂交花粉均可在柱头萌发,但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花粉管在柱头分泌物中生长或穿透乳突细胞沿柱头中部维管束生长,之后进入花柱引导组织胞间隙.大量种内和种间杂交花粉管于授粉后12~24 h迅速生长至花柱基部;48 ~72 h进入子房;96~120 h前后发生双受精,肉眼可见子房发红膨大.自交授粉后约36%的花粉管在柱头和花柱上端终止生长;42%的花粉管于授粉后72~96 h进入子房;直到授粉后120 h花冠脱落为止,少数花粉管能够穿透胚囊,但未见双受精发生,子房无膨大.研究认为:楸树具有自交不亲和性,而种内和种间杂交是亲和的;其不亲和反应发生的最终位置在子房,时间在合子形成前,为合子前晚期自交不亲和类型.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描述了滇楸花芽的分化,小孢子的发生,花粉的形成,雄配子体的发育以及胚珠的形成,胚囊细胞的发生,雌配子体的形成,受精作用,胚和胚乳的发育。胚囊发育为蓼型,胚的发育为十字花型。胞型胚乳,形成珠孔和合点的吸器细胞。成熟种子包括种皮和具有两片肥厚子叶的直立胚。材料来自南京1976—1978年间的22年—24年生的成年植株。附花芽和种子发育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4.
沙田柚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途径及其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标ConA电镀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沙田柚不同发育时期1/2花柱通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四分体至双核期,是壁物质,胞间质和糖蛋白合成期,双核至开花期,通道细胞分化成熟,壁物质降解,角质层下腔形成并贮存胞间质,糖蛋白呈颗粒状定位于质膜与壁之间电子透明层中,授粉后1-3d,通道细胞逐步衰老,糖蛋白定位地纤维外壁,未见胞间隙形成,花粉管是从几个相邻通道细胞角隅处的角质层下腔和纤维外壁之间生长通过,自交花粉管因胼胝质在壁上添加而停止生长,花粉管生长道路决定于引导组织细胞壁的厚薄及角质层破裂时间,此外,讨论了纤维外壁上的糖蛋白对花粉管与花柱的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狭叶锦鸡儿花柱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在开花前一天到开花当天,花柱通道细胞结构有以下特点:1) 通道细胞不具备典型的传递细胞特征,无壁内突.2) 通道细胞是在开花当天发育完全的,分泌面的细胞壁外被角质层.3) 开花前一天,靠近花柱道的部分细胞解体,细胞质流入花柱道中,其中质体膨大,膜不完整,片层松散,淀粉粒大而明显.另外细胞质中小泡丰富.部分完整的通道细胞分泌面的细胞壁有角质层正在形成;4) 开花当天,部分通道细胞细胞壁发育完全,分为三层,由外向内为角质层、细胞壁外层和细胞壁内层;5) 角质层在相邻的通道细胞间连续分布,呈波浪状.花柱道中内含物紧贴角质层分布.根据观察,狭叶锦鸡儿花柱通道细胞不具备典型分泌细胞的特点,属另外一种通道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当归的双受精及胚和胚乳的发育,主要结果如下:1.干型柱头,实心花柱.当花柱弯曲时,柱头上开始有花粉粒粘着、萌发.2.配子融合属于有丝分裂前型.3.核型胚乳,在胚乳发育的早期由珠孔端细胞质向心地产生小的突起,形成许多元核的细胞质小泡.4.胚的发育属于茄型,合子经几次横分裂形成六细胞的线形原胚,然后开始纵向分裂,胚柄亦可发生1~2次纵分裂.  相似文献   

