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福建柏种源苗期生长和根系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3个育苗点对来自福建、湖南等6个省的16个福建柏种源种子进行了首次种源的育苗试验。苗期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种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苗高、地径及部分根系性状在种源间大都有显或极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遗传因素的制约有关,这将为开展福建柏优良种源选择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2.
福建柏抗寒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柏1-2年生苗木进行-8℃,-15℃低温胁迫处理试验测定表明,在处理24h情况下,植株体内内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比对照(自然低温-4℃)都有所升高,而根活力指标均有所降低;且种源间差异明显: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率为仙游和南靖种源均大于德化种源;根活力指标的降低率为仙游<南靖<德化。对仙游种源2年生苗木低温处理试验测定表明,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在处理24h时均升高,但在处理48h、72h时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脯氨酸含量在处理72h时明显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48h和72h后有所升高。MDA含量在冷冻处理时均升高,田间同步观测表明,在-7℃ 24h自然低温条件下,2生福建柏苗仅出现少量侧枝顶端鳞叶轻微受冻;-8℃持续48h自然低温,则出现中度冻害(多数苗木未见顶梢受冻);而经-8℃处理72h,-15℃处理48h和72h的苗木绝大多数冻死。低温处理福建柏叶绿素、脯氨酸和根活力指标的变化是植株适应不利气温的生理机制调节反应。利用低温胁迫处理后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寻求评估耐寒种源的途径,并为北移引种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纸浆材优良家系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福建三明和仙游两个试验点9年生的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制约;在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化学组分、木材纤维形态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单株纤维素产量为主要指标,从参试的105个家系中各选出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从三明点选出W00249、W00251等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其平均单株纤维素产量达10.718kg,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9.55m、12.4cm和0.05848^3,分别大于福建省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的50.39%、93.75%和173.91%;从仙游点选出W00307、W00335等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其平均单株纤维素产量为8.240kg,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7.34m、11.4cm和0.04172m^3,分别大于福建省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的52.92%、132.65%和210.65%,增产效果极为显。  相似文献   
4.
福建柏人工林养分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安溪半林国有林场不同林龄福建柏人工林养分的生物循环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林龄林分的生物循环表现了一定的差异性。 1 0、2 0、30a林分的养分吸收量分别为 69.85、96.65、67.0 2t/(hm2 ·a) ,归还量分别为 2 0 .1 5、35 .0 4、35 .2 0t/(hm2 ·a) ,存留量分别为 49.70、61 .2 5、31 .82t/(hm2 ·a)。养分循环速率随林龄而增大 ,依次为 2 8.85、36.63、5 2 .5 2。 3种林龄林分对各养分元素具有相近的利用效率。据此提出 ,对处于生长旺盛后期的林分 ,采取适量施肥和调整林分密度等经营措施 ,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和存留量 ,可使林分继续保持旺盛的生长趋势 ,有利于培养大径材人工林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属的起源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柏属植物约起源于晚侏罗纪,起源中心在东亚环太平洋地区,第四纪冰期后仅福建柏1种残存中国南方和越南北方,形成残遗中心。据史料分析,福建柏历史上分布较现代广泛,自中国东部福建沿海至云贵高原东南部沿南岭山脉纬度一线基本呈连续分布。现代中心分布区在东经110°~119°,北纬24°30′~26°30′,呈间断分布;垂直分布海拔500~1800m,往西、往北分布海拔较高,往东、往南分布海拔较低;分布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福建柏为浅根性树种,树冠承雪量大,易遭大风和冰冻危害,成为其向高海拔地区发展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