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基于原油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与原油凝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测量原油凝点采用的电容法。叙述了非接触式电容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介电常数在原油的凝点附近达到一个峰值,这与实验室方法得到的结果相符,初步得出电容法测量原油凝点是可行的结论。为在线监测原油的流动性提供了一条实用化途径。  相似文献   

2.
计算混合原油凝点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量混合原油凝点数据的分析发现,两组分原油按1:1混合后,混合原油凝点的实测值与线性加权方法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与两组分原油各自凝点之差的绝对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用原有计算模型须已知每两组分原油按1:1混合后的凝点。提出了计算混合原油凝点的一种新方法,弥补了现有混合原油凝点计算模型的缺陷。利用此方法,仅须知道各组分原油的凝点,即可计算在任意混合比例条件下混合原油的凝点。对于凝点不完全确定的两组分混合原油,用此方法不仅可以预测凝点,还可预测各配比条件下混合原油凝点的变化范围。利用5组2~5组分混合原油的实验数据验证表明,新方法对混合原油凝点的计算结果与现有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相当。  相似文献   

3.
乳化原油破乳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乳化原油破乳中使用的两类破乳剂,即油包水乳化原油破乳剂和水包油乳化原油破乳剂,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发展过程,重要的破乳剂,破乳机理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油包水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高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过取代,聚结,增溶等机理起作用,三次膝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水包油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的高分子,通过反应,取代,抵消,聚结等机理起作用,这两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原油含水率自动分析仪表系统。它同时采用了先进的核物理技术、核电子学技术和单片机技术。它利用测量γ射线穿过原油后强度的变化来测量含水率,测量探测器并不直接接触原油介质,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在线测量仪表。并且,由于γ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是γ射线直接作用于介质的分子,故在γ射线穿过原油介质的径向上的密度和成分比例的分布不同并不影响测量精度,而且它对测量原始数据的处理有一种非常科学合理的数学算法,所以我们介绍的这种原油含水率自动分析仪的测量精度还非常高。它还可同时测量多种参数,除了原油含水率之外,还可测量温度、压力、流量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的开发,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原油高含水、含砂这一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如我们滨南采油厂的原油含水大多都在60%90%之间,过去使用的原油流量计由于计量介质的改变,使用中卡、堵、轴承磨损等故障现象急剧增加,已难以满足原油生产的正常计量,因此积极做好适合现场原油计量流量计的选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大庆原油和一种胜利桩西原油使用水基型防蜡剂WPE-F2的防蜡,降粘实验情况,讨论了原油中水的质量分数对防蜡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乳化原油破乳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乳化原油破乳中使用的两类破乳剂,即油包水乳化原油破乳剂和水包油乳化原油破乳剂。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发展过程、重要的破乳剂、破乳机理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油包水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高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取代、聚结、增溶等机理起作用;三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水包油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通过反应、取代、抵消、聚结等机理起作用,这两类破乳剂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成分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8.
芽孢杆菌S-1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田废水中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并对其降解原油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降解原油的能力,并能够发酵产生有机酸和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可以用于微生物三次采油.实验还表明,茵株作用于高粘度原油的降粘效果要好于作用于低粘度原油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短波比较型原油含水测量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在线原油含水量监测不准,监测设备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造成较大误差,从而使原油集中运输造成很大的浪费。介绍了短波法原油含水的测量原理,给出了短波比较法含水分析仪的结构及监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对温漂、零漂和电磁干扰进行了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验证了短波法的优越性,为原油含水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筛选得到了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L32),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出最佳的发酵条件,并确定了厌氧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时的培养基成分。通过补加葡萄糖使其浓度保持在8g/L的方法可以提高菌体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L-23可以以原油为碳源生长,并能在降低原油粘度的同时使原油培养基内水相的pH值下降。L-23能提高实验岩心的原油采收率,即在关井96h后,L-23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9.6%左右。  相似文献   

