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口店房山岩体为燕山褶皱区在J3-K1期大规模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闪长岩岩体。该文根据该岩体西缘车厂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大量包体、断裂、节理、S-C组构及岩脉等构造特征分析,将岩体西缘的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期次。研究认为,车厂地区房山岩体的构造特征记录了其侵位以来不同时期有序的构造演化过程,其内近SN走向的定向排列包体反映了岩体侵位时受围岩挤压的变形特征,NNW和SSW向两组共轭韧性剪切断层为岩体侵位晚期顶部开始冷凝、深部岩体上拱时的产物,SEE-NWW向脆韧性左行剪切断层和近EW向右行脆性剪切断层及其辉石闪长岩岩脉为岩体侵入末期在半固结-固结状态下受外力作用结果,三组原生节理及其硅质条带充填形成于岩体完全冷凝期,在岩体冷凝后又沿节理充填了石英岩脉,此后又在差异风化作用下形成硅质条带突起。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了贝尔凹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贝尔凹陷自下而上划分为断陷构造层、断-坳转化构造层和凹陷构造层。根据断裂与构造层关系及断裂运动学特征,将贝尔凹陷发育的断层划分为上部断层系、下部断层系和长期发育的断层系断裂3种类型。各个历史演化时期控制着不同成因的断裂发育,贝尔凹陷早期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时期的伸展变形控制断陷盆地的发生、发展、消亡的演化过程,伊敏组时期的走滑变形主要形成一系列断裂密集带,同时形成大量次级盖层断层,青元岗组时期的反转构造变形形成了断层型构造反转和局部的背斜型构造反转。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层的斜坡带和由长期继承性活动断裂与上部断层系构成的密集带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指向区,控制着贝尔凹陷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3.
在构造解释及断层受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逆断层两盘剥蚀与沉积的关系,将哈密坳陷逆断层活动的地质模型归纳为单向逆冲型、逆冲生长型和基底抬升型,并提出针对这3种类型逆断层活动量的计算方法,对主要断层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活动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石镇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活动最为强烈,燕山期断层活动变弱,喜山期只有南部边界断层活动增强;三堡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开始活动,燕山期断层活动最为强烈,喜山期断层基本停止活动;断层活动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各凹陷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火石镇凹陷构造格局早在印支运动就基本定型,而三堡凹陷的构造格局在晚燕山运动后才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4.
在构造解释及断层受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逆断层两盘剥蚀与沉积的关系,将哈密坳陷逆断层活动的地质模型归纳为单向逆冲型、逆冲生长型和基底抬升型,并提出针对这3种类型逆断层活动量的计算方法,对主要断层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活动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石镇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活动最为强烈,燕山期断层活动变弱,喜山期只有南部边界断层活动增强;三堡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开始活动,燕山期断层活动最为强烈,喜山期断层基本停止活动;断层活动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各凹陷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火石镇凹陷构造格局早在印支运动就基本定型,而三堡凹陷的构造格局在晚燕山运动后才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彭灌断裂带的宏观及微观变形特征。宏观构造、显微构造特征反映出该断裂带为一条脆性逆冲推覆断裂,其变形机制主要为碎裂作用。断层主要产于中生代地层之中,并有叠置的推覆岩片夹于其中,主要活动时期是在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6.
潘西煤矿断裂构造突水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潘西煤矿历年断裂构造突水资料,把其断层突水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是导水断层引起的突水;二是采动引起的断层“活化”突水。导水断层突水主要是由于构造岩带与底板裂隙相互贯通而致。采动引起的断层突水主要是在采动、矿山压力、地温应力、水应力、构造应力等共同作用下,断层产生滑移、张开,断层派生解理与裂隙发生蠕变、扩展、扩径、生长、相互贯通形成导水通道。应用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断层产生滑移、解理发生扩展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西中条山铜矿区进行详细构造测量和显微构造观察,认为中条山地区早、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变形的叠加改造。三期伸展构造分别标志着剥离断层在地壳不同构造层次上的特征。在深部构造层次上表现为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在中部构造层次以脆─韧性变形过渡性为标志;在浅部构造层次上以碎裂带及高角度正断层为主。  相似文献   

