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甘肃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翔  陈悦丰  王小平  马培仙 《甘肃科技》2005,21(7):12-15,97
甘肃省为我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其中有10种矿产位居全国前6位,本文主要从甘肃省优势矿产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对策及开发利用战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甘肃省国土资源信息化有了切实的进展。为了更好地优化甘肃省土地矿产管理体系,完善土地矿产资源管理模式,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降低土地矿业权交易成本,迫切需要建立甘肃省土地矿产信息管理网站。本文针对土地矿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甘肃省土地矿产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开展了甘肃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重点选区与工作部署研究工作。在总结祁连山西段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划分了成矿区带,结合以往地、物、化、遥成果类比,对祁连山地区提出下一步矿产资源评价规划部署建议,并展望了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4.
丰富多采的矿产资源为甘肃省城市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传统粗放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资源浪费与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单一,综合效益差,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某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及产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矿业经济及绿色矿山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绿色矿山建设的政策、规范标准、取得的成效和建设绿色矿山的必要性,归纳了甘肃绿色矿山及绿色矿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甘肃科技》2003,19(11):172
王得楷同志自1982年从兰州大学地质学专业早业以来,一直工作在科技一线,自修了与具体业务有关的大量专业知识和技能,先后在河海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和英国伦敦大学、策斯特大学等国内外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研修,1994年五得楷同志破格晋升为副研完员,1995年以来担任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量,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获得甘肃首届"青年地质科技奖"、省科学院先进工作者,1998年进入省"SSS人才工程,1997年被兰州大学出聘为兼职副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1999年被省建委聘为甘肃省建设科技委员会地后灾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滑坡泥石流专业委员会、甘肃省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甘肃省地质学会、甘肃省滑坡泥石流研完会、甘肃省矿产资源规划专家组等团体中兼任委员、理事等职务,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发展的提升需要大量矿产资源的支撑,虽然近些年我国的各方面技术水平有了较大发展,找矿水平也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在找矿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找矿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提升。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处理好金属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需要充分分析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矿规律,以便为今后的金属矿资源开采提供支撑。本文主要以甘肃省厂坝矿集区为例分析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能够获取金属矿床空间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明确矿产的产出情况。同时分析了金属矿床形成的建设环境,从而实现了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方面的分析。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矿区元素特性分析以及找矿规律分析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浅谈矿业开发对促进甘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著升  王侠 《甘肃科技》2006,22(6):9-10,26
甘肃省甘南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种齐全,笔者认为若要加快甘南地区经济发展,就必须营造好“三个环境”,加大矿业开发力度,发展规模经营,努力实现由资源效益型向管理效益、科技效益的根本转变,才能促进甘南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刚 《广东科技》2014,(2):117-118
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就是对矿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能够缓解资源紧张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地质找矿就是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展地质找矿的前提是要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从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出发,指出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地质找矿的关系,分析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地质找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伊犁州直矿产资源的特点,对伊犁州在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基于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认识,提出:伊犁州现实中存在很多制约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因素,只有坚持矿产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合理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强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意识,完善产业经济政策;健全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矿产资源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才能够能够更好的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综述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矿产资源在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命下的价值管理进行探索。通过分析矿产资源的特征,明确了矿产资源的资产价值及其构成,探讨了矿产资源的实物流转和价值代偿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产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资源资产市场化之后形成的矿权市场化的流转机制,并提出了以公允价值对矿产资源进行计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王鹏 《科技信息》2011,(4):74-74
随着资源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的在矿产资源上的交易和合作再也日益频繁。本文结合当前形势,主要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的管理现状,旨在为建立和健全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下的矿产资源管理。文章从研究和制定我国矿产资源管理的远大战略出发,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基本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改善民生与地方经济发展协调配合,发挥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本文介绍了盐边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利用SWOT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盐边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盐边县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评价是一项结构繁杂、功能综合、因素众多的复杂系统工程,矿产资源地质评价是基础,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是一种评价指标相对全面的评价方法。系统评述了矿产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状况,预测了矿产资源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河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特点、形势评价与保证程度、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和实施河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将要实施的矿产资源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概况,综合考虑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在大量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阿拉善盟矿产资源丰富,但其脆弱的地质环境制约着矿产资源的开发。为了促进阿拉善盟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的保护,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阿拉善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探讨。阿拉善盟具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和开发利用潜力大的现状特点,因矿产资源开发产生毁损资源、造成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等问题,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河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特点,形势评价与保证程度、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和实施河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评价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演化规律,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层,从环境保护、植被资源和经济效应三个方面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实际,数值化了评价体系的各个指标,确定了具体的指标权重和综合可持续能力,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可持续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中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0.
马传习 《科技资讯》2014,(8):119-119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具有稀缺性、准公共性和数量有限性。尽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经济发展,但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土壤和空气带来巨大影响。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常常因高度的资源依赖而染上了"资源病",而部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平衡却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和整治,这可以借助"一张图"来实现矿产资源监管的"全覆盖"和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