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学语言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积淀了社会意识和历史意识。通过理解文学语言,能将语言所具有的社会意识与历史意识内涵充分展现出来,使文学语言本身成为蕴涵深厚社会意识及历史意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教育的操作导向——为国家富强培养优秀公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菲律宾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目标,认为菲律宾国家教育重视培养公民意识、社会意识、国家意识、力行教学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对如何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期,针对现实社会中诸多国民国家责任思想匮乏之状,一些有识之士投书《大公报》等报刊,猛烈抨击官员漠视自身职责、士人们沉迷于逐利、民众漠视国事与消极厌世之风日炽等现象。同时,他们认为国民国家责任思想意识匮乏主要源自中外经济思想的消极作用、新旧社会意识的森严壁垒与近代文化发展的严重滞后等方面。而其危害主要体现为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整个社会日趋糜乱与共和堪忧国将不国等。他们呼唤广大国民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履行其应尽之责,推动共和政治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合法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意识,其树立与否影响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决定着中国梦能否实现。公民意识作为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包含着身份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公平正义意识等方面。多年的实践证明,公民意识的培养需要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思想和做法,引导大家从内化转化为行动,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任爱红 《科技信息》2007,(18):178-178,154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三个层面。公民意识的形成和状况直接影响着公民个体的现代化发展状况,作为公民优秀代表的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则最终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和实现,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公民意识培育只有将理论传授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逐渐走进社会,熟悉生活,逐步培养起公共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道德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滋生和前发起来的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具有极强的时代烙印和宗法色彩。传统道德作为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既受文化的影响和支配,同时又归属于文化。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主要是建立在儒家的个人伦理道德哲学之上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它是强调以个人修养为主要内容的臣民道德,把家长制下形成的东庭伦理,扩大到国家、扩大到政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旧伦理最显著的表现。在一定社会关系发展中,传统道德对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教导我们: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享乐主义"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财富不断积累,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享乐主义。享乐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意识,它阻碍社会的发展,由此,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韩胜利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6):101-102,126
舆论是意见传播的集群状态,外显与传动效应展示了它固有的特点。作为社会集合意识的舆论,呈现出社会意识最活跃的气氛,随时显露出坚定的思想指向。它的活跃性反映出它的一般特性——弥漫在社会各处,不断变动的"浮动意识"。由此,社会舆论形态在传播中是一种难以把握的"意识气团",有时表现为稳固状态,有时又表现为无形的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9.
社区服务和管理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水平,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未来城市的管理主要通过社区管理与服务得以体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该文针对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多年来在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体会,对如何培养面向国家发展需要的《社区服务与管理》实用型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思考,认为社区服务与管理应围绕国家和谐发展目标,立足于基层政府、社区管理、广大民众切身的需要,通过加大在校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实践教学多样化、整合社会资源,组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队伍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来培养具有良好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成为未来城市管理的专家。  相似文献   

10.
薛学良 《山西科技》2007,(3):108-109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1.
许多抽象概念的认知需借助于空间概念中的方位概念。这些抽象概念因此获得了“高”或“下”的方位。英汉文化对方位概念“高”和“下”有相同的态度,即“高”的事物是积极的,“低”的事物是消极的。因文化不同,英汉文化中被认为“高”或“低”的事物的对象又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源于认知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文学生态学批评的发生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背景,而该批评中“问题意识”的凸现又要求着“主题意识”方面的建构与“命题意识”方面的探究,总起来看,该批评意味着一种关于人的认识新范型——“生态人”的出现与一种文学观方面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3.
论《三国演义》的基本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品的永恒魅力和价值,存在于后人对它永无止境的解释之中,《三国演义》亦如此。就其本质而言,该作品乃一“政治”小说,通过作所刻画的正面主人公的毁灭来确立一种永恒的政治理想与道德准则,且在“尊刘抑曹”这一政治主题的背后,透露的是一个时期内汉民族的历史意识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产生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他的系统改革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精神的弘扬,他的民主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5.
“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中华民族“法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指出“法治”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以德治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直到现在,国内权威的外国文学教材仍在不断地提出西方文学在思想观念上的各种"局限",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所谓"个人主义"、"人道主义"和"宗教观念"的"局限".其实这恰恰表现了我们自身的局限,表现了我们与西方文学之间因文化传统的差异而存在的精神距离.我们应该正视这种距离,这不仅是为了推进外国文学研究领域思想评论的不断发展,也是为了面对我们的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17.
“家园意识”不仅包含着人与自然生态的审美关系,而且蕴涵着更为本真的人的诗意栖居之意,是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作为生态美学的重要范畴首先由海德格尔提出并阐发,并成为“同一个地球”这一现代生态观中的必有之意。而从源头上来说,它则是中西方文化的母题。在古代希腊神话与圣经中就有人类回归家园的内容,而中国古代《诗经》、《周易》与诗词中也包含浓郁的家园意识。“家园意识”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与意义,需要加以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8.
藏族著名学者巴桑罗布先生曾任《西藏民兵杂志社》社长、西藏林芝军分区副政委、西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西藏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先后被聘为西藏大学客座教授、西藏民族学院和西藏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西藏社会科学院和四川大学特邀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和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西藏分会副会长.曾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西藏分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西藏分会理事等.先后发表过百余篇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出版了《雪域文化拾零》和《拜谒七觉士》等个人专著.文章根据巴桑罗布先生对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的实地田野考察及其对门隅的相关研究,针对仓央嘉措在错那的故居及童年的成长经历与民间趣闻轶事等一些问题进行了采访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于Bursaphelenchus中译名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鉴于在国内Bursaphelenchus学名的中文名被写成"伞滑刃线虫",作者指出其确切的中文名应当是伞真滑刃线虫,同时,指出其所隶属的Bursaphelenchinae应叫做伞真滑刃亚科,而不应叫做"伞滑刃亚科".此外,该亚科下的另外2个属,Parasitaphelenchus应叫做寄生真滑刃属,而不应叫做"寄生滑刃属",Rhadinaphelenchus应叫做细杆真滑刃属,而不应叫做"细杆滑刃属".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借鉴文献计量学的共词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方法,以CSSCI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依托中国知网获取数据资料,利用Ucinet和Citespace软件从基础性和共现关系两个视角对乡村旅游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在发文时序上乡村旅游文章整体趋势保持增长态势;在基金来源上主要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主;在学科分布上以旅游学、经济学为主要学科载体;在期刊来源上,《旅游学刊》《资源开发与市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家》《经济地理》是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核心期刊群;在发文作者上未形成高产作者群;在发文机构方面主要是四大类型,即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在研究热点方面,“乡村振兴”“休闲农业”“影响因素”和“精准扶贫”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