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a(OH)_2-H_2O-CO_2反应系统纳米碳酸钙的结晶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pH计和电导率仪对Ca(OH)2H2OCO2系统合成纳米碳酸钙反应过程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对质量分数为2%~10%的Ca(OH)2悬浊液,温度为16~30℃时,碳化反应前期速率受CO2吸收控制,反应末期受Ca(OH)2溶解控制;温度为12℃时,在碳化反应前期电导率第一次下降回复过程中,碳化反应速率受Ca(OH)2溶解控制·产品粒度随Ca(OH)2悬浊液温度和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温度为12~25℃,质量分数为2%~8%时,可制得纳米CaCO3颗粒·电导率曲线的第一次下降回复与CaCO3产品的粒度存...  相似文献   

2.
为找到一种高效供气的方法,降低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对旁路多孔中空纤维膜组件供气时,小球藻ZY1固定CO2的效果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旁路中空纤维膜组件供气有效,与直接鼓泡供气方式相比,小球藻ZY1对CO2的固定率有相似值(分别为CO21114mg·(L·h)-1和1012mg·(L·h)-1),反应器内溶解氧的浓度约降低40%·值得注意的是,在同等测试条件下,中空纤维膜的传质系数值在用于CO2固定实验后比用于CO2固定实验前低11%~15%,因此,在利用中空纤维膜组件供气进行微藻固定CO2的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在成功筛选出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USTB--08基础上,分别采用批量和补料发酵培养,通过改变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和pH值等研究了乳酸菌USTB--08生长和产乳酸的优化控制条件.采用蔗糖和酵母膏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碳氮质量比为5∶1)、温度35℃、接种量1.0%及初始pH 6.50是提高乳酸菌生长的优化参数.进一步在50L全自控发酵罐中,采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和25%蔗糖混合溶液作为控制pH值和碳源补料的流加液,在pH 6.00~7.00范围内,恒定控制pH 6.50获得了最大的乳酸菌生物量(OD680nm 13.2),而恒定控制pH 7.00则获得了最高的乳酸含量(28.0 g.L-1).本研究首次采用控制pH值与流加蔗糖同步进行的培养方式,获得了高细胞浓度的乳酸菌和高质量浓度的乳酸.  相似文献   

4.
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rutila自养固定CO2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批培养,初始气相CO2体积分数为10%,血色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rutila固定CO2的最佳培养条件是:NH4Cl 0.5 g*L-1, K2HPO4*3H2O 5 g*L-1, MgSO4*7H2O 0.2 g*L-1,生长因子10 mL*L-1 , 微量元素 10 mL* L-1 ,pH 8.5,转速100~150 r/min,不添加NaCl.在此条件下培养5 d,CO2固定率能够达到56%.培养24 h后,其固定CO2主要是通过卡尔文循环,该循环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的活性不断提高,在菌体生长到对数中期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白阿魏菇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单因子实验、正交实验,检测白阿魏菇深层发酵指数,结果为: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装液量为三角瓶体积的1/5,培养基起始pH值5.5,接种量10%,大号玻璃珠12个/瓶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可知,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源为土豆汁;发酵罐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0.5%,蔗糖0.5%,玉米粉5%,麸皮4%,蛋白胨0.2%,KH2PO40.1%,MgSO4·7H2O0.05%,羧甲基纤维素钠0.5%,VB1微量;发酵罐发酵时间为48h  相似文献   

6.
对唾液链球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参考已有文献资料设计了不同的培养条件,优化得到了唾液链球菌固体培养最优的条件是:MRS培养基,pH 7.2,温度37℃下在体积分数为5%的CO2的培养箱中培养。液体培养条件是:按照乳糖7 g,蔗糖3.5 g,葡萄糖3.5 g,胰蛋白胨14 g,大豆蛋白胨7 g,酵母提取物7 g,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0.02mol/L,硫酸镁200 mg/L,硫酸锰100 mg/L,氯化钙60 mg/L,VitB110 mg/L,蒸馏水1L的比例配制液体培养基,pH 7.2,温度37℃下在体积分数为5%的CO2的培养箱中静置培养。进行放大培养后,最终得到的冻干好的菌粉共计10.9 g,活菌数达到4.9×1011cfu/g。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酱油增香发酵用酵母的纯化和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酵母菌种进行了分离纯化,绘制出分离纯化后的酵母菌种的生长曲线。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出各菌种的最适生长条件。实验结果表明,T酵母的最适生长条件为:培养基中食盐添加的质量分数为0.07,温度28℃,pH值5,Ca2+浓度10-3mol·L-1;鲁氏酵母的最适生长条件为:培养基中食盐添加的质量分数为0.08,温度32℃,pH值5.5,Ca2+浓度10-4mol·L-1。  相似文献   

8.
用ZrO2(掺杂摩尔分数为8%的Y2O3),按照一定的烧结制度得到的小管为固体电解质,分别以已知平衡水蒸气压的H2C2O4和H2C2O4·2H2O的混合物及Na2SO4和Na2SO4·10H2O的混合物为参比电极,同时根据物理化学原理,水溶剂中加非挥发性溶质可以得到不同的水蒸气分压,以纯水和不同浓度的KOH溶液为待测电极,构成水蒸气浓差电池,在0~35℃和8~23℃的范围内,分别对上述两类水蒸气电池做敏感性实验的研究·实验发现,如果以pH2O(Ⅰ)、pH2O(Ⅱ)分别表示待测极和参比极水蒸气压,电池电动势E同lg(pH2O(Ⅰ)/pH2O(Ⅱ))呈现较有规律的变化,即电池的电动势随温度的升高而...  相似文献   

