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渤海湾沿岸具有双导堤工程的单一潮汐汊道的华北最大海岸潟湖—七里海潟湖为原型建立理想模型,通过设置包括临界侵蚀应力、临界淤积应力、泥沙沉速、初始床面高程和径流量等影响潟湖地貌演变的相关参数,得到理想模型达到稳定状态后的纳潮量P和潮汐汊道断面最大流量Qm。分别建立其与潮汐汊道断面面积A的相关关系式以表征潮汐汊道稳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在表征潮汐汊道稳定性方面,Qm?A关系较P?A关系的拟合效果更佳。分别利用Qm?A关系以及泥沙净冲淤量计算得到潮汐汊道和潟湖稳定所需时长,对比结果表明潟湖明显滞后于潮汐汊道达到稳定状态,临界侵蚀应力对潮汐汊道稳定性影响更大,而临界淤积应力、泥沙沉速和初始床面高程对潟湖稳定性影响尤为显著,径流量对潟湖和潮汐汊道稳定性的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2.
分汊河道分沙的三维数值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汊道口门处水流结构对悬移质分沙的影响,采用带旋流修正的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对分汊河道分流口门处的三维水流结构进行精确计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可考虑相间滑移的混相流模型对不同形态分汊河道的悬移质分沙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了分汊口门处表底层水流的差异及横向环流的存在等现象,与前人的实验值吻合良好。计算结果表明,分汊口门处的环流强弱和悬移质垂线分布是影响汊道分沙比与分流比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引航道出口形态对泥沙淤积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灌河南岸、沟通灌河与通榆河的航运通道的响水船闸下游引航道为例,通过数学模型手段,研究引航道出口形态对泥沙淤积的影响.针对本河段除具有一般潮汐河段船闸引航道的淤积特性外,还由于引航道口门处有由鸡心岛阻隔形成东西两汊,而独具特性的状况.对4种方案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引航道口门形态对引航道的泥沙淤积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闽江口川石水道的水文泥沙特性及其内拦门沙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江口川石水道,口内段落潮流占优势,口外段涨潮流占优势,口门附近是落潮流优势向涨潮流优势转化的过渡地带.由于水流分汊、分歧、扩散、会潮以及盐淡水混合等因素的作用,口门附近水动力条件较弱.该水道在中潮位以下的低水时期泥沙运动活跃,河槽冲淤变化剧烈. 在川石水道的口门上发育着拦门沙,堆积体部分处在口内,部分处在口外,两部分堆积体虽然相连,在外形上是一整体,并统称为内沙浅滩,但是口内外堆积体的形成发育过程有明显的差别.川石水道口门上的拦门沙实原上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两个浅滩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5.
崖门口外围垦与潮汐水道稳定性分析及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河口围垦工程二维流场计算与上游河网一维计算联网的整体数学模型,解决了二维计算中围垦工程对口门外界水流的反馈影响,结合崖门出海航道围垦工程方案的数值计算,将P-A关系用于口外围垦与通航水道的稳定性分析中,对围垦工程可能对出海航道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6.
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Ⅱ-径流量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本序列上篇论文建立的理想河口数值模式,研究径流量和海平面上升对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的影响。在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口门内表层向海的流速增大,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减弱,滞流点下移。口门外侧向口门的密度流增大,上升流趋于增强。口门内盐水入侵减弱,口外盐度减小、冲淡水扩展范围增大。在口门上游北岸底层盐度下降明显,口门处南岸表层盐度下降明显。径流量变化对盐水入侵影响十分巨大。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拦门沙区域向陆的密度流增强,滞流点上移,表层向海的流动增大。口门内盐水入侵增强,口外盐度增大,冲淡水扩展范围减小。海平面上升对盐水入侵影响十分明显,北岸底层盐度增大尤为特出。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维浅海水动力模型和粒子随机游动模型,模拟了铁山港潮汐、潮流场,分析了湾内水体平均驻留时间的时空特征和物质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铁山港海水交换主要受潮汐控制,上层海水与湾外水交换率大,平均驻留时间为9.84d,下层海水为25.18d;腹大口小的海湾内湾顶水交换较慢,湾口和湾中水交换较快;落潮期水体交换速度明显快于涨潮期.采用单点中性粒子追踪公馆河入海处等5个较典型位置水体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北暮—营盘附近口门海域和石头埠沿岸水交换活跃,利于水体物理自净扩散;湾顶、白沙河和沙田均水交换缓慢,容易造成物质的沿岸堆积.  相似文献   

8.
