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研究高差、档距、风向角度以及线路转角这四个因素对电杆受力的影响,建立普通工况下的电杆受力数学模型。由对部分电杆的特殊工况的分析,探讨配网线路电杆安装及排布位置对电杆的受力方式的影响,提出改善电杆受力的一些方法。以一个实例说明"弃线保杆"方案设计要点,为"弃线保杆"方案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的"弃线保杆"装置的利弊,釆用环形圈作为薄弱环节,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弃线保杆"装置。开展环形圈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分析环形圈工作过程中受力和变形规律,优化结构参数。提出提高环形圈工作稳定性的方法,为"弃线保杆"方案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一、不准在高压电线下打井,防止井管碰高压线造成用户死亡。二、不准在电线下面盖房、栽树、种爬蔓庄稼和堆入柴草,防止发生火灾及人身触电。三、不准拾捡断落的电线和拆切拉线、地线,防止触电。四、不准在电杆下面挖坑取土和在电杆上拴牲畜,防止造成倒杆断线以至人畜触电。五、不准上变压器台、爬电杆、拉线、防止触电。六、不准在电线下面放风筝、上杆掏鸟和往变台、电线瓷瓶上扔石子及用弹打鸟,防止损坏电气设备和触电。七、不准在电线上悬挂各种铁器、家具以及干菜等物品,特别是晾衣铁线要与电线保持距离,以防磨破电线时电伤人。八、不…  相似文献   

4.
限制失稳杆的后屈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不同的接触状态对杆的后屈曲性能分阶段分析.将任意两相邻接触点之间的杆分别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小变形假设,采用点接触、线接触模型,建立了通用的力学分析模型,导出了杆在不同后屈曲模态、不同接触状态下的平衡方程.通过求解平衡方程,建立了不同屈曲模态下,轴向载荷和杆、限制失稳构件之间接触状态的关系,得到了接触状态和后屈曲模态发生过渡的临界载荷条件.结果表明,当不同分段的长度相等时,将会发生后屈曲模态的过渡.与不受约束的欧拉失稳相比,杆的限制失稳过程具有丰富的分叉点.  相似文献   

5.
结合轮胎静力试验测试结果,利用ABAQUS软件建立195/65R15 91H子午线轮胎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轮胎在不同工况下帘布层和带束层帘线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垂直载荷主要作用于接地影响区的带束层及帘布层帘线,当垂直静载荷过大时,会出现胎冠中部带束层帘线张力变为0甚至变成负值以及第二带束层帘线端部受拉力过大的不利情况;靠近侧向力加载端的帘线受力随侧向载荷增加而变小,远离加载端的帘线受力基本与侧向载荷无关;纵向力对帘线影响不明显,帘线受力随着纵向载荷增加而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袁欢 《科技资讯》2010,(33):94-95
本文结合两条220kV同杆架设双回线同时故障的动作结果以及故障录波图形、保护动作报告,分析了同杆架设双回线在发生跨线故障时的电流电压特点以及保护的动作行为,对南瑞继保RCS-902B纵联保护的选相元件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线路的序分量分析图以及故障录波图验证了保护动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导线中张力大小对不同防振装置的防振效果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导线微风振动室内模拟试验,测试不同张力大小、防振方案、激振频率和激振振幅的导线振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导线-防振装置体系的固有频率与导线中张力的大小有关,防振锤与阻尼线的防振效果随导线张力大小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而且张力大小对防振装置防振效果的影响程度也因防振方案的改变而有所差异。建立了导线-防振装置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做找形分析,在找形的基础上进行谐响应分析。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研究中得到的规律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王健  金涛涛  张军  王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8):7945-7951
由于光缆质地脆、机械强度差,为保证其使用寿命,进行收放线操作时需要实现线缆张力的精确控制。针对现有收放线结构不能实现精细化收放的缺点,本文研究了一种用于高速移动测试车辆的通讯光缆同步收放线装置。在满足实验设备与主控端的远距离高速通讯需求的前提下,设计了两级缓冲机构避免设备运行时光缆受到较大冲击,采用前馈+PID闭环反馈控制策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离合器进行张力补偿控制,实现了收放光缆过程中张力的自动调节。为了优化控制参数,采用MATLAB建立收放线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现场测试表明,该收放线装置具有响应速度快、张力控制准确、收放线精细化程度高等优点,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高速收放线的需求,并可为野战情况下通讯线缆的布设及回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理论分析了钢球水平撞击细杆瞬间细杆的受力及该系统动量和角动量的变化情况,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中,利用PASCO数字化实验采集装置测得碰撞前后各时刻的钢球位置和细杆的角位置,得到系统的动量和角动量变化情况;同时利用力传感器测量了不同碰撞点情况下转轴对细杆施加的约束力分力,以此为基础,解释了系统动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饶立 《科技资讯》2014,(6):124-125
根据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在现有技术中线电极张力控制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松弛边阻滞式恒张力控制装置。在安装线电极时,根据工艺条件的需要量化设定初始张力大小,并且可以适时显示.线电极工作时,张力可以在线检测,适时补偿保证张力恒定。  相似文献   

