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法治文化需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引下从显型法律制度结构和隐型法律观念结构两方面结合来探寻其建设的路径与措施,具体可从培育高校人法治观念、完善立法和监督制度、成立高校法治文化领导小组和法治文化学生团体以及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等方面来开展,逐渐使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法制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直至最终确立起高校人对法治的信仰。  相似文献   

2.
刘泳平 《科技信息》2012,(36):123+125-123,125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精英培育和人才集聚的重要基地,高校法治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双重身份,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高校的双重任务,高校法治理念教育和依法治校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应培养生态法治观,即生态整体法治观、生态伦理法治观、生态共享法治观,以指导生态法治行为。培养大学生生态法治观应以生态法律知识的传授、生态法治思维的养成、生态法治行为的导正为其内容体系。高校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法治观:构建高校生态法治教育机制,营造大学生生态法治观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利用思政课堂教学、开发生态法治选修课、开展生态法治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开展生态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建构校园生态法治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高校的法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高校的法治构建必须注重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注重高等教育和高校公平,注重高校和谐内外环境建设,培育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5.
法制精神培育与法治环境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建设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有利的法治社会环境,更有赖于法治精神对社会的渗透程度。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最缺撼的是法治精神。法治精神培育,必须构建法治精神的三大要素。法治环境优化,必须健全民主政治、完善市场经济、培育理性文化,改善法律运行环境,并始终坚持以法治精神培育为内在灵魂。法治精神培育与法治环境优化是相互促进、包容共生的关系,在法治建设中,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协同作战,不可有须臾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以人民民主为本质内涵。在党领导下所要倡导的法治文化,正是党领导下的以法治国所需要的先进文化。法治文化的建立,正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因素。法治文化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依赖市场经济的经济基拙、政治体制的社会基础、正义公平的法制基础以及法治导向的文化基础等作为地基铺垫来实现完成。而在众多要素中,文化要素是其中关健的因素,没有这个由文化到政治、由抽象现念到具体制度的转化,就不会有现代法治。所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是推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力童,对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强国的题中之意。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应具备的内容,并以此为参照与现实进行对比,得出当前我国法治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然后针对当前面临的这些挑战,提出了几条可供参考的建议,以期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校离不开校内优质高效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督教、督学、督管制度在内的督导制度至为重要。在法治信用视域下,高校的督导制度建设,应当强化法治观念,遵循法治原则。在督导制度建设和运行中,应着力突出制度建设的公信力、执行制度的公正性、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周宁宁 《科技信息》2006,(12):242-243
保护环境既需要法治,又需要德治。积极推进环境法治,才能切实保障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深入贯彻环境德治的重要思想,才能加强环境建设。环境法治与环境德治并举,全面、充分、深入地认识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坚持环境法治建设与环境道德建设的同步发展,必能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必能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文明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现代性社会应该具备的一种治国理念、治国方式,法治文化则是法治理念、方式在整个文化中的投射。研究建立在中国本土资源基础上的法治文化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事业。警察文化是法治文化中的重要一元,是以执法性为特征的文化。而警察形象可以说是一国的警察文化在国民头脑中积累形成的一种整体性、概括性、稳定性的富有直观色彩的总印象。警察作为执法机关的执行主体,其良好的社会形象对于建构民众对政府的支持、认同与信任,促进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法治视野下的警察形象的现状分析,可以透视和发现公安这一国家重要职能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问题、改善治理的方案,这将有利于建构先进的警察文化,加快法治政府、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李家有 《科技信息》2012,(24):96-97
在中国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而中国法治的最大困难则来自文化传统。作为法律运转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人们行动先导的法律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是造成法律实施不理想的一个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建设中国法治社会,同时也必须弘扬和开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中国的法治建设在注重制度层面建设的同时必须正视和构建与法治国家相匹配适应的现代化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诠释高校育人的初心和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通过分析2018年版教材的修订变化,梳理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观点,激发教师树立"教学学术"理念,以新媒体和新技术为载体,开展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法治教育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部分。进入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主客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适时调整教育策略,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深入探索高校法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教育途径,提供有效的法治教育供给。因此,高校需要在构建跨文化的社会法治环境、加强学校法治建设和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法治学习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法制教育存在教育目标理念不明确、对法制教育的独立性认识程度不够、教育时数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法制教育“抽象化”、法制教育途径单一、方法陈旧、法制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目标理念,强调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区别,突现法制教育的独立地位,保证法制教育的课时,加强法制教育的师资建设,弘扬法律文化,坚定法治信仰,提高法律意识,更新法制教育观念,改变法制教育的方法,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家庭、社会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六五"普法开始后,黑龙江垦区坚持把法治文化建设与北大荒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加强法治文化基地建设,完善法治文化公益宣传,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努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飞跃。法治文化建设对于黑龙江垦区搞好"六五"普法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谭趁尤  戚杰强 《科技信息》2011,(18):I0074-I0074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教学是大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试图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吴涛 《科技信息》2013,(12):211-212
本文从燃放鞭炮禁令引起的问题谈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关系,主要探讨了传统文化与法治冲突的体现,强调要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出发,来解决当今在法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传统问题,给传统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角色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校是高校运行和管理的模式之一,人性化管理是在法治管理模式下充分考虑人的需求的思维方式。信访是高校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做好高校信访工作至关重要,在依法治校的模式下融入人性化管理,做到法治和人性化相结合,会更有利于信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日渐增多,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对高校学生管理的观念影响、现代法治观念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陈旧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现代大学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立法实践与高等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滞后等。目前在高校学生管理当中常见的违法现象主要有实体性违法行为和程序性违法行为两大类。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当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培养现代法治精神和意识、健全高校制度建设和加强高等教育法学的研究和普及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一个国家、地区的法治这种治国方略所持的思想和心理观念的总和。民族地区的法治意识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有不同的表现 ,人们没有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其根源在于历史和现实的法制环境。法治意识建设应从经济、政治、文化、司法、监督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