9.
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研究了以LaF3(掺杂)单晶或多晶为固体电解质,Sn,SnF2为参比电极,铂网为工作电极,构成的Sn,SnF2|LaF3(掺杂)|Pt(Ni)气体传感器·用该气体传感器分别测量了CO,CO2二种气体在体积分数5%~30%(以Ar为稀释气体)和温度293 15~343 15K条件下的EMF同CO,CO2气体体积分数、温度的关系,以及电池EMF达到平衡所需要的响应时间·由实验结果得出二种气体都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即当温度一定,体积分数增加时,EMF随之增加;反之,当体积分数一定,而温度升高时,EMF随之增大;同一气体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体积分数、温度)下,单晶要比多晶的EMF高·二...  相似文献   

10.
以2株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XJ01和Chlorella sorokiniana XJ02为研究对象,对苏丹黑B染色法测定微藻胞内油脂质量分数的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苏丹黑B染色法原位测定微藻油脂的方法;并在通气条件下,检测微藻脂质质量分数及脂质累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辅助染色破壁的盐酸浓度为1.0 mol/L,染色时间和温度分别为10 min和100℃时,苏丹黑B染色效果最好;在不同生长阶段,C.sorokiniana XJ02胞内油脂质量分数均比C.pyrenoidosa XJ01的高;此外,2株藻胞内油脂质量分数在对数生长期中期开始快速增加,到生长稳定期油脂质量分数达到最高,C.pyrenoidosa XJ01和C.sorokiniana XJ02油脂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5%和38.2%,随后油脂质量分数开始缓慢降低;利用苏丹黑B将微藻细胞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胞内油滴结果与其胞内油脂测定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烃类气体的智能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十一个不同型号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组成传感器阵列,分别用主成份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处理传感器阵列对一定浓度范围(约700×10-6~14000×10-6)的甲烷、乙烷、丙烷、丙烯4种气体的响应.主成份分析法的结果可用来识别未知的烃类气体,偏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的较正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可用来预报未知烃类气体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石灰吸收法和Hohenheim Chamber法测定了德国南部农田CO2释放规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供试作物为冬小麦。在实验期间内,各处理的CO2净释放量均为正值,表明在春季土壤-作物系统是碳的源。一天内作物-土壤系统在大部分内表现为CO2净释放,只在中午11:00至13:00且光照充分时才出现净同化。不同轮作方式下农田CO2累计释放量存在差异。不同处理CO2累计释放产为净释放,但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别。CO2净释放量与气温、土壤温度极显著相关,与PAR相关性不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碱石灰吸收法吸收时间和吸收剂的数量对试验结果有影响,而吸收时间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Thomas-Fermi半经典近似,研究了任意维简谐势阱中理想费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解析推导出了化学势、费米能和比热的通用表达式,讨论了空间维度和势阱的影响.数值计算了二维和三维费米系统的特征热力学量,与经典极限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4.
家兔血气指标正常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医学教学和科研中需要经常使用家兔进行动物实验,但其血气指标正常值少见报道和归纳.本文以中国本兔为例,对家兔动脉血的pH值、[HCO3-]、[C1-]、[K ]、BE、PaCO2、PaO2等血气正常值进行了探讨.选取健康成年中国本兔206只,雌雄不拘,体重在1.5~2.3kg,颈总动脉取血,使用便携式Rche OPTI CCA血气分析仪测定上述各值.结果显示,pH=7.3~7.53、[HCO3-]=12.64~28.2mmol/L、[Cl-]=95.82~109.54mmol/L、[K ]=2.65~4.49mmol/L、BE=-12.54~5.68mmol/L、PaCO2=23.51~38.69mmHg、PaO2=54.63~91.08mmHg.本实验结果可作为教学参考,对科研也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该报警电路在可燃气体泄漏时,不但发声报警,而且解决了泄漏后的自动处理问题,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准经典近似研究简谐势阱中旋转费米气体磁性质,以磁场中的带电荷费米气体为例,导出了体系的热容量和内能表达式,得到了磁场强度和磁化率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污染源气体监测中样品的代表性及采样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污染源气体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并就数据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惰性气体含量对深层地下水形成温度的示踪意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惰性气体在地下水中的溶解量主要取决于水温和气体分压 ,而且溶解度在常见的水温范围内是水温的单调函数 .因此 ,当深层地下水系统处于封闭状态 ,系统中不存在蜕变成因或变质成因的惰性气体源时 ,可将溶解的惰性气体作为指示地下水形成温度的天然示踪剂 .  相似文献   

19.
20.
微生物在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中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2O和CH4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生物排放源主要来自土壤微生物过程.其中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N2O的重要排放源,厌氧土壤通过反硝化作用能将N2O还原为N2,是N2O的弱的汇.CH4主要由土壤中甲烷产生菌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在好氧条件下,甲烷氧化菌将厌氧土壤产生的甲烷进行氧化,成为土壤甲烷的汇.由此可见土壤微生物在温室气体N2O和CH4的产生与消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微生物在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