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离子源的设计中,为了减少等离子体的器壁复合损失,经常采用磁场对等离子体进行约束;但磁场分布的复杂性,给实际测量带来了困难。介绍采用磁荷法对低能辐照离子源中磁场分布进行计算,给出了计算结果,并讨论了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计算结果对于离子源设计中的阴极热电子发射、离子束有效引出面积确定体的有效约束等重要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口径为φ16cm的宽束离子源的设计.该源采用了多极场型放电室,结构紧凑合理,便于清洁维修以及更换离子引出系统.使用二栅引出系统时,可获得50~1500eV的离子束.距源10cm处,500eV的氩离子束的束流密度可达0.95mA/cm2,且±8%均匀性的均匀区域达φ14cm.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加会切磁场、增大离子源阴极与阳极距离并限制源等离子体发射角,从而使源阳极电位高于等离子体电位和采用改变源阳极结构──仅用阳极筒──从而改变弧放电路径这3种方法,对改善MEVVA源引出离子束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第3种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MEVVA源引出束分布的高斯分布特性,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能得到更为均匀的束流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弗里曼源缝引出型三电极结构对离子束散角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里曼源缝引出型三电极结构对离子束散角影响的研究郑思孝廖小东孙官清王培录刘仲阳姜景云(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辐射物理及技术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加、减速缝引出型三电极系统的实验、理论及其计算机模拟,已用于弗里曼型离子源束流的引出、成形和传输[1~4].由...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单介绍了离子光学和离子透镜,阐述强流离子源四电极引出系统,分析了离子源引出系统的离子光学和离子透镜.利用离子透镜原理强流离子源离子束的发散与汇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格林函数导出了2.5维问题,以研究区域网格化中任意电性分布条件下空间电位所满足的边界积分方程.用边界元法解该方程求得地表和地下的电位分布,从而进行视电阻率模拟.运用该方法得出的计算结果与前人所作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作者提出的方法克服了有限元法和α-中心法的许多缺陷,将其用于电阻率成像可大大提高成像质量,扩大电阻率成像技术的实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各向异性媒质中三维涡流场的等效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计算各向异性媒质中三维涡流场的等效源法。该法是将各向异性媒质中涡流场问题转化为附加等效源的各向同性媒质中涡流场问题。还提出实现等效源法的迭代算法,该算法是用通常的求解各向同性媒质中涡流场的方法(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模拟源法等)迭代计算附加等效源的各向同性媒质中涡流场。文中还给出了等效源迭代算法的收敛条件。由于每次迭代都可以利用计算各向同性场的中间结果,所以迭代计算所需的机时不多。文中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电感耦合式射频离子源性能受离子束流、功率强度、工质流量和栅间电压的影响,以束流直径11 cm射频离子源为对象,完成了射频离子源点火起弧关键物理参数的设计和选择,设计并搭建了电感耦合式射频离子源性能试验系统,通过试验研究了射频放电中离子束流、射频功率、工质流量、栅间电压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射频离子源试验系统设计合理,能够可靠稳定地工作,真空度低于1. 0×10~(-3)Pa的氩工质条件下离子束能量大范围独立可调,在100~1 500 eV范围引出80~460 mA的离子束流,当工质流量一定时,离子源离子束流随射频功率的增大以1 mA/W比率增加,射频功率一定时,离子源束流强度随工质流量增大,在20 sccm时,离子源束流强度至稳定值或者略微增加,合理控制离子源工作参数可以提高离子源工作性能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280kV全离子注入机由处于高压舱内的离子源、磁分析器及其与高压电极相连的加速管、四极透镜、扫描装置和靶室等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从离子源引出的离子束先经磁分析器分选,经高压加速系统使带电粒子加速到一定能量后,再经四极透镜传输到扫描系统,最后轰击到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薄板弯曲问题中的基本解,按一定的规律将它们的源点布置在板外,来构造整个板平面内及边界上的插值函数.利用这一插值函数,通过板的边界条件所确定的B知边界节点值便可直接确定板内及边界上任意一点的挠度、转角及其它物理量.从这一插值函数所需满足的插值条件可谁知,这一插值解完全等同于该问题的边界该全特解场法.同样不必积分,避免奇异处理.计算非常方便、精度特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边界元直接列式法的基本原理及方程,编写了常量元边界元法的FORTRAN程序,用于我国某正建大型水电站大坝泄洪排砂底孔的孔口应力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与传统的光弹性试验及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本文的方法是解决类似问题的有效手段,可供工程设计借鉴。