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民歌演唱艺术也不例外。新时期,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中有用的东西,创造发展我国歌唱艺术时,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民歌演唱艺术传统,不断完善发展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  相似文献   

2.
文章深入分析了白诚仁的歌曲创作心理,即从大量民歌和民间音乐中汲取创作元素,通过艺术的技法将民族性和中国元素发扬光大,其创作的大量歌曲成为民族音乐中的瑰宝,对中国新民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新民歌中的劳动主题歌所表现的劳动不是解放前的“长工苦”、“牧童悲”似的“苦与悲”,它表现的是一个自觉劳动者的幸福和大自然的主宰者的豪迈气概.民歌产生于劳动中,然而劳动成为民歌的主题,为人们所歌颂、赞美却是解放后才大量出现的,特别是当前我国主要斗争已由大规模的阶级斗争逐渐转向同自然斗争的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今天,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安徽民歌为我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从而让我国传统文化永葆生机。本文将站在高师音乐教育的角度,对安徽民歌的传承方式展开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安徽民歌在新时代的发展和传承提供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文学源头的民歌,从《诗经》、汉乐府发展到南北朝乐府,又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形成了我国民歌史上的第三个春天。南北朝乐府民歌,按照地理区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它们同属一个时代,可反映出的内容和表现出的风格,却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在传统的民族音乐中,民歌更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其他音乐形式的基因。皖西民歌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高校在保护和传承发展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声乐教学对传承和发展皖西民歌有着极大的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7.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徐澄宇先生指出:“春秋以前是《诗经》的时代’”,而两汉则是“‘《乐府》的时代,。(《乐府古诗·导言》)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中间虽然隔了个“楚辞”,但汉乐府民歌始终是沿着《诗经》的现实主义道路发展的。汉乐府民歌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优良的艺术传统,而且在许多方面还超过了《诗经》。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达斡尔族传统的文化与民歌也越来越被人们忽视,而让达斡尔族的民歌长远发展下去就必须从孩子入手。文章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简述了达斡尔族民歌在当地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制约达斡尔民歌发展的因素等,提出了让达斡尔族民歌真正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歌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皖西民歌具有辅助生产劳动、知识传承与审美教育、人际交流与表情达意、宗教信仰与习俗规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等功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传统皖西民歌必须突出其娱乐审美功能、增添经济、消费功能及其他新功能,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而向前发展,否则,会有消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巴蜀民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了众多的生活内涵、情感内涵、语言内涵、历史内涵以及审美内涵等深层文化、历史信息。解读这些民歌中的历史遗存有助于提高对巴蜀民歌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深化民歌的艺术审美、认识其实用性功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发展与完善巴蜀民歌传统和精髓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东方少数民族国家存在多声部民歌的一个力证。文章从传播学的视野探究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生存与发展,并着力探讨如何优化整合三声部民歌的各传播要素,从而更好地传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传承民歌、弘扬民歌、发展民歌是振兴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内容,在高师声乐小组课中通过感受民歌、探究民歌,表现民歌三方面教学,提出以民歌教学为主要内容的高师声乐小组课模式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作为客家人,在家乡客都嘉应州生活多年,自幼就受到客家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特别是客家民歌的熏陶,使他敢于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理论。客家民歌的风格使黄遵宪的诗作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特色。客家民歌,特别是客家山歌对黄遵完的诗歌理论的提出和创作实践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理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神秘地域。世居在这里的白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优美的白族本土民歌。这些民歌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还是我国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丰富素材。加强本土民歌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土民歌的特点,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打造学校教育教学的特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商业的发展,南朝城市有了一定的繁荣,反映在民歌当中,则是南朝民歌一改往日民歌的乡土之风.颇具城市之气。一方面,民歌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地名,另一方面,妓女、商妇这些特殊城市女性阶层成为民歌的主要表现者或被表现者。文章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来论述南朝民歌的城市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以民谣作为基石发展起来的朝鲜族音乐,具有清新、柔美、婉转、明朗、轻快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长短”节奏之美。以民歌题材为分类方式,以下界面调式为研究视角,对朝鲜族民歌的结构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以“下界面调式”为基础的朝鲜族民歌的结构特征及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传统音乐中民歌的剖析,论述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及影响,从民歌的演变过程来阐述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运用了大量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作者其观点。通过对各地方不同的民歌形式的比较,进一步阐明了民歌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会珍 《科技信息》2012,(15):352-352
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作为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责无旁贷。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挖掘传统性的资源,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以提高广大青少年一代的民族音乐素养?本文试从民歌和戏曲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产生了绚丽多姿、特色各异的民族民间音乐,这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多元文化的形成,许多具有民族特色与地域特点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正逐渐萎缩或濒临消失。广西平果县在保护和传承当地壮族民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发展策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年来当地壮族歌圩的重新盛行,给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传承的问题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民歌中独具魅力的衬词、衬腔是形成我国民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歌创作中合理运用衬词衬腔,可以突出民族特色,增强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