11.
经某一开采阶段之后油层中末被采出的原油可分为剩余油和残余油两部分。驱油剂未波及区域内的原油为剩余油,其分布是连续的;驱油剂波及区域内残留在孔隙中的原油为残余油,其分布一般是离散的。这两类原油是提高采收率技术实施的对象与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原油的应用范围及价格都在不断上涨,提高原油计量的准确性,是控制原油损失、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原油计量准确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规范计量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减小油品取样、化验及流量计使用等环节的误差,以此降低计量工作所致的原油损失,保证原油计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测试条件下原油流变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V20旋转粘度计和原油渗流流变性测试仪,在不同条件下对4种脱气原油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3种不同测试方法测得的原油视粘度明显不同;用旋转粘度计测试的视粘度最低;毛细管内的原油粘度次之;多孔介质内渗流时原油的视粘度最高。原油在多孔介质内渗流时,渗透率越低,原油视粘度越高,并且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性及存在着初始压力梯度。原油组分、试验温度、岩石孔隙结构等因素对原油的流变性影响最大,采用天然岩心测试地层条件下原油的流变性,其测试结果对油田开发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大量采集涠西南凹陷烃源岩和原油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碳同位素等资料基础上,对涠西南凹陷烃源岩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划分为A、B、C等3类烃源岩。系统分析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性,对不同层系原油物性进行统计梳理,依据甾、萜烷、饱和烃组成等进行原油成因类型划分,将涠西南凹陷原油分为A、B1、B2、C1和C2等3大类5亚类。通过油源精细对比和原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A类原油来源于A类源岩,主要分布在1号、2号和3号断裂附近及东南部的斜坡部位;B1和B2类原油来源于B类源岩,其中B1类原油主要分布在2号断裂附近,B2类原油主要在3号断裂附近;C1和C2类原油来源于C类源岩,C1类原油分布在与B1类原油相近的区域,C2类原油主要集中分布在2号断裂与3号断裂接近交互的部位。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光催化降解水面石油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制备了一种负载有纳米TiO2微粒能漂浮在水面与原油接触的光活性催化剂,测定了用这种光催化剂在紫外光源照射下对水面原油的光催化降解速率。报道了直接在太阳光照射下对水面原油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实验表明,TiO2光催化不能有效的降解水面石油污染物,并能抑制原油在自然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害共聚物。  相似文献   

16.
胜利原油在原油降凝剂作用下的流变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凝剂可以用来改进原油的流变性能。合成了丙烯酸二十二酯-丙烯酰胺共聚物(PAA)降凝剂,考察了降凝剂对原油流变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降凝剂的降凝机理。结果表明,降凝剂使原油的凝点和反常点降低、原油的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变宽,并且使非牛顿流体温度下的粘度减小,但是,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内的粘度基本没有变化;在原油的反常点以上,高速剪切对降凝剂的改性效果无明显的影响。在原油析蜡高峰区温度范围内高速剪切,将大大恶化降凝剂的改性效果。降凝剂的加入使原油中的蜡晶颗粒形态发生变化,使得原油的凝点和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连续生产,不同原油常采用相同的加工方案和操作参数,干扰了装置的平稳生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由于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相近的原油,在加工方案和加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极为相似.所以本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以相似度为唯一标准,将反映待加工原油性质的密度、粘度、酸值、凝点、残炭、硫含量等六项指标与已加工过原油的性质指标进行归类处理,按不同截值进行分类,参照同一类别的原油加工方案和操作参数来确定待加工原油的加工方案和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当截值λ=0.95时,待加工原油与米纳斯原油仍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与传统的原油评价结论一致,此方法克服了原油评价滞后于加工生产的现象,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现实意义,对炼厂优化和平稳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黏原油黏附性强、固相沉积严重、流动性差,给其流动保障提出严峻挑战。采用室内环道实验模拟方法对高黏原油掺气流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设计了高黏原油掺气实验环道,以内径分别为14 mm和22 m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作为观测管段,通过分析高黏原油基本物性,选用黏度相当的白油作为模拟高黏原油,在不同工况下,利用高速摄像机观测流型演化,通过分析测试管段压降变化规律,确定最佳掺气比,达到高黏原油掺气减阻目的。结果表明,适当工况下高黏原油掺气可实现减阻输送,当高黏原油表观速度达到0.837 m/s,气体表观速度达到0.07 m/s,气油比为11.59%时,减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原油的成熟度普遍较低,大多数原油仍保留正烷烃奇偶优势,这主要与半成本-咸水环境中藻类母质生源输入技术,长20井的原油既具有正烷烃奇偶优势,又具有较低甾萜烷异构体比值,属于典型的低熟原油,从长20井低熟原油中检测到了一定量的20,30-二降藿烷,这说明源岩形成于极度厌氧的环境。此外,在原油中还发现了藿-17(21)-烯系列,这进一步揭示了原油的低熟性,其它原油虽具有正构烷烃的奇偶优势  相似文献   

20.
高效原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原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分离到3株高效原油降解菌,其中LSD-3在原油浓度为120mg/L的废水中,经过5d的培养,原油的降解率为69%左右.并对单菌株和混合菌种降解原油的能力做了比较,发现混合菌种比单菌株对原油具有更好的降解能力,达到75%以上.同时对混合菌种降解原油的最适条件做了研究,确定了混合菌种降解原油的最适条件为pH值7.5、矿化度7800mg/L、温度40℃、好氧、原油浓度为50~15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