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溶解性试验、富里埃红外光谱(FT-IR)、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H—NMR)等方法,对 PET/PHB(40/60)共聚合反应历程,反应过程中嵌段性的形成,以及链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合反应初期,同时存在着 PET 的酸性裂介,PHB 的均聚,以及 PET 和 PHB 链段之间的缩聚。随共聚合反应的进行,均聚反应减慢,反应初期所形成的 PHB 刚性链段重新打开参加酯交换反应,共聚酯序列结构由嵌段性逐渐向无规性靠近。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290℃用熔融共缩聚制备了系列PET/PHB共聚酯,用高分辨核磁共振(400MHz ~1H-NMR)研究了PET/PHB共聚酯的序列分布规律。结果表明,PHB组分增加,其选择因子m线性降低。在此基础上,得到了PET、PHB链段平均长度,无规度等一系列序列结构参数,其分布规律与一般共缩聚相似。其无规度比270℃共缩聚样品高。并根据PHB链节数≥4才形成PHB相这一前提,估算了共聚酯PHB相(即液晶相主要成分)理论含量与PHB组分的关系:W_(PHB)%(?)104.0x_(PHB)~(4.40)。最后推测了对PET/PHB共聚酯形成液晶相最低PHB理论含量为1.1%wt。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第1,2部分文章的基础上,以经拉伸、热处理的PET纤维为对象,将动态力学温度谱分析结果应用于PET的非晶区结构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可用PETα转变的松弛时间分布来描述PET非晶区分子链段运动能力的大小和分布;纤维非晶区取向因子f_α与松弛时间均值及方差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反映了非晶区取向与平均松弛时间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失重分析(TGA)和裂解气相质谱(Py-GC/MS)研究不同组成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共聚酯的热降解行为,并与PET和PTT均聚物作了比较.TGA结果表明,PET-PTT共聚酯的热稳定性介于均聚物PTT与PET之间,并随PET组分的增加而提高.利用Py-GC/MS得到PET-PTT共聚酯及均聚物的裂解产物的结构及分布,探讨PTT降解机理,并推测PET-PTT共聚酯的可能降解过程.发现PET-PTT共聚酯分解过程中产生了不同于PET和PTT裂解产物的组分,但不同组分的含量很小,这可能是由共聚酯中PTT(PET)序列长度较短所致.PET-PTT共聚酯在裂解过程中比PET和PTT均聚物产生了更多的挥发性产物.当PTT(PET)在共聚酯中的摩尔分数增大时由该链段降解产生的产物质量分数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PET(PEB60)和低分子量的PET熔融共缩聚,制备PET—PET(PHB60)共缩聚物。借助NMR、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对PET—PET(PHB60)共缩聚物的嵌段性、聚集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和PET(PHB60)在熔融时可发生分子链间酯交换,得到有一定嵌段性的共缩聚物;NMR分析可判定共缩聚物的嵌段程度。  相似文献   

6.
PET/LCP反应性共混物序列结构与热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H-NMR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热致性液晶共聚酯60PHB/PET(LCP)体系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形成的反应性共混物的序列长度进行表征,并研究序列长度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ET和PHB的序列长度均随共混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相同温度下,含扩链剂BOZ的共混体系的序列长度比不含BOZ的体系小,表明BOZ对酯交换起促进作用,共混物组分中PET的熔点Tm和熔体结晶工Tmc均随序列长度(LPET)的增大而降低,而冷结晶温度Tcc却升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两组分的共聚酯PEC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基二甲醇酯)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ETCT共聚酯的熔体属于非牛顿流体,呈现典型的切力变稀行为。共聚酯的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温度的提高,剪切应力有所下降。共聚酯熔体粘度随CT链段的引入及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也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共聚酯熔体的粘流活化能均大于常规PET,加入第二组份的量越大,共聚酯粘流活化能、表观粘度上升越明显。共聚酯熔体的非牛顿指数n值均低于常规PET,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考查温度和剪切速率等流变参数对共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合理地控制工艺,对工艺条件的设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共溶解-沉淀法制得的共混物PBT/PET各组分分别结晶,PET的存在对PBT的结晶有抑制作用;熔融共混PBT/PET的DSC图谱与共混时间有关;超过一定时间后只呈现单一的熔融峰,其本质是由于酯交换使共混物变为共聚酯,而非互溶共晶.  相似文献   