8.
论秦岭佛坪地区隆—滑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基底片麻岩(内核)剥离断层(接合面)及滑覆层状岩系(外壳)构成的佛坪穹隆构造,从其岩石组成,早期的运动学特征,变质变形改造和同位素测年资料综合分析,表明佛坪穹隆可能形成印支期的主造山期前,并受印支期山期褶皱变形和燕山期逆冲,走滑作用的叠加改造,它经历了中元古代-前印支期隆-滑构造形成阶段,而与造山后期变质核杂岩明显不同,在造山带构造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隆-滑构造发生的深部背景是造山带岩圈垂向积增  相似文献   

9.
陕西淳化口镇—圣人桥地区地层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构造与局部变形相结合的方法对口镇-圣人桥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并对断层系统进行区域追索调研。揭示出该地区的沉积盖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期挤压褶皱变形及喜山期的拉张断陷作用。着重论证了该区不整合于加里东的构造层之上的上古生蜀和中生界燕山期的构造特征,组合样式及其变形机制。厘定了作为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燕山期构造活动带与稳定的地块界的老龙山-圣人桥冲断带的存在及其区域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井震结合,精细刻画低级序断层特征,分区带分析油藏类型及分布,研究中生界油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发育西缘冲断带、过渡带及天环拗陷带3个区带。西缘冲断带大断层发育,构造起伏大,主要发育断块油藏,油层分布层位分散,油藏规模较小,孤立分布。过渡带低幅度构造、低级序断层发育,低级序断层主要为早白垩世末之前形成的逆断层(Ⅰ期),少数为古新世(Ⅱ期)形成; Ⅰ期断层早于中生界油藏的主成藏期,断层的封闭与否关乎油藏的形成及流体分布,油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油藏,局部形成连片。天环拗陷带油藏以岩性油藏为主,大面积连片分布。过渡带、天环拗陷带油藏主要分布在延长组中下组及侏罗系。研究认为,该区构造控藏作用明显,具备Ⅰ期低级序断层沟通油源是基础,发育低幅度构造及相对高渗储集区是核心,油藏是否遭受Ⅱ期断层作用调整改造是关键。早白垩世末期,原油在异常压力驱动下,沿Ⅰ期开启断层及叠置砂体输导运移,受围岩遮挡或Ⅰ期封闭断层封堵,在西缘冲断带的构造圈闭、过渡带及天环拗陷的低幅度构造、相对高渗储集区聚集成藏,形成断块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及岩性油藏;受Ⅱ期断层影响,部分油藏遭受调整破坏。  相似文献   

11.
利用ANSYS程序建立的三维管土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断层基岩上覆土层的变形破裂形式、土层厚度及土层土质的硬度对埋地管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埋地管线发生大变形及失效的位置由上覆土层的破裂形式决定,穿越土层发生塑性变形及破裂区域的管段是管道发生塑性变形的管段.当断层倾角发生接近于90°的错动时,随上覆土层破裂的发展,埋地管道产生两处塑性变形区段.上覆土层越厚,埋地管道发生塑性变形的长度越长,变形值减小.埋在土质较硬土层中的管道发生塑性变形的管段长度短,极限应变值大.  相似文献   

