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无纤 《科技信息》2011,(28):161-162
阿马蒂亚·森主张复兴经济学与伦理学联盟,重建经济学伦理之维的"革命"。他强调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关系的双向性,主张在重新宽泛理解经济学的基础上,恢复经济学内在拥有的人的层面和社会层面,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经济学日益疏远伦理学的今天,重读阿马蒂亚·森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视和加强对伦理经济学的研究,既是现代经济科学发展的趋势,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需要。理论界对于伦理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关注较早,而对于伦理经济学科发展则发展较为缓慢。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识到,现代经济学的"魅力"在于更明确地关注影响人类行为的伦理智慧,更富有吸引力和解释力。在我国这门学科还处于探索阶段,要深入对伦理进行经济学分析,要研究伦理的经济功能、问题以及制度属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伦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将经济学和伦理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而且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本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对经济伦理学进行分析,以解释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对自身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化,以数理经济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逻辑经济学,已经招致了公众的批评。许多经济学者正在修正逻辑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以不断完善经济理论。然而正是这些修正的理论为我们展现了人类对复杂性认识的不断深入,预示着现代经济学必须从逻辑经济学向伦理经济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近几十年发展的一个重要事实是,经济学日益凸显帝国主义倾向。目前,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都有来自于经济学的分析。不过,要说起经济学分析最为成功的学科,那还得说是法学。一方面,从法律的价值理念,到各个部门法;从财产法、人身权利法,到行政法,乃至刑法,经济学可以说将它们分析了个透遍。另一方面,严谨的经济理论,精致的经济学分析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生态经济学与地理学的联系与区别。生态经济发展中地理学的作用,以及地理学如何吸取生态经济学的“营养”来丰富、提高自己。以使地理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理论研究及高校教学的需要,使构建、创新和发展中国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首先,必须理顺中国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以加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地位;其次,需要拓宽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丰富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最后,应加厚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结构。可初步把中国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分为总论、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经济伦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将经济学和伦理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而且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对经济伦理学进行分析,以解释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
神经元经济学(Neuroeconomics)是融合了经济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是经济学的最新分支和经济学前沿研究的最新领域,它把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神经元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密切相关,对经济学传统理论提出一系列意义重大的修正,从而为经济学的发展深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学等人文社会学科逐渐兴起,一段时期以来自然科学与经济学逐渐交叉且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分别从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就其和经济学交叉按照时间维度进行综述. 物理学与经济学的联系颇为紧密,近年来时间序列动态相关性研究及能源市场预测,均从物理学理论和方法中有所借鉴;化学经济学发展较为缓慢,本文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初步展望;经济地理学理论为研究经济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生命科学与经济学二者相辅相成,运用生物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人类社会的经济问题已有显著成果;随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神经层次,发展出神经经济学等一系列交叉学科,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刘艳  高倩媛  何志颖 《科技信息》2012,(13):424-424,454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需要新的伦理体系的支撑和指导。环境伦理倡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道德准则,将道德伦理应用到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环境,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池州市生态功能分区发展模式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池州市是国家级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为了达到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地区的标准,根据区情将全市划分为四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并通过五项生态系统工程基地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科技措施,促进池州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道德是以人与自然的伦理回归为逻辑起点,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它决定人类对自然环境和一切生物应承担的道德义务,也使加强生态道德培育具有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广泛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道德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道德的生态价值观、生态补偿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公平观,然后对生态道德作为提高人类的生态觉悟、促使人类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最后,尝试探索出生态道德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4.
建立江河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环境经济学解释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小华  邹新 《江西科学》2009,27(5):742-744
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源头地区常常是经济相对贫困的地区,同时也是以水源涵养为特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好江河源头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建设好源区生态环境、促进流域上、下游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论述了建立江河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环境经济学基础,根据环境经济学的效率准则(Pareto efficiency criterion)和科斯定律(Coase Theorem)建立了我国江河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方行政伦理随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而不断发生嬗变。传统公共行政范式把行政视为政治的工具,伦理被排斥在公共行政研究的视野外。新公共行政注重行政的公共性和政治性,这直接推动了行政伦理的兴起,但问题重重的行政伦理仍然处于困境中。新公共管理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公共部门,其理论预设偏向于效率价值观,这对行政伦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民主行政、治理、新公共服务和伦理性的公共行政文化等理论则试图超越新公共管理,行政伦理因此将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6.
理查德·诺加德是生态经济创始人,他勾勒了一个生态经济的协同进化研究机制。为认识论层次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一个跨越环境和社会维度的有力逻辑,并形成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他确定生态经济协同研究涌现的四个相一致的论题,这涉及:环境退化和周边地区的开发失败;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的套牢;人类努力控制不良微生物和这些生物进化之间的恶性循环;利他合作行为和机制的适应性优势。诺加德还设想了一个有关由中国开始的"生态文明"的协同进化解释,诺加德的研究对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伦理学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生态伦理学的伦理基础是由自然的价值、自然的权力和自然的利益构成 ,阐明了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并指出其自身的局限性 .对于解决人类的困境和危机 ,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坚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整体伦理与制度伦理、 机构伦理的内涵。整体伦理是指一定时期、 一定范围内人们共同认可的伦理共识, 有赖于制度伦理的生成; 而制度伦理是伦理要求与实践的制度化与法律化的统一, 一般是由与制度相关的机构研究和制定的, 为机构提供合理的价值定位,是机构的灵魂。分析指出, 从个体德性向整体伦理的位势改变是当代伦理道德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 是伦理实践范式的重要转变。最后提出, 制度伦理与机构伦理是当前伦理理论研究和伦理实践中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 对医学伦理和生命高新技术伦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传统五伦源于上古尧舜禹时代,并以婚姻而建立血亲关系。它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伦理规范为纽带从家庭、家族、氏族扩展到国家、社会和自然。五伦源于古人对"天地人合一"及其自然之道的认识,以仁心与睿智界定了人与人之间"两两的义务与责任",从而构建了"仁"的道德规范,其是家庭和睦、氏族和气、社会和谐的基础。当今,随着全球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了,但五伦大道所折射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仍具有深远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契约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应用伦理形态、实体伦理规律"现象"。契约伦理理念主要有理性、公平与自由。理性对"自然状态"展开伦理反省,选择契约作为避免"狼—狼状态"、走向"和平"相与之道的善的路径;公平要求契约制度设定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并确定主客观衡平标准,它是经验世界的"希望"和"追求";自由表现为契约行为的自我主导性,以"人"为目的,属于"相对自由"。契约伦理理念能够引导契约实践,使行为主体在"契约生活态势"中坚守道德光明之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中国伦理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