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不仅在目录学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在词曲批评方面同样成就斐然,《总目》运用源流批评、比较批评、纪事批评等批评方法,拓展了词曲批评的方法和视野。从总体观之,《总目》词曲批评成就大于不足,在以词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发愤”说和“忠义”说是李贽《水浒传》批评思想的集中体现。前强调小说应是“发愤之作”,“不愤则不作”,即现代所说的创作激情;后是对小说主的概括,肯定了梁山起义的正义性。李贽的《水浒传》批评思想及其艺术分析在当时的“小说界”影响很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伤逝》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著名小说,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各种方法的批评研究,其中,《借鉴与超越——<伤逝>与<玩偶之家>的比较》使用的是比较批评,而《<伤逝):无意识性别叙事话语》则使用的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批评文本进行批评,以此来对比较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这两种批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叶燮《原诗》从批评思想来说,是对传统儒家伦理批评的延续,其“知人论世”说、对人格批评论的推崇和应用等均有鲜明体现。其创新求变思想也非常突出,叶燮据此以历史价值为准,不仅理论上积极呼吁倡导,而且创作实践上以身作则,其“新变”观对蔓延了中国传统几千年的复古论调是一次极大的冲击与解构,具有一定的现代色彩,对当代中国文论界也是一次警示和启迪,.其破立结合与点面结合的批评方法,使其批评具有尖锐、犀利的风格,也使《原诗》不仅具有强烈的逻辑思辨性,同时具有品鉴与感悟的诗性。  相似文献   

5.
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和《天地之中说聊斋》是生态文化批评的代表作,前者对陶渊明的历史影响、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跨文化研究的典范;后者则聚焦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以生态文化批评的方法进行解读,为中国生态文化批评提供了跨学科研究个案。在这两部专著及近年来的一系列学术文章和访谈中,鲁枢元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文化批评观,这是建立在精神生态、乡土思考、传统文化和绿色话语之上的研究范式,推动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爽 《奇闻怪事》2007,(6):25-28
《批评的解剖》是第二次世界犬战以后西方最具影响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之一,被欧美学术界公认为“当代经典著作”,也是弗莱诸多作品中里程碑式的著作,影响深远。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对《批评的解剖》进行了批判研究,一方面指出本书的历史局限,另一方面也指出其在西方文学解读理论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开放的批评——读《批评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毅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09-112
《批评的剖析》是弗莱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体系。在这本书中,弗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宽宏的眼界为理论界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文化批评体系,打破西方原有批评理论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8.
《批评的概念》是韦勒克继《文学理论》之后侧重于文学理论问题的澄清、继续探讨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方法的学术专著.宏阔的学术视野是其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基础,历史主义精神、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眼光体现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二者共同构筑了韦勒克平实缜密而不失机敏幽默的批评个性.  相似文献   

9.
譬况批评是《文心雕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批评方法,在作家论、创作论、文体论、鉴赏论、批评论各部分,刘勰均大量使用譬况批评来阐明具体的文学创作原理及对作家创作特征作出品评。通过譬况批评方法,不但能够将深奥复杂的文学原理通过简单形象之比喻阐述清楚,使行文具有灵动之气和含蓄之美,并且可以使整个文学理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可以产生美学增殖,这是《文心雕龙》在后世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于《左传》学多有发明,但其问世后所面临的批评也从未停止。宋儒刘敞治经专尚探究义理,因此针对杜预主“《春秋》为鲁史”、“经承旧史”等说而湮没《春秋》大义深为不满,并责备杜预不通经义、臆断解经,这些批评在《左传》学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11.
“空间”是一个与戏剧的本质存在方式尤其是现代戏剧的特质极其相关,且可以兼顾具体作品的形式与内涵的美学范畴,笔者提议用“空间”一词建构现代戏剧批评理论。从戏剧的剧场空间、外部文化空间、内在结构空间三个层面,可建构三种批评策略的方法和前景。首先,从剧场的角度出发进行戏剧的空间批评,关注剧场空间实验的成效及其可能的拓展范围,必然为戏剧阐释带来一种有效的解读视角。其次,有鉴于文化空间理论的蓬勃发展,戏剧批评亦应努力突破传统的空间概念,结合现代文化地理学等空间批评理论,多多关注戏剧作品中地理、历史、权力关系、民族身份等文化空间问题。最后,现代戏剧创作出于体类自觉,发生了空间化叙事转向,针对这一现象的理论关注与阐述,便是直指戏剧作品本体内在之基本结构的“元空间批评”。“元空间批评”通过内部形式分析,解读作品中因空间结构错置而产生的隐喻,进而关切本原性的社会文化问题,并借助空间结构样式的分类为戏剧史研究积累材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小说的史学视界批评涉及作家、作品、读者、历史(史学)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唯一的一种较为成熟和稳定的批评方法,史学视界批评的背后隐藏着相对稳定、清晰的思维模式,包括“以史学观小说”的统领式思维、“以小说攀史学”的比附式思维、“借史学观小说”的对照式思维、“借史学辨真伪”的考辨式思维等四种,与其背后隐含的三种核心功能相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线路和多样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3.
对世纪之交的当代文学批评家与作家之矛盾关系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批评与创作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待缓解。如何解决好批评与创作的矛盾,具有当下性、现实性和亟待解决性。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有着推动文学发展的作用:或许正是有了批评和创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当代文学才有真正繁荣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以文艺政策为参照,以自身文艺领导干部的合法优势来确立文学批评标准和内容的规范,这是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冯雪峰之文学批评“政论”特色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冯雪峰在典型、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等问题上都有着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艺术感受和认识。故其文学批评呈现出“政论与文艺”兼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学批评面对市场化的冲击不断走向边缘,它不再担当起时代变革的号角,文学批评的文化反思被商业利润与物质欲望所侵蚀。当前,文学批评的文化地位进一步"边缘化,"文学观念也更为分化,批评家们各执一词,无法形成批评的合力。由此,导致批评的社会效应不断弱化。文学批评已蜕化为世俗化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就是要引导社会文化向更加健全、合理、优化的方向发展,这一功能的发挥具有必然性与可行性。针对高等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面临的若干问题,必须强化文化批判精神,增强文化主体意识,积极发挥高等教育文化批判的超越、引领作用,真正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伊格尔顿从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一基本观念出发,在文学的文化研究视野中建构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批评的批评观念和理论模式。他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发展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他的批评实践不失为探索“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有效例证。但是他在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批判性阐释存在着本质主义的理论缺陷,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现实效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文坛,作为一种文学实践的批评话语的衰败有目共睹,种种原因当中,缺乏应有的文化效益首当其冲.而分析起来,这个问题的症结很大程度上又同批评家主体对文学批评的功能维度缺乏自觉有相当关系.概括地来看,文学批评的基本维度有两大方面审美品质的鉴定与艺术品牌的辨识.这两个方面同时也构成了文学批评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9.
“知人论世”、“以诗解诗”、“识鉴诸家”是古代诗论家提出的三种主要诗歌批评方法,它们有不同的理论内涵,体现了诗歌批评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这些方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事批评是时间上的历史哲学批评范式,亦是空间中人类本体生存方式.鲁迅本事批评"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断裂,致使鲁迅时间汰变"感旧",空间侧身"碰壁",从而铸就了一个特异的文化诗学存在.鲁迅本事批评观念不仅成就了鲁迅生存论的特异诗学,而且还典出了"故事新编"的文本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