7.
栝楼雌花原基常与叶芽原基同时发生于叶腋。雌花各部分按花萼裂片、花冠裂片、退化雄蕊及心皮的顺序发生。雌花的发育可代表葫芦科植物上位花的发育形态。花的各轮基部并合成管状。在花原基的顶端周围,花萼裂片原基首先发生,其基部为隆起的花管,然后在此隆起的花管的内缘依次发生其它各轮花部,各轮花部原基基部并合成为一体。雌花中的退化雄蕊原基在花的幼期发育明显,各具一条维管束,在分化过程中,不同花以及不同雄蕊退化程度差别很大。雌花花柱近成熟时从花柱基部作筒状开裂,裂开部位的表面具有分泌细胞层。花柱道内有多层细胞组成的三叉形引导组织。雌花与雄花花冠裂片的顶部边缘在某些点上保持较长时间的分生活动,形成9—10条丝状分枝流苏,每条分枝流苏中都有一小维管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豫楸1号"楸树良种幼茎扦插苗进行营养器官解剖构造及插穗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豫楸1号"根由表皮、皮层和中柱3部分组成;叶是典型的异面叶;茎出生构造中的维管束鞘由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相间环状排列.愈伤组织起源于髓射线正对着的束间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进一步分裂分化成根原始体、根源基和不定根.  相似文献   

9.
在多数高等植物中,花粉粒通过虫媒或(和)风媒到达植物雌花柱头,花粉粒在柱头吸水萌发后,穿过花柱组织,最终花粉管将两个精细胞传递给雌配子体,从而实现双受精作用.在受精过程中,花粉管必须穿透柱头并在花柱组织中生长,最后到达胚珠的珠囊,这一定向生长过程需要十分精确的调控.本文就花粉管的激活和引导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  相似文献   

10.
花药药壁发育为基本型.成熟绒毡层细胞具双核,属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为四面体形,单核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始终与小孢子细胞长轴平行.生殖核先于营养核形成,胞质分裂极不对称,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间具明显的、非肼胝质性质的壁.散粉时花粉粒为2细胞,细胞内贮藏丰富淀粉粒.花药各部分组织中始终富合淀粉粒,在小孢子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淀粉的消长显示一定的功能相关规律.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时开始积累肼胝质壁;刚释放的小孢子肼胝质荧光弱,液泡期小孢子具较强的肼胝质荧光.  相似文献   

11.
青钱柳雌、雄花芽分化进程的形态解剖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候学观察结合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青钱柳雌先型植株雌雄花芽分化过程中外部形态的变化和内部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雄花发育可分为花药及花药壁的发育、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发育3个阶段,与之对应的形态变化表现为花序伸长和小花膨大、苞片开裂至花药变黄色;雌花发育可分为雌蕊分化期、胚珠发育、大孢子发育及雌配子体发育,相应的形态变化表现为小花原始体出现和膨大、露出柱头、花柱伸长和变成深绿色。由此可见雌、雄花芽的外部形态指标变化可以直观反映出内部结构的变化,并可用来判断花芽分化的各个时期。另外,还探讨了影响青钱柳结实的可能原因是雌雄异熟性、结实母树群体大小及群体中雌先型植株和雄先型植株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园艺经济植物厚皮香具有较为特殊的雄花两性花异株现象,对其小孢子与花药的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厚皮香植物花药为四小孢子囊,花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花药表皮宿存,次生加厚,并单宁化;药室内壁细胞在散粉时没有次生加厚,但一直宿存到散粉时,绒毡层为分泌型,双核至三核;小孢子孢原细胞2~3列,形成次生造孢细胞后发育为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同时型,形成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型,也有交叉十字型等;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同时与已发表的厚皮香亚科其他4个属的胚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该亚科内各属间差异在系统演化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常规石蜡制片法研究了川白芷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川白芷的子房为2室,每室1倒生型胚珠,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具有多个孢原细胞的现象,但通常只有1个大孢子母细胞能继续发育;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4个大孢子,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4分体为四面体形;成熟的花粉粒为3细胞型;花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  相似文献   