12.
对Ti-15-3合金进行了等温压缩物理模拟试验,计算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激活能数值,探讨此合金高温变形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变形是一个热激活过程,其中变形速率对激活能的影响不大,而随温度和变形量的升高,激活能呈下降趋势。变形合金的透射电镜照片表明位错的攀移和交滑移为合金变形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地震区域形变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孔径雷达(SAR)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8日的西藏玛尼地震进行了提取区域形变场的应用研究.从得到的变化检测条纹图中可识别出地表破裂带,并可定量推算震中周围和两条断裂带附近的变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断裂为左行平移性质,断裂带南侧水平错动的最大变形量至少超过2.8 m,北侧水平错动的最大变形量至少超过1.75 m.差分干涉测量分析结果与地面调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资料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四川盆地页岩气区水平井多级压裂过程中的套管变形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桥塞无法顺利下入,丢段现象突出,严重影响页岩气的高效开发.研究表明,断层滑移剪切套管是造成套管变形失效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断层滑移对套管变形量的影响规律有待进一步理清.为研究上述问题,建立了断层界面滑移下的井筒变形数值模型,分析了断层滑移条件下套管变形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层滑移量与套管变形量间基本呈线性正关系;断层夹角即滑移界面与井筒的夹角对套管变形量影响明显,当夹角为90°时套管变形量最大;低弹性模量水泥环对套管的保护更为有利;通过优选与井眼相配合的套管尺寸有利于缓解套管变形问题.断层滑移条件下套管变形量的计算模型对于中国页岩气井套管变形问题的缓解可以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金属切削有限元仿真的优势和理论方法.基于大变形有限元理论,建立了金属切削的有限元模型,利用通用的商业有限元软件实现了切屑形成过程的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可以比较直观看到应力,温度等在切屑形成过程中的分布和变化.  相似文献   

16.
屈曲和抗凹分析是车身外板进行强度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方法,其目的在于模拟外板薄弱处施加载荷后及卸载的变形过程,寻找该过程中是否有不稳定的变形,并计算卸载后的最大塑性变形,针对变形量大于目标值的区域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复变函数和保角变换的方法,对受压条件下张开型裂纹面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变形过程中裂纹面新构型的参数方程,并给出了新的裂纹面构型的保角变换关系式;考虑到椭圆裂纹面在高围压下产生的较大变形,采用几何非线性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构型方程参数的理论解,并与小变形线性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小变形结果误差不大.扩充了受压条件下岩石张开型裂纹的非奇异断裂理论,为研究受压条件下裂纹面的闭合规律和裂纹变形对断裂破坏规律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Low strength of deep San Andreas fault gouge from SAFOD cor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ockner DA  Morrow C  Moore D  Hickman S 《Nature》2011,472(7341):82-85
The San Andreas fault accommodates 28-34 mm?yr(-1) of right lateral motion of the Pacific crustal plate northwestward past the North American plate. In California, the fault is composed of two distinct locked segments that have produced great earthquakes in historical times, separated by a 150-km-long creeping zone. The San Andreas Fault Observatory at Depth (SAFOD) is a scientific borehole located northwest of Parkfield, California, near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creeping zone. Core was recovered from across the actively deforming San Andreas fault at a vertical depth of 2.7 km (ref. 1). Here we report laboratory strength measurements of these fault core materials at in situ conditions, demonstrating that at this locality and this depth the San Andreas fault is profoundly weak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0.15)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the smectite clay mineral saponite, which is one of the weakest phyllosilicates known. This Mg-rich clay is the low-temperature product of metasomatic reactions between the quartzofeldspathic wall rocks and serpentinite blocks in the faul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deformation of the mechanically unusual creeping portions of the San Andreas fault system is controlled by the presence of weak minerals rather than by high fluid pressure or other proposed mechanisms.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measurements of fault core strength with borehole observations yields a self-consistent picture of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San Andreas fault at the SAFOD site, in which the fault is intrinsically weak in an otherwise strong crust.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模拟变形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热压缩变形对2618合金中Al9FeNi相形态和尺寸的影响.在Gleebe-1500热模拟机上,对2618合金在温度为400~470℃,应变速率为0.01~1s  相似文献   

20.
通过THERMOMASTER-Z型热/力模拟试验机对CSP生产线上冷轧冲压基板(SPHD)进行了热变形实验,建立了该钢种的临界应变模型以及流动应力-应变模型;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工艺参数对临界应变、流动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变形速率是影响临界应变的主要因素,当热变形达到临界应变时,将发生动态再结晶,同时造成变形抗力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