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2.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3.
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唐诗的人称指示语英译做出分析与讨论。指出唐诗英译时增补人称指示语往往会导致人称判断的混乱,出现文化亏损并破坏源语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汉英两民族在诗歌传统表现方面具有不同的思维定势;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从而破坏了原诗的含蓄美,并且使唐诗英译后句子拉长,节奏放慢,形象紧张庆丧失。因而,唐诗英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再现原诗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庄苏 《科技资讯》2006,(6):129-130
文学作品中的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界的难点。本文试图通过对王之涣《登鹳雀楼》三种译作在节奏、结构、音韵。语言、意象、意境上进行比较,从中探讨汉诗英译的最高境界形神兼似,由此说明文学作品中诗歌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它的创作是一门艺术,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方面,林语堂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晓明 《科技信息》2009,(28):I0142-I0142
合理的唐诗翻译流程是一个宏观微观结合的双层次框架结构。唐诗的最大特点是凝结于诗句中的语言和文化的集合体——意境。意境在英译的整个流程中应保持整体传递,不可分割。因而,意境是唐诗翻译的单位。为了原汁原味传递唐诗的意境,翻译语言手段应该杂合。  相似文献   

8.
诗是神形兼备的文体。古典汉诗英译应尽量兼顾音美、形美和意美。从音韵的再现看,汉英诗词尽管韵式不尽相同,但都讲究押韵,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可以根据英诗韵式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调整;从形美的再现看,汉诗英译应尽可能采用诗体形式,兼顾诗行和每行的音节数,传译出原诗的形式羡;从意美的再现看,应深刻理解汉诗的意象和表现形式,忠实再现原诗的物境、情境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谭颖沁 《科技资讯》2006,(22):241-242
关于中国古诗尤其是唐诗的英译大致上分为两个流派:一是注意意象,用自由的散体译诗的自由派,二是重视声韵,用传统英语崎律翻译唐诗,以求再现唐诗整体美的格律派。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唐诗《春晓》的两个英译本的优缺点来探讨唐诗英译的问题。本文认为,刘重德教授提出一定押韵形式的英译法将上述两个流派的努力方向结合起来了,是解决唐诗翻译中形式与内容、韵律与达意的矛盾的最佳方法,这种方法最能保持原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诗词是表达诗人所感所思的有效手段。汉诗英译时,除音韵节奏、风格神韵、意境形象之外,译者还要注意对原作情感内涵的准确把握和恰当移植。无论选词、造句、谋篇都应该考虑到对原文情感信息的传递,这样才能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有同样的感受,达到忠实于原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隋妍 《科技信息》2013,(13):217-217,219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多样的修辞手法又给唐诗增色不少,双关,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将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以《竹枝词》为例,探讨唐诗中双关的翻译。并通过对不同译文的比较,探索双关英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鸿雁 《科技信息》2012,(34):I0104-I0105
时下随着文化研究的热潮,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此时正拉起翻译风帆,扬帆远航。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唐诗英译,主要阐述了文化对唐诗翻译的影响。文化缺省是一种语言缺少对方语言中的文化成分,往往导致翻译失误。本文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翻译缺省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唐诗翻译实践有所帮助,加强世界人民时中国悠久文化的了解,提高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凸显汉语经贸新闻标题英译的重要性,而借助修辞格的英译标题更能抓住读者的眼球。着重分析英汉修辞格的五大基本功能:传播信息,弘扬民族文化,传递美感,突破逻辑限制和发展语言。举例论证各种修辞格包括音韵格,借代,夸张,双关,排比,仿拟,反语,顶真,移就,一语双叙和矛盾修辞法等都可以在汉语经贸新闻标题英译中灵活应用。肯定修辞格在汉语经贸新闻标题英译中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明  董瑞虎 《科技信息》2010,(8):I0174-I0174,I0176
由于诗歌独具的特点和语言与文化差异,英汉语诗歌互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诗中的一些不可译因素,即译诗中的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然后提出要解决不可译性,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对这些不可译因素进行再创造性翻译。  相似文献   

15.
汉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文化意象的传递是汉诗英译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汉诗英译中,译者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意象,采取不同的文化意象传译途径,如音译加注法、直译补充法、意译法、由“表”及“里”法和补偿法等。只有这样,译者才能传达出原文的信息,译出其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格律诗词英译的特点规律、形式内涵、艺术意境方面探讨了其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英诗爱好者。近几年,我结合教学研究学习了一些英美名家的诗作,并试译了几十首,其中一些已在报刊上发表。今将一点粗浅的体会写出来,请前辈、同行批评指正。一、译诗要努力传达原诗的意境意境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恰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说得通俗些,诗的意境就是诗所描绘的图画和诗人所抒发的感情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熊帝任 《科技资讯》2008,(15):245-245
英汉诗歌翻译应注意异域文化的传达,从各个角度,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不同的文化意境营造体现出来,才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英汉语言差异入手,论证了中国古诗意境美的形成和古汉语本身的属性和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因为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在汉诗英译时是不可传译的.  相似文献   

20.
翻译层次论是外文翻译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许渊冲先生韵译唐诗充分体现了翻译层次论的指导思想 ,使唐诗的意境通过西方语言得到充分的展现 ,为当代的翻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