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文发现翠雀花属一新种——文采翠雀花.  相似文献   

3.
1978年出版的“内蒙古植物志”第2卷中,按当时行政区划范围,Delphinium属只收载了3个种、1个变种,本文按现行区划范围,记载了内蒙古境内分布的本属植物有8个种、4个变种、1个变型,其中D.alboroeruleum Maxim. Var.latilobum Y.Z.Zhao和D.grandiflorum L.var. pilosum Y.Z.Zhao为新交种,D.grandiflorum L.f. roseolam Y.Z.Zhao为新变型,而D.mollipilum W.T.Wang则是内蒙古新分布新录种(本种宁夏植物志误定为D.caeruleum Ja q.ex comb.)。这为内蒙古植物区系研究增加了新资料。本文还阐明了内蒙古翠雀花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在内蒙古镜内,本属植物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其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是以东西伯利亚—远东成分居多数,在其南部渗入了华北成分,在其西部渗入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成分,此外还有自身的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4.
雀茸毒蛾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羽化。林间试验表明,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或是50%辛硫磷1000倍液或是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喷雾,均有较好的效果。在大发生初期采用油烟剂防治,在一般发生年份应用白僵菌防治幼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18日于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东郊四塘镇观察并拍摄到一种鸟类,经鉴定为火冠雀(Cephalopyrus flammiceps),为广西鸟类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贵州雀梅藤属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翔  徐天禄 《贵州科学》1999,17(1):70-72
报道贵州雀梅藤属植物的资源状况,分类学特征、地理分布和经济价值等,目的在于为该植物类群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压柱层析及薄层层析从大花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利用物化特性及波谱分析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7-二甲氧基-5-羟基黄酮(1),1-O-去甲基塔拉萨敏(2),甲基牛扁亭(3),翠雀胺(4),翠雀固灵(5),大花翠雀素(6).经文献检索确定化合物1,2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微量金雀花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微量金雀花碱的新体系。依据是,在水相中质子化的金雀花碱与无机络阴离子Zn(SCN)_4~(2-)形成离子对,用有机溶剂1,2-二氯乙烷萃取离子对,于有机相中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Zn,以间接测定金雀花碱的含量。确立了测定金雀花碱的最佳实验条件,并成功地测定了健康人血清中微量金雀花碱的含量,检出限为0.027ppm,变异系数为2.3%。  相似文献   

9.
运用解剖学技术对斑胸草雀的左右侧鸣肌进行解剖,并对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斑胸草雀有2对外鸣肌和4对内鸣肌.两侧鸣肌质量差异显著,右侧较重.两侧NX IIts的直径差异显著,右侧较粗.在形态学上验证了鸣肌和NX IIts的右侧优势.初步分析了鸣肌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为进一步研究鸣肌在鸣禽鸣唱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大型有蹄类动物的放牧和小型哺乳动物的挖掘行为,会改变它们栖息地的植物群落,从而影响物种分布和种群大小.高原鼠兔的分布与高山雪雀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牦牛的放牧与高山雪雀的分布间则存在未知的关系.在拉萨墨竹工卡县日多镇念村,研究者采用了最新的野生动物监测和研究方法(占据模型中的多物种多季节模型)来探索这一问题.研究目的集中在观察牦牛放牧和土地利用与高山雪雀分布的关系.结果发现,白腰雪雀对高原鼠兔洞穴的平均利用率为82%;棕颈雪雀和白腰雪雀对高原鼠兔洞穴的占据率随着离牦牛夜宿地距离变远而显著减少.在研究地点,白腰雪雀对牦牛夜宿地的利用率高,而棕颈雪雀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1.
用甲醇溶剂对黄杨科黄杨属雀舌黄杨(Buxus bodinieri)的地上部分进行回流提取,采用硅胶、氧化铝、葡聚糖凝胶和半制备HPLC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以及与文献数据的比对,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生物碱化合物,分别为cyclobuxoviridine(1)、N-dimethylcycloxobuxovircine (2)、cyclovirobuxine C (3)、cyclovirobuxine A (4)、cycloprotobuxine C (5)、cycloprotobuxine A (6)、cyclobuxoxazine (7)、cyclobuxoxazine A (8)、buxruguline B(9)和irehine (10).化合物1~9为三萜生物碱,化合物10为甾体生物碱,化合物1及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11月,采用实地调查、录音、录像、固定样线的方法进行棕头雀鹛分类、育雏、栖息地研究。首次发现了15只6♀9♂繁殖期的棕头雀鹛,证明长青自然保护区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棕头雀鹛繁殖种群。结果表明:棕头雀鹛分布海拔区间1 050~2 200 m;四种林型、四种植被类型内有分布;坡中部3只,下部10只,上部2只。棕头雀鹛一夫一妻制,每巢都是四只幼雏;雏鸟属于晚成鸟;巢穴位于坡脚,营灌木空中巢穴,向阳、巴山木竹稠密。巢材为竹叶、树叶、草茎。幼雏食物鳞翅目昆虫、水生虫子、螳螂、蚱蜢等。  相似文献   