14.
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 Pojark)花柱通道细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狭叶歼花柱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在开花前一天到开花当天,花柱通道细胞结构有以下特点:(1)通道细胞不具备典型的传递细胞特征,无壁内突,2)通道细胞是在开花当天发育完全的,分泌面的细胞壁外角质层;(3)开花前一天,靠近花柱道的部分细胞解体,细胞质流入花柱道中,其中质体大,膜不完整,片层松散,淀粉粒大而明显,另外细胞质中小泡丰富,部分中通道细胞分泌面的细胞壁有角质层正在形成;(4)开花当天,部分通道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蒙古绵羊胚胎胃的组织发生,主要对5-550mm胚胎胃的组织结构及主要组织结构的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5mm胚胃芽呈梭形膨大;胚胎发育到70mm胃的外形同成体的基本一致; 5mm胚胃壁由复层上皮和多层胚性结缔组织细胞构成;8mm胚胃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下为大量的胚性结缔组织;30mm时瘤胃和网胃上皮均为复层扁平上皮,瓣胃和真胃上皮仍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腺开始发育;90mm胚网胃皱襞开始形成; 164mm胚真胃胃小凹底部形成强嗜碱性细胞群;195 mm胚瘤胃瘤状突开始发育,真胃出现壁细胞;252 mm胚网胃出现平滑肌带;290 mm胚真胃腺体可分辨出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335 mm胚网胃黏膜肌可见并进入皱襞;550 mm胚网胃平滑肌带清晰可见,网状皱襞及其乳突从外形上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6.
对甘薯雌蕊引导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甘薯引导组织细胞具有典型的分泌型传递细胞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细胞质基质中富含各种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更丰富,表明细胞在合成、运输和能量代谢上是活跃的.2.细胞核大,并常有瓣裂,核膜孔多而显著,染色质分散,表现出高度活跃的功能状态.3.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一些非常大的壁内突.质膜紧密地沿内突分布,形成在功能上的复合结构——壁-质膜器.4.细胞间隙含有大量的电子致密的颗粒状或小泡状分泌物质.本文还就引导组织细胞壁的分层与胞间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形成,主要结果:1.花药具四个花粉囊,药壁发育为基本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减数分裂Ⅱ末期,细胞壁向心方向内缢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或十字交叉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2.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核排成2+2或1+3型,4个大孢子核共同参与形成胚囊,故胚囊为四孢子类型.雌配子体发育有二种类型:60%雌配子体为五福花型,40%雌配子体为德鲁撒型的变型.卵细胞核位于珠孔端.德鲁撒型变型胚囊中具有4~11个反足细胞.3.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均早于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  相似文献   

18.
几种不同楸树花粉萌发率的测定及花粉超低温保存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种不同楸树(楸树、滇楸、梓树、灰楸和黄金树)花粉萌发率的研究表明:花粉在恒温25℃培养6 h时萌发率较好,培养基为:10%蔗糖 0.01%硼酸 1%琼脂。在室温水培条件下,花粉在3 d内都保持较好的萌发率,第4天至第7天萌发率快速下降。花粉在液氮和-70℃条件下贮藏生活力较好,随贮藏时间延长生活力下降幅度也较小;常温贮藏时花粉萌发率最低,且生活力丧失快;而0℃和-20℃贮藏花粉生活力居中。超低温保存后花粉的解冻方式对花粉的萌发率影响较大,楸树各树种均以温水浴(35~38℃)下解冻5 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对长叶红沙胚胎发生的研究表明:花药由四个花粉囊组成,花药壁包括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为腺质;花药成熟时表皮宿存,中层和绒毡层退化,药室内壁纤维状加厚;小孢子孢原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2-细胞型;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单孢原,胚囊发育有五福花和德鲁撒两种类型;子房内包含3~4个胚珠,果实成熟后只有1~2个胚珠发育为种子,其它胚珠败育;核型胚乳,胚胎发生为茄型;胚柄由单列细胞组成;成熟种子中有胚乳;发现部分发育不正常的胚囊.  相似文献   

20.
单叶血藤的胚胎学研究Ⅰ--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次报道了大血藤科植物单叶血藤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其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基本型。周缘细胞经2次平周分裂形成4层细胞,其中有些细胞仍能进行一次平周分裂,最后分别发育为纤维状加厚的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腺质绒毡层的细胞中可见乌氏体和脂质球状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正四面体型四分体。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