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乐教学同其他的音乐教学一样,歌唱均为其最佳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对学生的歌唱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对其呼吸技巧、咬字、吐字和共鸣等进行培养。在教会学生正确歌唱方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歌唱的气息、共鸣、咬字等声乐技巧训练作为每节课的重点甚至是全部,而忽略了情感的开发。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包括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情感投入,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把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三个方面。这三者是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帮助学生确定好歌唱声部、把握声乐教学特点和规律、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实施由浅入深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经过刻苦训练获得扎实的基本功,并在歌唱实践中不断提高、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声乐技能和情感表现力,才能做到完整地、声情并茂地演绎好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4.
楼娟娟 《科技信息》2007,(9):203-203
声乐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它是一门丰富、技术性极强的课程。声乐教学是全面的,有步骤的教学过程。声乐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歌唱技能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声教”使学生对符合歌唱要求的声音产生基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以后,通过反复的思考和练习逐渐获得的。  相似文献   

5.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是表演者通过对歌唱语言的运用,将人们心中的情感完美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而声乐课程则是将音乐、情感及语言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追求演唱技术,忽视曲目的艺术性,导致学生在声乐表演中只是进行机械的歌唱,出现艺术与技术脱节的现象。本文就如何正确处理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技艺关系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谈歌唱心理素质在声乐教学及表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艺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学生掌握的知识本领要通过艺术实践来验证和提高,而舞台演唱——声乐表演就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实践。声乐表演既是声乐教学成果的展现,也是声乐教学更高层次的提升,它要求表演者有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为此,本文从声乐教师的角度,就歌唱心理素质在声乐教学及声乐表演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气"是歌唱的动力及源泉,是声乐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它也是歌者进行歌唱训练时首先要攻克的技术难题。没有良好的气,就没有美感的声音。在声乐教学中,"气"的训练是歌唱技术训练的核心。结合声乐教学经验.从声乐理论与教学中"气"与声音的关系,声乐教学中"气"的训练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气"的技巧对声音训练的重要作用,并且探讨了声乐教学中"气"训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声乐专业的学习与训练是比较抽象的,技术性很强,若没有教师正确的方法与理念对学习声乐者的教学支撑、对学生正确声音的肯定、巩固及延伸,那么学生将在盲目中、茫然中学习,尤其是初学者很容易或不可避免的步入声乐学习的误区,一旦养成不良的学习与歌唱习惯,既耽误学习者歌唱的前途,又会对声带造成伤害,这会极大地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文章结合教师长期的声乐教学与学生长期学习声乐的经历以及对其他声乐学习者的观察,针对声乐学习中在呼吸、共鸣、位置等方面和心理上出现的几种声乐学习的误区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探讨,或许能给广大的声乐学习者一点启示,尽可能地避开声乐学习的误区,在漫长的声乐学习道路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顺利步入声乐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9.
高师初级阶段的声乐教学首先应从声乐理论入手 ,让学生搞清楚歌唱器官的组成及发声原理 ,教学的重点是纠正歌唱的错误 ,如喊声、喉音、鼻音、抖声和沙哑声等。让学生尽快地步入正确的歌唱轨道 ,合理地驾驭声音在艺术世界里驰骋  相似文献   

10.
高师初级阶段的声乐教学首先应从声乐理论入手,让学生搞清楚歌唱器官的组成及发声原理,教学的重点是纠正歌唱的错误,如喊声、喉音、鼻音、抖声和沙哑声等。让学生尽快地步人正确的歌唱轨道,合理地驾驭声音在艺术世界里驰骋。  相似文献   

11.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固然十分重要,如果在技能技巧训练中结合心理学理论,重视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能力的训练,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从营造宽松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歌唱;创设模拟舞台,加强学生实践锻炼;拓展想象空间,强化学生注意力三方面着手,分析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心理控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李婵 《科技信息》2008,(30):281-281
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声乐的技能、技巧,提高对声乐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并最终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声乐教育不仅是教学生发声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如何获得良好的歌唱状态。情商正是唱歌者内在的情感支柱和动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健康的情商对于人生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可塑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声音的自然、淳朴的歌唱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改正一些不良的发声状态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歌唱教学的悠久性,古今中外的声乐教师通过数千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许多的声乐教学经验、方法和原则,至今仍对我们的声乐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在声乐教学中应注重因人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普遍都采用个别授课或小组课的教学方法,并严格地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 因人施教,这条原则的含意是教师不能千篇一律不问学生的条件、特点去教,更不能拿自己的主观爱好去套在学生身上,甚至让学生完全模仿自己,把自己的优、缺点都加在学生身上,所以声乐教学要遵循因人施教。 声乐教学是培养中学音乐教师的…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用声音来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会学生用“情”演唱,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激情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歌唱激情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谈声乐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找到打开歌唱艺术之门的捷径.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声乐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歌唱中的有意后注意可以使我们既保持清晰、明确的注意目标,又无须意志力的竭力维持,从而实现稳定、轻松、持久的歌唱,它是有意注意在满足了主观上的积极性和技术动作的自动化这两个条件下转化而来的,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有着深刻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歌唱技术的熟练、自如,为推动学生声乐学习的不断进步,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遵循声乐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实现歌唱中有意注意向有意后注意的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民族歌唱有其自然的特点,在声乐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良好的歌唱语言,重视民族歌唱风格的培养,以充分表现出民族歌唱风格自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杜正兵 《科技资讯》2011,(4):187-187
声乐教学方法正确与否尤其是核心点是否准确是学习声乐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此角度着重探讨了声乐教学中的混声唱法及其训练方法。相信这种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水平,最终能走向歌唱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20.
声乐理论是在众多的歌唱实践中提炼和总结的,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复杂的声乐教学中,理论如何指导歌唱实践,这是声乐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对声乐理论在呼吸、咬字吐字、腔体打开、稳定喉头、歌曲演唱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将有益于解决教学、理解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