13.
2018年之前,白冠攀雀(Remiz coronatus)在中国的已知分布范围仅限于新疆和宁夏北部.随着我国观鸟爱好者数量的增加,有人陆续在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拍摄到了白冠攀雀.但由于白冠攀雀的形态特征与中华攀雀(R. consobrinus)有很多相似之处,科研人员和观鸟爱好者在野外观察过程中难以准确鉴定该物种,被误认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本文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白冠攀雀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中华攀雀的差异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其在中国的分布现状进行了更新.结果显示,白冠攀雀指名亚种(R. c. coronatus)为我国新疆西北部的夏候鸟;stoliczkae亚种为新疆北部的夏候鸟,新疆南部的冬候鸟,宁夏的夏候鸟和冬候鸟,甘肃、内蒙古和陕西的冬候鸟.   相似文献   

14.
汾河峡谷雀鼠谷,当太原、临汾两盆地间襟喉,向为南北交通孔道和战略极冲。古来发生于雀鼠谷地区的兵争,仅荦荦大者凡20余次,尤隋大业十三年、唐武德三年两役,前者成为隋唐兴替关键之役,后者则赢得初唐的统一和巩固。雀鼠谷作为一大战略要塞集群,北起介休,中经灵石,南至霍州,凡70余公里;雀鼠谷实由雀鼠谷谷道、千里径山道和统军川间道等三道组成。向称"雀鼠谷南口"的今灵石南关,系阳凉南关、阴地关、汾水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异称,其地唯一;乃至上古时代天下"九塞"之首的"大汾塞",亦正指此——南关可谓一处见证着一方三千年风云沧桑之历史文化渊薮。  相似文献   

15.
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与多种高山雪雀相关性研究,采用了以1公里为长、50米为宽的样线法,每天的观察数为三次,即早上、中午、傍晚,每次花半个小时,覆盖所有高山嵩草生态系统的生境。结果表明:在高原鼠兔栖息的生境中,多种高山雪雀数量多于未见鼠兔或相对密度低的生境结论。  相似文献   

16.
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与多种高山雪雀相关性研究,采用了以1公里为长、50米为宽的样线法,每天的观察数为三次,即早上、中午、傍晚,每次花半个小时,覆盖所有高山嵩草生态系统的生境。结果表明:在高原鼠兔栖息的生境中,多种高山雪雀数量多于未见鼠兔或相对密度低的生境结论。  相似文献   

17.
选取西藏墨竹工卡县日多镇念村为研究地点,用单季节单物种模型,以不同气温、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度作为参数,研究了栖息于海拔3000~4500m的白腰雪雀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白腰雪雀分布与该栖息地的裸地温度间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雀稗-博落回间作强化修复铀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铀富集植物博落回与雀稗进行间作,开展了强化修复铀污染土壤的试验,对各植物富集铀的性能以及根际土壤中可交换态铀的浓度、酶的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雀稗、博落回单作相比,雀稗-博落回间作下,它们的铀富集总量分别达到了0.25 mg/株、1.2 mg/株,铀的富集总量分别提高了38.89%、34.83%,转移系数分别提高了40.00%、43.48%;根际土壤中Acidobateria等耐受菌比例升高,提高了植物对铀的耐受性,根际土壤酶活性增强,间接提高了植物的生物量,根际土壤中Aspergillus等真菌分泌的有机酸与铀形成螯合物,增加了生物可利用态铀的比例。这些可能是雀稗-博落回间作能强化修复铀污染土壤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9.
20.
观察了斑胸草雀髓喙端腹外侧区呼吸相关单位的活动,结果表明,RVL参与呼吸节律的调控,其放电增加引发吸气运动,在鸟类发声与呼吸的协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