9.
PET—PCT共聚酯的微相分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表征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酯(PCT)共聚酯的组成及序列结构;采用高级转矩流变仪和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了共聚酯的动态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T-PCT共聚酯为无规嵌段聚合物.其中PCT的实际摩尔含量高于投料比.各链段的数均序列长度与其摩尔含量成正比;共聚酯呈现明显的末端区效应,随PCT摩尔含量的增加,储能模量~频率曲线(G'~W)中,储能模量偏离线性关系的频率移向高频;动态力学分析图谱中出现了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PET-PCT共聚酯中PET链段和PCT链段是不相容的.呈现微相分离的相态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 PET/60PHB 热致性液晶共聚酯加热到玻璃化温度和熔融温度之间进行固相缩聚反应,研究了影响表观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反应条件和预聚体的性质。在适当条件下固相缩聚反应,可将共聚酯的特性粘数[η]从0.690提高到1.083。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乙二醇(EG)醇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并用醇解产物和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以制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研究了EG添加量对醇解产物质量分数及DMT产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醇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EG添加量下,醇解产物的主要成分均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单体、二聚体及三聚体,且随着EG添加量的减小,BHET质量分数逐步降低,而低聚体的质量分数则逐渐增加。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及HPLC对酯交换产物进行表征,发现其主要成分为DMT。对DMT的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G添加量对DMT产率的影响较小,并且不同EG添加量下,DMT产率均可达到85%。优选EG与PET的投料比为1∶2,此时DMT产率可达89%,醇解过程中EG质量分数下降到75%。  相似文献   

12.
用液相色谱法分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解聚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甲醇解聚的方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降解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丁二醇两种单体。利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产物DMT,建立了较好的分析方法。其实验操作条件如下: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流动相为甲醇-水(3:1,y/y),检测波长254nm。测定结果为DMT含量在0.005-0.25μg,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具有高色谱分辨率、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污泥废料为原料提纯PTA ,对下游产品DOTP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n(PTA):n(辛醇)=1.00:2.30,酯化温度230℃ ,反应时间5.5h。对PTA和DOTP的性质进行了测定并与标准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提纯的PTA的酸值符合工业标准 ,合成的DOTP的折光率与理论值一致。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concerns about the compatibility and morphology of the PBT/PET blended fi-bers.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solution thermodynamics,the compatibility of this system hasbeen discussed by using the calculated results e.g.ΔH_m,Δδandψ_(ab),which were presented by priorinvestigators.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show that this system may behave as a compatibilitypair.Meanwhile,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crystalline PBT/PET blend system has been studiedwith the help of DSC,WAXD,DDV and SEM.These experiments have further proved that theamorphous region is miscible and the crystal region is not co-crystal.The morphology of thesystem basically belongs to the“interlocked”network.PBT component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in increasing the crystallizability and crystallinity of the PBT/PET blend system.In the range ofthe smaller blending proportion,the crystal structure mainly characterizes the crystal configura-tion of the most component and the blending effects is more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玻璃化温度与PBT/PET共混物组成的关系,讨论了晶相分离及其对相溶性的影响,片晶间非晶部分的相溶性等,表明结晶相分离将导致非晶部分组分比的改变,但不会导致非晶部分的组分相分离,片晶间非结晶部分的PBT和PET仍然是相溶的.  相似文献   

16.
用热释电技术(TSC)测定了非晶及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的γ-辐肘效应,提出并由实验验证了双拉PET空间电荷峰(ρ峰)由晶区和非晶区陷阶级两部分贡献所致的假设,从而弄清了ρ峰由双峰叠加而成的物理意义,并为进一步确定非晶PET中载流子主要品种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PBT/PET共混体系是一种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体系,除熔融状态外,通过骤冷或其他处理,还可得到玻璃体等非结晶态。本文研究它们处于非结晶态的相溶性问题,用动态粘弹谱仪、差示扫描量热等进行考察,取得处于非晶状态下的PBT/PET体系彼此相溶的实验判据。  相似文献   

18.
测量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微分时域介电谱.在它的低温β转变中快极化不出现奇异,但3个慢极化机构出现抛物型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