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温胁迫对葡萄叶片三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葡萄幼苗置于高温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叶片中脯氨酸、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来研究葡萄幼苗的抗热、抗水分胁迫的能力.结果表明:热激3h可溶性糖的含量达到最大值.葡萄叶片脯氨酸的含量在高温胁迫下明显高于对照,而叶绿素的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则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低-高-低”的波动.实验结果表明在短时间内葡萄幼苗具有快速抗热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浓度的NaC1处理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分别在处理7 d、14 d、21 d、28 d、35 d和42 d取样,测定甘草子叶愈伤组织鲜重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NaCl的浓度低于85.5 mmol/L时,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增加,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黄酮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在第28 d时,85.5 mmol/L NaCl处理的子叶愈伤组织中甘草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为1.41 mg/g,比未作NaCl处理的对照愈伤组织的黄酮含量(1.31 mg/g)提高了7.83%(为0.10 mg/g),约为对照的1.078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aCl胁迫可以提高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的甘草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芦选一号”甘薯盆栽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甘薯愈伤组织诱导和扩繁体系,并以从叶片诱导产生的均匀一致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的影响,从而在细胞水平上探讨甘薯抵御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干旱胁迫下,甘薯愈伤组织的膜透性显著增大;中度和重度胁迫下,SOD活性升高;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POD活性普遍下降;中度和重度胁迫下,CAT活性普遍升高;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5mmol/L的CaCl2喷施"二叶一心"期甜瓜幼苗后,置于8 ℃培养箱中培养,并测定24 h内膜稳定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对照组甜瓜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持续上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在6 h达到最高,游离脯氨酸和有机酸含量则是在3h达到最大值.钙处理组的MDA含量、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均与对照组相似,但相同时间段内,可显著降低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MDA积累及细胞膜相对透性,提高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而对有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渗透胁迫、热胁迫、外源脯氨酸和脱落酸对春小麦幼苗 NR 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R 对水分胁迫极为敏感,随胁强增加,活性持续下降;解除胁迫后,一般24h 内活性即能恢复.NR 对热胁迫也很敏感,当温度高于正常生长温度10℃时,活性即迅速下降。外源脯氨酸能够减缓胁迫条件下 NR 活性的下降。外源脱落酸在胁迫条件下加剧 NR 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下,龙爪稷愈伤组织内脯氨酸积累,在胁迫后第1~7d内脯氨酸变化迅速;游离氨基酸构成发生变化;组织内丙酮酸含量出现高峰,此峰与脯氨酸峰在出现时间上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温胁迫对大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豆‘19’为材料,研究了大豆幼苗在适温(25℃)和高温(35℃,40℃)下叶片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高温胁迫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结果表明:在高温下,以25℃为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RWC含量和总叶绿素(Chl)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Pro含量也逐渐增加;SOD活性在胁迫初期明显增加,说明大豆幼苗可通过增加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来提高其耐热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SOD活性出现下降的趋势,大豆幼苗受害明显加重.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1),丙二醛(MDA)含量与脯氨酸(Pro)含量呈极显著相关(r>0.93),可以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烟草保护性酶类及氮和碳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6℃和10℃低温胁迫下,研究了2个烟草品种的膜透性、保护性酶类活性和N,C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烟草品种幼苗的膜透性都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CAT和SOD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OD的变化则有相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下降,脯氨酸含量则增加,并且脯氨酸在叶片中的变化较为剧烈;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低温胁迫下在叶片中有所积累,而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则可能因叶绿体受损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并比较了低温(4℃)和高温(40℃)胁迫下, 麻疯树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活性氧水平以及活性氧清除酶类的活性变化. 研究发现在低温或高温胁迫下, 活性氧(H2O2、O2 )含量均呈现出先保持不变后上升的趋势, 而SOD、CAT、POD活性先上升后降低. 在低温胁迫下, 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增长而逐渐升高; 而高温胁迫虽使MDA、脯氨酸含量增大, 但变化趋势不如受冷胁迫的麻疯树变化明显, 且高温胁迫未使可溶性糖含量发生明显变化. 综上麻疯树对高温胁迫的应答程度低于对低温胁迫的应答程度.  相似文献   

10.
