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津云 《科技资讯》2014,(14):182-183
高校教师的心态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利益实现及制度的变迁对高校教师从教心态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师甘于奉献的红烛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质疑。如何理解和对待这些现象,调整自己的心态,成为高校教师是否能恪守职业操守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杨萍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24-26
家庭从来就不能与社会脱离关系,社会的变迁随时都能从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上体现出来.现代化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带来家庭生活的变迁.这种变迁不仅包括积极、进步的方面,同时也给子女教育带来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苏格拉底与孔子德治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道德学鼻祖的苏格拉底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在治国方针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德治观,把自上而下地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准看成是领导的要务。然而,由于中西方的历史化背景不同,他们在德治与法制、德治与政体、德治与领袖素质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苏格拉底倾向于理性化,孔于倾向于情感化,这种差别对于我们认识中西方化的个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他们主张德治的终极目的,是使人类社会达到世界大同,充满和平、关爱与民主,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大作《阿Q正传》,是一部指导我们认识民族精神及国民心态并进而改良民族精神及国民心态的教科书。鲁迅先生以饱含激情和愤慨的笔触形象地再现了处于重压下的国民麻木不觉、自轻自残的魂灵和奴性。阿Q典型形象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国民心态的浓缩,是辛亥革命夭折后的国民病态精神的写照。 诚然,古朴智慧、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主体思想观念的进步是极其重要的方面。近代中国历史的多灾多难,跟国人乃至整个民族在历史观、自我观、国家观、化价值观等方面思想意识变迁的步履蹒跚有直接的关系。观念之变使近代中国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样也让中国踉跄地迈进了近代化的门槛。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阶段——转型期。转型必然会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而这些变革都会直接、间接地通过公民的心态变化反映出来。由于社会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使公民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会导致社会各种矛盾加剧,会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诱因,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民心态变化特点及调适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但时代文化的诸因素使这个时代的作者及文学创作具有共性。晚唐"牛李党争"的较量和宋代科举制度改革,使举业的重要性和科举入仕者的地位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和提升,这对后世社会政治、社会心理等产生了巨大影响。科举也成为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千余年的重要的社会现实。在宋元时代,以科举为主要内容或者涉及科举考试、文人士子的作品越来越多,渐成叙事文学的一个重要题材,并折射出其时文人的社会心态、生活际遇和人格追求。创作主体地位、处境和心态的变化,影响了宋元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化的折射,是化的载体。美国英语如同美国人的性格,活泼、随意、简洁、创新。俚语作为美国英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变是美国社会生活方式的一面镜子,活跃在各亚化群体当中,并客观地反映了这些群体的信仰、价值观及社会活动。这些词生动、幽默、尖刻而又隐晦,不易被外行人所理解,而俚语本身却透视了俚语的创造和使用--各亚化群的心态、精神世界及行业内情,要深入研究美国化,语言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分析美国俚语窥视了美国化及形成该化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9.
传统农民在失去耕地、宅基地之后,他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渗透到社会领域,对传统的社会关系产生冲击并使之具备了新的特性。社会关系的特性决定了社会交往的内容和形式,社会关系的变迁意味着传统的社会交往也将发生改变。一旦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需求无法从社会交往中得到满足,就会引发他们的社会适应问题。本文基于山东省泗水县潘家庄村的调查,指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水平:当地政府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为社区居民创造互动交往机会;要在全社会开展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活动,使之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失地农民要积极调整心态,正确看待身份转换以及文化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纵观十八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经济领域中发生最基本、最深刻的变革,就是单一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更加充满活力、更符合现代化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这一变革,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当然,就像人们普遍认识到的那样,改革开放的巨大革命性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本身。它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巨大变迁,已远远超出了人们想像的范围。改革对社会生活领域的根本影响,在于它所5!发的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也就是说,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困境,提出创新德育理念、实施主体性德育、构建新型德育体系和评价体系、优化德育管理机制等对策去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德育观,促使他们去自觉追求一种理想的道德境界与行为方式,以此实现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伦理道德的失范现象。社会变动与转型,新道德体系未建立,道德虚无主义影响及社会立法执法不到位是造成目前伦理道德失序的原因。健全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公众中树立现代化道德和政治责任感,以人文精神作为支柱和动力并充分发挥其规范与推动作用,是改善社会伦理道德现状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存在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两个维度,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是否有效,应以是否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德育体系和网络为形式标准,以是否很好地实现了德育目标、对实现培育"四有"新人是否产生合力与合力大小为实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从“人性自我—规范自我—德性自我”的动态转化关系中确立了企业伦理道德体系的动态模式,即“他律规范—自律德性—无律德行”。  相似文献   

15.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道德体系的变化。从近现代至今,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与之相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也实现着从传统道德向近代道德的转换,并实现着从资产阶级道德向社会主义道德的转型,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转型之趋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从一定角度上说,道德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离开经济关系的道德判断是没有意义的。在民营企业,两个道德主体(企业主和雇佣者)在经济地位和管理地位上具有非对等性,导致了道德主体之间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失衡,使弱势道德主体(雇佣者)的道德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实行“道德代理人”制度是构建民营企业道德主体地位平等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代国外道德教育理论的流派中,具有影响力的有体谅关心、价值澄清、认知发展、完整人格、逻辑推理等流派;纵观各流派发展出现了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目标体系、以人为本、隐性德育、注重道德价值取向体验、道德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各派道德教育理论日趋融合等六个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论学分制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的实施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学分制的个性化、自主性、标准性、选择性的特点,使高校德育工作改革成为必然.应该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生活园区为组织形式的新的教育模式、实行导师制、调整德育工作队伍等几方面来改革和创新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行政道德在廉政建设中起着"道德的强制性仪规"作用,其理论解释多样。因而特别需要在行政道德规范理论和行政道德内化理论的辩正关系上进行研究,以形成理性因素的基本经验用于我国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民族院校德育管理体制是实行党委负责制,在新的时期,这种德育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其弊端:使民族院校的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封闭的德育管理体制使民族院校德育脱离社会、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自上而下的德育教育和灌输,学生及班级成为一种惰性的元素。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制应该从民族院校的实际出发,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德育领导体制,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负责民族院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建立以学科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为基础,德育专职队伍为主导,调动社会力量实施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提高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