11.
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输电线路对故障暂态电压信号大多数频段都具有衰减作用,而HVDC的物理边界对高频分量会产生较强的衰减作用,对低频分量会产生一定的放大作用。根据上述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和多频段希尔伯特(Hilbert)能量幅值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法。利用SSA对VMD参数进行优化后,对故障暂态电压信号进行分解,然后对分解后的各个内涵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进行Hilbert变换求取其200~1 200 Hz低频段和8~12 kHz高频段的Hilbert能量,利用低频段和高频段Hilbert能量之比构造故障区段识别保护判据,通过正极和负极其高低频段Hilbert能量和之比来判断故障极。仿真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故障信号时...  相似文献   

12.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作用下人体电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人体的三维模型,主要分析了输电线路产生的静电场和离子流作用下产生的合成电场两种情况下人体电场效应;以及在不同的风速下合成电场对人体电场效应。结果表明:在合成电场下:人体周围、人体内部以及头部的电场最大值均是静电场情况下的2.7倍左右,说明离子流作用下增加的电场是不可忽略的;并且对人体产生更大的作用。不同的风速情况下人体周围、人体内部以及头部的电场是不同的;风速逐渐增大,其电场值逐渐减小,说明在风速作用下,人体周围的离子流发生了变化并减小;且也减小了合成电场的大小,进而对人体的作用也变小。根据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ICNIRP)导则限值对比分析,静电场和合成电场下人体内部电场最大值均超过普通民众限值和专业人员限值;而两种情况下的人体头部电场最大值在普通民众限值内,但是对于长期居住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周边的居民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因此在实际建设中需采取一定的降低电磁暴露防护措施或者避免穿越居民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双轨道型多柔传动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双顶杆代替原单顶杆的方案并作受力分析,使之具有更好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4.
超高压架空输电线的工频电场及其影响(一)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为了分析进入城镇的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基于模拟电荷法,建立了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带避雷线)的工频电场数学模型.以单回三相输电线路为例,介绍了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下方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了单回、多回线路在不同的排列方式、相序布置及高度下,对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分布的影响;结合环境评估标准,探讨了如何布置线路有效地减小电场.最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总结了减小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对所穿越地区影响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PIC单片机在电机保护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介绍了以PIC单片机为核心,设计的一种智能型三相电机保护器,其最大特点是使用了带A/D转换模块的PIC单片机,通过A/D转换器的应用成功地实现了准确越过电机启动瞬间的电流动态变化期,正确地在电机工作电流稳定时采样电机的工作电流,并实现了电机缺相、过电流、欠电流、欠电压保护,不仅电路简单,且使用简便、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6.
基于S7-300 PLC电弧炉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纯模拟器件自耗电极真空电弧炉电极升降控制系统故障率高、维护量大等一系列问题,设计出了由PLC和模拟调速器组成的电极升降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主要硬件配置、S7—300PLC程序结构、操作面板OP27组态画面。该系统控制算法采用PID算法,且根据现场工艺要求实现了从手动到自动的无扰切换功能。现场运行数据表明,基于PID控制规律的电弧炉电极升降PLC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维护量小,对同行业的生产进步将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狭义相对论电磁场在惯性坐标系中的变换关系式,并根据电力线和磁力线的性质,导出不同惯性参照系的电力线方程和磁力线方程,为描绘空间电力线和磁力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超  孙剑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5):15641-15649
在早春或初冬,过冷雨滴撞击导线表面结冰、进而易于诱发导线舞动。对碰撞系数或导线覆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速、雨滴大小和导线直径等关键参数上,鲜见涉及电场作用的讨论。为了阐明直流电场对输电线路碰撞系数的影响,提出了雨滴质量流量的计算公式,并用Euler-Lagrange方法对雨滴撞击导线表面的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电场强度、雨滴电荷密度、导线截面形状、风速等对碰撞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碰撞系数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当电场强度从0kV/cm增加到66.7kV/cm时,碰撞系数降低约33%。由于带电导线与雨滴之间会产生排斥作用,部分雨滴远离导线,导致碰撞系数降低。真实绞线在无电场作用下的碰撞系数略小于简化圆形截面的碰撞系数。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当风速达到8m/s时,导线的碰撞系数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超过该阈值后,碰撞系数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场强度要求直接影响线路建设成本.在改进超高压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分布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逐次镜像法对1000 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工频电场进行计算,采用MATLAB编制计算机仿真程序,对不同条件下的电场进行仿真,得出电场分布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点电荷电场中接地导体球面上的电荷分布,对两种绘制一维点电荷系电场线方法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