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独坐敬亭山》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着重阐释语言和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它主张从人的认知角度去研究语言。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图形—背景、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三个视角对诗仙李白的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的认知文体分析实例证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文本具有解释力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不同,其经验主义语义观主张语言意义并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的反映。认知语义学在遵从人类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侧重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联系,注重学习者基本认知能力和其经验对习得新知识的影响。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观,原型理论,以及转喻,隐喻等概念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比较英语和汉语视觉域中的概念隐喻。英语和汉语在视觉域的概念隐喻基本一致,即从视觉域(属身域)向思维、情感、态度(属心域)投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子隐喻上。这反映出不同的语言系统体现了相似的认知过程,人类的隐喻性思维方式具有基于其身体经验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言学认为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人类总会用熟悉的经验,按照由近及远,由熟悉到陌生的顺序来理解周围的事物特别是抽象事物和新事物。因此天气现象这一人类基本经验便常被应用在构造概念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本文以现代隐喻理论为基础。基于大量汉语语料的分析,探讨了风、雨、雷、闪电等天气现象的三种隐喻化方式和特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基本层次范畴的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是一个重要概念。而在判断汉语基本层次概念时认知语言学所使用的判断标准有缺陷。造成判断标准和词汇现象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词汇系统、构词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此外,不同的文化模式对判断基本层次范畴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认为判断基本层次范畴应该和不同文化模式、不同语言系统相结合。提出假设:人类语言中大多数的基本层次范畴词语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线形,隐喻性语言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的基础上。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从隐喻的认知特点来看,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中的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的过程。汉语隐喻的翻译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同时,汉语隐喻的翻译要注重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习语是一种固定搭配或固定短语.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本质具有概念性和系统性.习语的语义不是任意性的,与人类的认知密切相关.通过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概念的隐喻一转喻对情感习语进行解读,目的在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英语情感习语的认知机制.情感习语的隐喻、转喻和隐喻一转喻的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是一般隐喻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认知与思维.英汉两种语言的概念隐喻既反映人类认识事物的共性,又反映两个民族观察事物和建立创造性联想的差异.本文从概念隐喻入手,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时间概念隐喻、空间概念隐喻以及动物概念隐喻对比,分析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是当前解释隐喻工作机制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韩愈《晚春》诗中的意境,对隐喻的认知运作机制进行阐释,能够更深刻地认识隐喻语言即时在线意义建构过程,也证明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诗歌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0.
英汉民族"马"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理解英汉语"马"概念隐喻奠定了认知基础。通过隐喻认知,"马"实现了从特定的具体概念向多个抽象概念的转变。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语中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共享大多数"马"概念隐喻投射,但是英汉语各自特有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分布不均衡。进而也证明了认知的重合性决定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偶合;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失配;认知的趋同性推动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交融。  相似文献   

11.
马荣 《科技信息》2012,(33):290-290,340
词汇习得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该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为大学英语词汇习得提供了新的方法。将该理论引入词汇习得,有助于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及拓展词汇内涵,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Zeugma(轭式搭配)与汉语中的拈连修辞格,具有相同、相近和相似的特点,当然,也有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英语Zeugma和汉语拈连修辞格的几种常见呈现方式,归纳出Zeugma与汉语拈连修辞格在修辞功能上具有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共同特点。通过对比分析Zeugma与汉语拈连修辞...  相似文献   

13.
就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来说,其修辞格大都相同或相似。从宏观上看,英汉对应辞格其有近20种。重点介绍了婉曲(Euphemis)、拟声(Onomatopoeia)、押韵(Rhyme)、反复(Repetition)、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双关(Punning)、拈连(Zeugma)、层递(Climax/Anti—climax)、对偶(Antithesis)、折挠(eriphrasis)等10种不太常用的辞格。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隐喻也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根据莱考夫(Lakoff)提出的三种类型的概念隐喻,结合具体的新闻事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得出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汉英语言中“辣”味觉的概念隐喻。经过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辣”味觉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从而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域,性格/方式域,情感域,性质域,但在隐喻意义上,二者呈现出诸多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陈巧云 《科技信息》2010,(24):178-178,180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探索了语言内部和语言间的认知过程,从而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作为一种语言间的交际活动,与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把翻译置于概念整合的整体框架内,尝试在此理论下描述翻译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李长慧 《科技信息》2010,(11):157-157,18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更好、更深入地认知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爱情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根据概念隐喻的理论,由于思维的共性导致人们在理解和体验爱情时,会使用共同的来源域。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隐喻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而隐喻本身就是单向的概念域的映射过程;语法化是隐喻性的过程,隐喻是语法化过程的动因。因此,语法化过程是单向性的,这是由语法化过程的本质,即隐喻性所决定的,语法化单向性反映了人类的基本认知规律,反映了人类语言系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色,但语义学家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传统语义学在解释多义词多项意义之间的联系时,虽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其研究局限于语言的内部结构,忽略了其底层的认知机制。认知语义学家认为多义现象的产生和理解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如范畴化、隐喻和转喻机制、概念合成机制等实现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剖析,试图揭示这种语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方式影响着语义结构和语言的表达,借代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它的构建和理解同样跟人类的认知方式有着很大的联系.文章试图从人类的认知方式--原型模型、转喻及心理语境等方面考察借代辞格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