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西中侏罗统海房沟组埃达克质岩的确认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房沟组火山岩是辽西中生代火山岩的重要成员,其岩石共生组合为粗安岩—安山岩—英安岩—粗面英安岩,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火山岩系。火山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海房沟组火山岩属埃达克质岩;这些火山岩的源岩较深,可能为古老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产物。海房沟组埃达克质岩的确认对探讨辽西地区火山岩浆起源、壳幔相互作用、中生代构造应力场的重大转换及大规模断陷盆地群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据龙门山中段映秀断裂带构造岩的宏观地质特征、显微构造及组构特征,论证了构造岩具有脆性和韧性两大类型,形成序次上为先韧性后脆性。映秀断裂带是在长期持续推覆作用下形成的一条脆、韧性道冲构造。文章还讨论了断裂带形成的构造环境和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沙湖山地区位于沙溪矿床的北东部,属于沙溪矿床的东带。沙湖山地区岩浆岩与沙溪铜矿地区岩浆岩处于同一构造岩浆岩带上,具有多阶段、多期次活动的特点,为燕山晚期侵入的浅成中酸性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沙湖山地区石英闪长玢岩的年龄为(130.8±1.3)Ma,与沙溪地区侵入岩年龄相近,同属长江中下游第2成岩阶段;沙湖山地区的侵入岩富集轻稀土元素,较为富Na,高Sr,低Y、Yb,Eu负异常不明显,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并且在Y-Sr/Y图解中投入埃达克岩的区域,因此沙湖山地区的侵入岩可能为埃达克岩。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北部,是典型的板内造山带。辽西中生代时期地壳运动强烈,交替发生了多期次的伸展和收缩作用。为了证明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构造事件的存在,本文从辽西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逆掩断层、褶皱变形、埃达克岩、高压型碱性粗面岩等方面确认了挤压构造事件的存在,时间介于土城子组和义县组地层形成时间之间。根据资料显示,土城子组的年龄约为148Ma—136Ma,义县组火山岩的形成时间约为128Ma—113Ma,在136Ma—128Ma存在地层缺失,指示挤压构造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5.
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天山北缘早石生代构造混岩中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高压矿物的首次发现,认为该带是一条高压低温变质带。本运用了现代有限应变测量,磁组构和岩石组构等方法,对该混杂岩带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变形研究。最后讨论了该混杂岩带的形成机制、时代、运动学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光头山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 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 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 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状到块状构造。LA-ICPMS 锆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光头山岩体为两个阶段侵位, 糜棱岩化英云闪长岩( 样品GT18-01)的侵位结晶年龄是221±6Ma, 而二长花岗岩(样品GT11-01)的结晶年龄是199±4Ma,代表了晚期二长花岗岩形成的时代。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的英云闪长岩可能在勉略洋盆闭合前的岛弧发育阶段侵位, 代表了洋壳俯冲的弧岩浆活动的产物。然后扬子地台与秦岭微陆块拼合, 形成勉略缝合带。约199Ma秦岭主造山期同碰撞岩浆活动形成了晚期(石榴石)二长花岗岩。因此, 勉略洋盆闭合和勉略缝合带形成时期大约为221~199Ma 。  相似文献   

7.
研究山东省西峪金伯利岩管产状特征与深部成矿潜力,探索金伯利岩管深部找矿的新方法。将三维构造模型定量分析作为金伯利岩管深部找矿的研究内容,定量分析与解释金伯利岩管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金伯利岩的岩浆上涌通道位置可以借助主干构造、构造密度、构造交点等三维定量分析得到准确判断;而断裂构造频数、构造方位异常等特征的定量分析,是对岩管在空间上"上大下小,分支复合"的形态差异加以解释;圈定岩管2处深部成矿有利区。断裂构造与金伯利岩管在产状与成因方面具有相似性与关联性,三维构造模型定量分析是解析岩管产状特征的有效途径,金伯利岩管深部具有一定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秦岭-大别山随州南周家湾变质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新近的研究表明,从湖北随州南三里岗经周家湾到京山三阳间,长约100km,宽约5~10km的范围内形成一条由多条断裂为骨架、包括众多不同属性构造岩块及变质玄武岩、辉长岩和少量超基性岩岩块的断裂构...  相似文献   

9.
应用有机地球化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成藏动力学等研究方法,对博兴洼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两套烃源岩的油气成藏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沙四上驱段和沙三段油气藏类型均为自生自储型的岩性或构造岩性油气藏,但是它们在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成藏机制和油气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研究区沙四上亚段成藏组合的烃源岩有机质顺层富集,异常压力较高,多为微裂缝幕式排烃,排烃效率高,在洼陷中心及南斜坡有利圈闭位置处分别形成泥页岩裂缝型油气藏和滩坝型构造-岩性油气藏。而沙三段成藏组合的烃源岩有机质较分散,局部富集,异常压力相对较低,主要依靠差异突破压力进行排烃,排烃效率较低,油气藏类型主要为滑塌浊积型岩性油气藏,其次为三角洲前缘型构造-岩性油气藏和火山岩遮挡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侯广顺  杨贺杰 《科技信息》2009,(18):21-21,23
大洋板块俯冲是板块构造中威尔逊旋回的重要环节。俯冲带环境下具有特殊的火成岩岩石组合,并产出有大量金属矿产。大洋岛弧与陆缘弧的火成岩组合以拉斑玄武岩、钙碱性玄武岩、安山岩和英安岩组合为主,其中陆缘弧的中酸性组分相对偏多。埃达克岩产出在特殊的俯冲带环境下,例如热的年轻洋壳、低角度缓慢俯冲及特殊的地热等环境。埃达克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富Nb玄武岩。埃达克岩通常伴生有大量的金、铜等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1.
