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生态足迹基本方法为基础,构建生态成本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以某露天矿和地下矿为例估算了2011~2020年的生态成本.研究结果表明,直接经济价值损失和能耗生态成本占矿山总生态成本的比例很大;露天矿山的生态成本远远高于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单位原矿的生态成本大约是地下矿山单位原矿的生态成本的两倍,主要是露天矿山的直接经济价值损失和复垦成本远远高于地下矿山.对矿山生态成本进行研究与核算,有利于矿山企业加强对生态成本的控制,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使矿山企业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资产排除在外,导致了GDP的虚增.吉林省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解决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的核算问题.通过构建环境生态成本对传统GDP进行调整,采用系列资源价值估算方法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2001年吉林省GDP中6.22%是以牺牲自身资源环境取得的,绿色GDP为1 906.07亿元.提出了提高吉林省绿色GDP占GDP比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紧缺对北京市GDP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资源模糊定价模型探讨了北京市痧资源紧缺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带来的不利因素,结果表明:水资源紧缺使北京市GDP增长产生较大的损失,1981-1995年GDP损失量达128.14亿元,平均年损失率为1.72%,并且这种损失还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徐州的经济转型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徐州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徐州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计算了2003~2009年徐州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系统的生态位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位,并对各层次生态位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徐州市环境、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生态位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位均呈上升的趋势,资源生态位呈下降的趋势;2006年前后徐州市综合生态位和各子系统生态位呈不同的变化特征,子系统生态位的优势由资源生态位演变为环境生态位;经济生态位与社会和环境生态位呈显著的同步发展趋势,而与资源生态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目前,徐州市的资源、经济和社会生态位仍然较低,应加速城市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目前对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认识不足、计算方法缺乏的问题,以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价值为研究对象,借鉴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应用机会成本法、分析综合法、影子工程法分别估算河道生态基流的机会价值、功能价值以及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时所造成的最小经济损失。结果表明: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的机会价值约为7.06亿元/a,功能价值约为11.72亿元/a,河道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时所造成的最小经济损失约为10.27亿元/a。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时,应对生态基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的,需要确立能反映城市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城市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指标体系,给出了资源价值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的计算方法.选取了真实储蓄作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的5种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产品功能、支持功能、管理及保障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并采用流量的估算方法、影子价格法和恢复费用法计算了5种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找出建坝后大坝每年可能涉及到的效益和损失,为现有大坝可持续管理、生态、经济和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是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体,是生态经济系统内水资源价值的真实反映.从水的资源特性出发探究水资源价值的根源和形成机制,给出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的内涵和构成.运用能值分析原理,研究建立了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的能值分析框架,以实现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度量,为水资源合理利用决策和价值核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两型"社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思路,通过查阅长沙市相关统计资料,并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应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从多个角度考虑并建立模型,估算了2008—2015年长沙市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对大气污染造成的生态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2015年大气污染总体损失是2008年的2.94倍,其中:最高的是建筑腐蚀损失,达到3.16倍;其次是家庭清洗费(2.62倍)、森林损失(2.45倍)和农作物损失(2.23倍);人体健康损失最少,为1.69倍. 2015年长沙市GDP总量为8 510.13亿元,当年的环保支出为19.87亿元,占GDP总值的0.23%.虽然2008—2015年长沙市政府对环保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相对整体经济发展来说,投资力度尚显不够.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围填海综合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围填海给土地紧缺的沿海地区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综合考虑围海造地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的影响,运用比率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成果参照法等,对江苏省4个典型的围填海工程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江苏省围填海工程现有效益在1.03×105~3.00×106万元,约121.3~2 072.0万元/hm2(不考虑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用).如考虑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则江苏省围填海工程综合效益在3.33×104~2.86×106万元,约26.3~1 978.3万元/hm2.其中城镇建设项目的围填海效益明显高于工业建设项目.鉴于目前围填海活动存在盲目围填海造城、围而不建等现象,建议通过征收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和提高城镇建设类填海项目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来调控围填海建设,在保障沿海围填海建设需求的同时,减少和避免盲目圈海.  相似文献   

11.
再制造—现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包括"再设计"思想再制造的特征叙述,着重探讨了再制造与工厂延寿、环境保护、现代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再制造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水足迹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安全问题的一个新概念,由于其考虑了经济消费中虚拟水的消费量,从而较为深刻的揭示了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真实消费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引用水足迹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的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总体水足迹为408.75亿m^3,人均水足迹439.09m^3·人^-1·a^-1,大大高于所统计的水资源的利用量.山东省今后水资源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并提出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儿条途径,探讨了水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防灾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论述了我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生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地震与水库地震、地面变形、地基失稳或失效、水资源短缺灾害、港工建设影响滨岸侵、沉变异和环境污染等,并对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战略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世界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存在的各方而问题,列举了一些国外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经验和我国关于水资源的政策,并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对水资源问题的合理建议与应对措施,将对我国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九寨沟水资源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九寨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其景观特色就在于色彩斑谰的水体及大大小小的瀑布。近几年来,由于受大气环境的影响,九寨沟的水体出现了水量减少,瀑布无法形成等现象。此次研究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提取模型因子,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九寨沟地区的大气降水与湖泊水位的关系,探讨了寨沟的水环境及水资源状况,并对今后几年水资源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北方的水资源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平衡差异.总体来说,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缺水干旱地区,而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基本上是供大于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缺水所造成的损失和环境的恶化更为明显.北方的降水减少和温度的增加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由此引起的北方干旱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而南水北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措施.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北方地区不同程度的缺水矛盾,使水资源问题不再成为经济的制约因素,从而加快北方地区的发展速度,缓解环境的恶化.南水北凋工程实施后,受水地区的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以及地表植被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这些变化对局地气象环境的影响.所运用的模式是美国NCAR/PSU联合研制的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在其中我们耦合了陆面过程模式OSULSM.研究表明,由于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北方地区的蒸发量也相应增加,调水量的50%以上被蒸发,同时北方地区的降雨量增加、地面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浅谈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该流域水环境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加强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保护乌鲁木齐河流域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其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通水到北京,该工程在规划与设计中已经做了大量科学技术工作,同时工程实施后无论对调水区还是受水区,都将面临更多的来自管理运行方面的新问题与挑战.本文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一些值得分析和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措施对调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线一期受水区农业生产、城市节水、地下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的作用与影响;受水区和调水区资源、经济与环境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调控方法与手段.目的是抛砖引玉,开展工程实施后面临来自管理方面需求的基础问题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水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环境中的活跃因素——水进行改造与利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又相互的适存造成了环境生态条件的变化。河北省地处海河流域的中、下部,随着建国以来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河北的水环境起着剧烈的变化,人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了灌溉面积,改造了盐碱地,同时引起咸水区的缩小。但是,随着地表与地下水文情势的变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地表径流与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漏斗面积扩大等。因而,从环境变迁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北方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本文用两层嵌套的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及其耦合的陆面过程模式,研究调水对局地气象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施南水北调后,春季和夏季北方地区土壤含水量增加、累积降水量增加,地表温度降低。夏季的土壤含水量、地表温度、累积降水量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春季。另外干燥的土壤环境条件,对气象环境的改变更明显。春季和夏季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区域、地表温度的降低的地区都不只局限于南水北调受水区,而是散布到周边地区。另外还可以看出,在土壤含水量未改变的地区有明显的降雨量增加,最大降雨量增加区域与土壤水份的变化中心区域不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