红砂愈伤组织耐低温和盐胁迫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荒漠植物红砂愈伤组织分别在不同低温(0℃,4℃)和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细胞的相对活性、质膜透性和脂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物质黄酮类质量分数以及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0℃,4℃处理对红砂生理变化的影响差别不大.与室温相比,红砂愈伤组织在0℃,4℃低温胁迫的48 h内敏感性较高,细胞质膜透性增大,细胞活性有所降低,H_2O_2、丙二醛(MDA)和具有抗氧化能力的花色素苷质量分数升高,抗氧化系统酶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逐渐升高,但活性均低于对照材料的,而总黄酮质量分数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随处理时间变化不太明显.低温处理48 h后这些生理指标都趋于稳定.同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发现红砂愈伤组织在50 mmol/L NaCl中生长最快,总黄酮质量分数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升高.这些结果表明红砂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适应低温和盐胁迫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苹果品种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适宜加工苹果不同品种在石河子的抗寒适应性,筛选适宜在石河子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加工苹果品种,采用试验室模拟田间低温环境方法对8个苹果品种1年生枝条分别在4、-15、-20、-25、-30、-35℃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并对其相对电导率并计算临界半致死温度(LT40)、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梯度低温处理后,寒富、国光的萌芽率显著较高;相对电导率显著较低;国光丙二醛含量显著性较低;寒富的脯氨酸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较高。结论:苹果枝条经过低温胁迫后,寒富、国光、甜格力在石河子地区抗寒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对已筛选出的小麦耐盐细胞系的耐盐稳定性进行有关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耐盐细胞系脯氨酸含量不仅稳定,而且高于对照;SOD活性在耐盐系增加,耐盐系对一定的盐浓度损伤DNA修复能力大于对照系,耐盐系RNA和蛋白质合成量分别是对照的5.4和4.5倍,并对小麦耐盐性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野大豆(Glycine soja)是唯一能与栽培大豆(Glycine max)杂交而后代能育的野生近缘种,具有极强的耐盐碱性,利用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有性杂交,结合离体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耐盐性变异体的离体筛选,是提高大豆耐盐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选择5种栽培大豆品种和从黄河三角洲地区(山东东营)获得的野大豆,进行了大豆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愈伤组织耐盐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野大豆愈伤组织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栽培大豆,与对照相比鲜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栽培大豆;Na Cl胁迫下,野大豆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高于栽培大豆愈伤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栽培大豆,表明野大豆愈伤组织耐盐性明显优于栽培大豆。该研究为耐盐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山植物对低温驯化的生理生化适应机制。【方法】以西藏绵头雪莲愈伤组织为材料,检测在变温[4 ℃/0 ℃(白天/夜晚,黑暗)]的低温驯化0、3、6、9、12 d过程中抗冻性、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经变温[4 ℃/0 ℃(白天/夜晚)]低温驯化后第9天西藏绵头雪莲抗冻性达到最高值,愈伤组织半致死温度(LT50)由常温培养-3.5 ℃降低到 -12.0 ℃;经4 ℃/0 ℃低温驯化后,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至第9天达最大值,蛋白质比对照增加了89.1%、脯氨酸含量为驯化前的2.14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8.04%、47.28%和73.18%,同时3种抗氧化酶的同工酶酶谱也验证了以上活性检测结果;低温驯化还提高了多酚含量,驯化至第12天时多酚含量为驯化前的3.91倍,此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比驯化前增加了91.35%,与PPO同工酶的检测结果较为一致。【结论】低温驯化显著提高了高山植物绵头雪莲愈伤组织的抗寒力,在低温驯化过程中绵头雪莲发生了特有的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15.
提取并检测东北红豆杉茎和叶中紫杉醇的含量,茎和叶中均含有微量紫杉醇,茎中含量稍高一些。以茎和叶为外植体,MS为基础培养基,采用10种激素配比在黑暗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综合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生长状态和愈伤组织传代过程中的褐化情况,2,4-D 1.0 mg.L-1和6-BA1.0 mg.L-1为东北红豆杉茎愈伤诱导和传代的最佳激素配比。低温预处理外植体有利于减轻愈伤组织的褐化情况,但却降低了愈伤组织诱导率。在愈伤组织及培养基中未检测到紫杉醇。  相似文献   

16.
福建柏抗寒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柏1-2年生苗木进行-8℃,-15℃低温胁迫处理试验测定表明,在处理24h情况下,植株体内内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比对照(自然低温-4℃)都有所升高,而根活力指标均有所降低;且种源间差异明显: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率为仙游和南靖种源均大于德化种源;根活力指标的降低率为仙游<南靖<德化。对仙游种源2年生苗木低温处理试验测定表明,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在处理24h时均升高,但在处理48h、72h时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脯氨酸含量在处理72h时明显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48h和72h后有所升高。MDA含量在冷冻处理时均升高,田间同步观测表明,在-7℃ 24h自然低温条件下,2生福建柏苗仅出现少量侧枝顶端鳞叶轻微受冻;-8℃持续48h自然低温,则出现中度冻害(多数苗木未见顶梢受冻);而经-8℃处理72h,-15℃处理48h和72h的苗木绝大多数冻死。低温处理福建柏叶绿素、脯氨酸和根活力指标的变化是植株适应不利气温的生理机制调节反应。利用低温胁迫处理后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寻求评估耐寒种源的途径,并为北移引种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黑果枸杞苗期耐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盐生药用植物黑果枸杞幼苗,通过测定细胞质膜透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等的变化,探讨黑果枸杞幼苗的耐盐机制.结果表明,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NaCl浓度的提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且高浓度盐处理下质膜伤害程度和MDA积累幅度均相对较大;脯氨酸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其中,在胁迫第6天,200、300、400和500mol/L NaCl处理的增加幅度分别高达405.78%、800.11%、773.78%和747.51%,同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倒"V"型趋势,但总体还是呈现增加态势;可溶性糖含量在胁迫初期,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态势,且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各处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脯氨酸的一致,但其最大值出现在胁迫第18天,比胁迫初期分别增加64.62%、83.15%、106.60%、207.00%和186.70%;比较而言,在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积累较为敏感,是其适应逆境环境的一种有效方式.本研究认为,在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可以通过在其体内积累大量的有机渗透物质以适应外界不利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陈代慧  刘宇新  王艳梅  刘震 《河南科学》2013,(12):2154-2159
为了探索不同品种山茶花茶梅(Camelliasasanqua)、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七星球(Camelliaiaponica‘Sevenstar’)的抗寒性,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的方法对3年生的3个山茶花品种进行低温处理,系统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以及叶绿素含量指标的变化,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SOD活性在其低温耐受范围内,SOD活性升高的越快,抗寒性越强;抗寒性强的茶梅、七星球的MDA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抗性弱的金花茶MDA含量变化幅度大;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升高,升高越剧烈抗寒性越弱;根据-5℃和-10oC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可判断抗寒性强弱,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叶绿素含量在0cc低温胁迫下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抗寒性强的在-5℃、-10℃低温胁迫下呈上升一下降趋势,而抗性弱的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含量下降.各指标在低温逆境胁迫下相互协调,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