根据映秀断裂带的宏观构造及构造岩特征,可将该断裂带分为三个亚带:劈理带、构造透镜体带、节理破碎带。文章详细描述了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特征,并据此推断该断裂带的形成条件。该断裂为地壳浅部构造层次的脆性断裂,主要的变形机制是碎裂作用。其形成深度为5km,温度为300℃。根据碎裂岩中的石英位错密度及钙质糜棱岩中方解石动态重结晶颗粒的粒度,估算出断裂形成时的差异应力值为70~180MPa。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识别标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震积岩主要通过地震驱动形成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来识别.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长6-长8中发育大量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微同沉积断裂、震裂缝、液化砂岩脉、沙侵蘑菇、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负荷构造及枕状层、地震角砾岩、震塌岩等.这些变形构造常沿限定的岩层发育,上、下均为未变形的岩层,显示事件变形特征.同时在塔17井中发现完整的震积岩垂向序列,序列自下而上分为下伏未震层、微断裂层、微褶皱层、碎块层及液化均一层、上覆未震层.该震积岩的发现,表明晚三叠世随着秦岭、南祁连海槽的封闭,南北向逆冲带发生强烈活动;并且为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6-长8发育的大规模浊积岩的外界触发机制是由地震活动引起的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古近系碎屑岩地层中震积岩识别标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陆相湖盆中,地震引起的各种作用力可以对各种先成沉积物进行改造而形成震积岩,建立准确可信的识别标志是震积岩研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应用大量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分析资料,对济阳坳陷古近纪沙河街组砂泥质沉积中地震灾变事件的:典型识别标志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震积作用可以形成特殊的构造标志(层内阶梯状微断层、震裂缝、混合层构造等)、沉积和成岩标志(液化砂、泥岩岩脉和泄水构造、串珠状构造、震积砂枕及砂球构造、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等)及特殊的岩石类型(震褶岩、震裂岩、震塌岩及液化角砾岩等)。研究区未固结富含孔隙水的软沉积物以地震液化序列为主,半固结或固结的沉积物以断裂和破碎变形的震积序列为主,序列的完整性取决于剖面位置、地震震级及地震持续时间,特别是发生地震处的岩性。此研究可识别陆相湖盆地震事件沉积,提供判断储集砂体成因的对比标准,为正确判断储集砂体的“多元”性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舜耕山断层是低温快速变形的产物,它经历了两期或两期以上的构造作用。它是简单剪切作用下的浅层次的脆性变形,局部为微弱的韧性变形。其形成时的差异应力约为89MPa。通过对舜耕山断层构造岩的显微构造和超显微构造特征、组构分析的研究,和对舜耕山断层形成时的变形条件的论述,从而为阐述淮南煤田南缘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8):1010-1010
本书从壳幔作用角度剖析了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总结了三类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伸展构造的关系.从玄武质角砾岩筒中的辉长质麻粒岩包体,获取了玄武岩浆底侵作用的直接证据.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南沿海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模式.论述了内陆S型花岗岩形成与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环江油田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地质认识与生产实践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通过岩心资料系统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三叠系长8油层组除发育三角洲沉积相砂体外,还发育典型的风暴岩沉积。岩心上可见突变底界、冲刷充填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生物成因构造等。岩性与粒度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具有牵引流与密度流的双重属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前人建立的延长组风暴岩沉积模式,建立了更加贴合环江地区长8油层组的风暴岩纵向沉积模式,形成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与风暴沉积共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下水成矿理论,探讨了大铜厂南部仰天勤少岩型洞银矿点的成矿有利条件;根据构造对该类矿床的控制作用和金属矿物分带形成机制了新的认识,,阐明该区砂岩型铜、银矿 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沾化凹陷沙三段泥质岩储层发育段及其围岩的岩石组分、结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描述了泥质岩储层的裂缝产状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泥质岩储集层为裂缝型储集层,它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按其成因差异,泥质岩裂缝可进一步细分为构造缝、成岩缝、成烃缝3大类6小类。其中构造缝和成烃缝是泥质岩储集层的主要储油空间和渗流通道,断层消失端、断层交汇区以及断层外凸区是泥质岩储层的发育区。泥质岩储集层形成于呈拉伸状态的深湖半深湖相纹层状泥灰岩之中。较高的有机碳含量、适中的混层比和埋藏深度以及优越的地层组合是泥质岩裂缝形成和发育的内因,特定的构造环境是诱发泥质岩产生裂缝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平行或近平行分布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一个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由变质表壳岩块、中深地壳变质块体、壳幔过渡带岩块和幔源岩块与糜棱岩和变晶糜棱岩基质共同组成。由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和基质的变质变形特点、流变学性质、运动学标志、形成构造环境、动力学特征和时限,表明它们是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和分布其间的地体并置碰撞对挤逆冲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多阶段长时期发育而成。空间上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成分的多样性,反映造山带内物质组成的非均一性,也说明地壳隆升剥露的不一致性。这些资料可为深入认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地壳组成、结构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层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从长7烃源岩生排烃影响原油运聚及长6、长8沉积、成岩的差异性研究入手,总结成藏差异。结果表明,长7大面积分布的烃源岩为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运移动力;该区发育的长6、长8连通性砂体和构造裂缝提供了运移输导条件;长6、长8大规模叠置砂体形成了良好的储集体;沉积、成岩差异形成的相对高孔高渗储层发育区控制着油藏富集区的分布。长6层成藏模式表现为长7油源先向上运移至长6成藏,而后侧向沿连通砂体继续运聚成藏,直至扩展到远离长7烃源岩分布区,形成沿北东向砂体大面积展布的油藏;长8层成藏模式则主要为长7烃源岩向下运聚成藏,二次侧向运移较少,油藏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