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科学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结合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际,从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实习、创新性科研)、实践教学管理方面阐述了环境科学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结合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际,从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实习、创新性科研)、实践教学管理方面阐述了环境科学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红航  张正明 《科技信息》2011,(32):70-70,72
本文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EDA技术及其应用》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改革探讨。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介绍了《EDA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选取,强调以实验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引申教学和实践教学,将教师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式学习相结合,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合格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讨了提高《微分方程数值解法》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上实施课堂以“背景知识介绍-实践过程讲解相关理论讲解-提出问题-课后思考”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新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针对目前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模式与高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之间存在不同步问题,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双师同堂、小组学习等方法将工程实践的内容贯穿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经济管理特色,即在教学实践中初步形成以数学理论为基础,以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为依托,以数学软件为工具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实践环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介绍了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思路及已经初步取得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成绩;最后探讨了实践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对分课堂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对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非常吻合。笔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结合专业特色引入对分课堂,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教学改革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教学改革思路,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为教学改革拓展新的方向,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肥料学"是农科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作物栽培技术、合理施肥和农业环境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结合该课程教学的特点,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教改探索,以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农业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实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孟祥莲  温海洋 《科技资讯》2014,(12):148-14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气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践训练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单片机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性与综合性最强的骨干必修课之一,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本文在全面分析水土保持工程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到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再到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尝试为本课程构建一个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的现代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引入了互动式教学大纲、项目教学法、野外实习与科学考核体系等现代教育方法.新构建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本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性与综合性最强的骨干必修课之一,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本文在全面分析水土保持工程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到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再到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尝试为本课程构建一个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的现代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引入了互动式教学大纲、项目教学法、野外实习与科学考核体系等现代教育方法.新构建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本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以培养适应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实干型应用工程人才为目标,与产业龙头企业开展紧密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针对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代表性专业课程《数控技术》的教学现状,以新工科课程建设改革为指导,从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内容组织上开展《数控技术》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采用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结合,课程练习与工程项目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训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初步探讨了新工科代表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新工科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突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结合笔者学校实际情况,该研究在新工科背景下,以OBE教育理念为导向,对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环节进行改革与实践,将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改革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必将对该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上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进行建筑美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机械类专业中开设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课程考核方式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对象和培养目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语言技巧,结合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合理穿插实验,完善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娜 《科技信息》2014,(6):137-138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传统教学中教法简单,不能较全面顾及不同起点的学生,教学内容陈旧,考评体系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基于项目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土质学与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觉吃力。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8.
《贝类学》课程是海洋类高校水产养殖学、海洋生物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该文分析了《贝类学》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特点,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3个方面评述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完善考核方式3个方面探索了教学改革途径,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为复合型高素质海洋类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缺乏工程实践等问题,开展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电子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把传统的实验课程转变成项目化的工程实践课程,对相关实验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考核考核方法进行创新,构建了从基础到工程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这项改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现了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有效衔接与平衡,从而受到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的认可和赞扬.针对目前《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模式对高职《软件工程》的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