程序可用于解决某些弹性力学平面问题,较之有限元法具有时间短、速度快、节省经费、工作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用等效磁网络法与有限元法计算永磁电机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等效磁网络法与有限元法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加以比较.等效磁网络法是一种介于等效磁路法和有限元法之间的分析方法,原理简单,实现方便,计算精度高于等效磁路法,计算时间少于有限元法.磁网络中各单元的划分可以形成规范化,前后处理工作量小,便于对不同磁路结构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计算.二维有限元法计算精度高,但计算过程复杂繁琐.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在实际计算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截断法,设定一圆形虚拟边界将电缆偏芯电涡流检测中的无限区域涡流场截断为有限区域,并在这一有限区域内,运用有限元方法(FEM)对其电缆偏芯电涡流检测中的电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电磁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有限元方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是计算电磁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而当问题规模较大时或计算量较大时,传统串行单机FEM难以胜任.本文在基于消息传递(MPI)的分布式并行系统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电磁场问题进行并行求解.有限元方法形成的系数矩阵可以表示成块三对角矩阵,适合采用并行多分裂方法高效求解.并行计算技术的运用减少了计算时间并扩展了可处理问题的规模.结果表明,将并行技术应用于电磁有限元计算是有效并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能量转换法确定了紧急制动下车轮的热流密度,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数值仿真了紧急制动状况下货车车轮的温度场分布,并通过间接耦合法将温度场模拟结果作为应力场分析的边界条件,数值模拟了紧急制动下车轮热应力场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车轮的热疲劳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求解开域电磁场问题,提出一种区域映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把待求解的无限大区域划分为内部有限区域和外部无限区域。对内部区域,形成传统的有限元方程;对外部区域,引入几何中的Kelvin变换,对变换后的场域形成另一个有限元方程。内外区域的方程在公共边界上耦合。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用1/9甚至更少的单元即可达到传统有限元法的精度。与传统有限元法相比,该方法大量减少生成的网格单元数、计算所需的内存和时间。已在二维和三维开域问题计算中实现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单轴介质基片的各向异性性质对微带贴片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采用矢量有限元-边界积分法(Edge-Based FEM-BI)对填充单轴各向异性介质的背腔式微带贴片天线表面缝隙部分的切向电场分布及交叉极化方向图进行了计算及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仅当单轴介质的光轴沿贴片的法向方向(z轴)时,填充不同的单轴介质才会影响微带天线的场分布及最大交叉极化电平值,而当光轴沿x轴、y轴时,其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8.
有限元方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是近似求解数理边值问题的一种数值技术,它在计算电磁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但当问题规模较大时或计算量较大时,传统单机FEM难以胜任.文章在基于消息传递(MPI)的分布式并行系统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静电磁问题进行并行求解.共轭梯度法作为一种实用的迭代法可以充分利用有限元方法形成的系数矩阵的稀疏性,不需预先估计别的参数就可以计算,预处理共轭梯度法通过降低系数矩阵的条件数,可以进一步加快收敛速度.并行计算技术的运用减少了计算时间并扩展了可处理问题的规模.结果表明,将并行技术应用于电磁有限元计算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矩形波导金属壁的移动,对腔体内电磁场分布的相位进行调节,从而改善矩形波导内因电磁场分布的不均匀而引起的加热不均匀性,并且提出了基于空间坐标变换的时变媒质方法来计算移动边界问题,对于处理大型工业用微波腔体的移动边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单模BJ-22波导加热系统为基准,分析短路面位置的调节对微波加热均匀性的影响,实验和计算表明短路面的调节可以大大提高微波加热的均匀性,且空间坐标变换理论可以准确的用于微波腔体的移动边界计算.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维涡流场有限元法计算小型异步电动机起动电流及转矩,已可满足工程要求,但对于大型电机,由于转子端部结构复杂,端部漏阻抗计算值不准确,使起动电流及起动转矩计算误差较大。直接计算三线电磁场,变量过多,费用太大,不易为工厂接受。为此作者提出一种新的二、三维结合的简化模型。它可分离出端部漏阻抗,代入考虑定、转子铁心非线性的二维涡流场程序进行计算,可获得误差小于10%的计算精度,而机时与内存比直接三维场的计算少得多。对两台电机进行了实际计算,与实测值比较,精度较高。文中还对转子温度对起动参数的影响作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