辐射沙脊小庙洪水道口门形态演变及其水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40年来地形资料对比显示,小庙洪水道口门段存在北淤南冲的演变趋势,口门段北水道深槽不断萎缩直至消失,南水道则充分发展。通过对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和所建立的潮流数学模型,从动力的角度阐述了小庙洪口门各水道多年来冲淤变化的机制。研究表明小庙洪水道是受潮流控制为主的潮汐水道,水道近年来之所以表现出南冲北淤的状态,与口门水道内部潮流的性质有很大的相关性。北水道呈涨潮水道性质,中、南水道表现出落潮水道性质。南、中水道断面输沙量为净泄,北水道断面为净进,水道口门段悬沙存在“北进南出”趋势,悬沙运移的趋势与近几十年来小庙水道北水道淤积、萎缩;南水道冲刷、发展的态势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结合汊道水沙特性,在对长江八卦洲汊道现有整治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汊道整治工程数值模拟,并对不同整治方案及整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八卦洲汊道采用洲头鱼嘴向上游延伸整治工程,是有效实现汊道分流稳定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弯曲分汊河型兼具弯道与汊道的双重属性,河势变化主要表现为主支汊的周期性交替,但不同的弯曲型汊道实现主支汊交替的方式存在差异.本文以长江中下游沙质河床弯曲分汊河道为例,将弯曲分汊河型的主支汊交替归结为"原地易位"及"移位交替"两种模式,并探讨了不同交替模式的成因及主要驱动因素.结论表明:"原地易位"的微弯型汊道敏感于汊道系统外的扰动,分流区的水流特性是造就主支汊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移位交替"的鹅头型汊道格局则主要受制于系统内部各汊阻力的对比关系,各汊的发展态势取决于汊道的弯曲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1.
港口建设规模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按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运输系统中各种费用项目对货物转运费的影响程度,科学合理地选取费用项目,建立了港口规模优化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和各参变量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导出了港口最优规模必须满足的条件,给出了利用相对比较简单的“爬山法”寻求最优解的方法和具体步骤。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该优化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全面、求解更方便。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厦门港应该优先发展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改造小船泊位以提高其靠泊能力的港口发展战略,给出了2010年厦门港的最优建设规模,为厦门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运作需要一个完善的物流体系,这个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宁波一舟山港港口定位问题、贸易便利化问题和两港临港工业协调布局等问题.港口的定位是集装箱干线港和特色中转港,贸易便利化应以海关服务为重点,工业布局需要综合考虑两港的港口和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双进气道柴油机进气道的涡流比和流量系数对进气涡流调节规律的影响.在稳流气道实验台上,对两种典型的双进气道柴油机的切向气道、螺旋气道的进气流动特性和进气涡流调节特性进行试验,采用横挡板遮挡切向气道入口方式调节进气涡流.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涡流比和流量系数之间存在线性折中关系.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分析可知:在对柴油机的两个进气道进行匹配时,如果要拥有良好的进气涡流可调性,被调进气道流量系数应取较大值,涡流比应取较小值,不调节进气道的涡流比应取较大值.  相似文献   

14.
相同腹地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港口群的角度思考港口的发展与规划是当前港口规划的重要思路.作为港口规划重要依据的港口吞吐量预测也要从港口群的角度去计算.给出了从港口群角度分析预测群内各港口吞吐量的方法,即先采用常规的预测方法预测港口群的总吞吐量,再用层次分析法将这一总量分解到各港口.以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群为例,预测了嘉兴港2010年以前的集装箱吞吐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港口集聚扩散水平以及港口对区域经济的推动能力,需要有效区分港口群内各港口的能级梯度。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提出港口群能级梯度分布的测度算法。在此基础上得出影响港口能级的各层因素的因子分析比较,评价影响港口能级梯度分布的主要指标,对合理规划港口群及协同多港口之间竞合提供理论依据。并选取环渤海港口群作为研究对象,所得结果将为环渤海港口群的合理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处在四周由中低山环抱的福州盆地内的马尾港.避风防浪条件较好,又靠近福州市区,且淡水资源丰富,但扩建马尾港为深水港主要有三大不利条件:其一,它是福州盆地内两个最大的沉积区之一,从历史到现在,“港湖”的深广度都是在不断淤浅和缩小;其二,通海航道有六处碍航浅滩(拦门沙),前后两者均难以根治;其三,港区沿岸陆域狭窄,扩建大吨位码头,后方用地有限,相比之下,如在松下海港建大吨位的福州深水外港,其水陆条件则大大优于马尾港,若将马尾港与松下港结合,相辅相成,可形成一个内外港配套的整体,产生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李夫仲 《工程与建设》2008,22(2):184-185
城市发展与港口建设不相协调是目前许多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道难题.一方面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中转站,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将带动码头的建设,对码头的功能和吞吐能力要求也更高.文章针对巢湖港现状以及巢湖市的发展,简要介绍了巢湖港迁建是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以及新港区的建设与港口规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正起步建设的电子口岸是未来中国电子政府(CEG)发展的雏形,互联网络时代缩短了人们交往的时空间隔,模糊了地域和人文界限,也为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配合、政府与公众的联系沟通以及政府对企业管理服务创造了极好条件。为提高政府决策质量和办公效率,为加强政府政务活动的透明度和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提供了可靠保障,传统意义的政府管理模式正面临着变革与创新的挑战,电子政务距离我们不再太遥远,但现实与梦想间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解秋季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状况,并初步探讨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围填海工程的关系,本研究以2019年11月在该海域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2010年、2013年、2016年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情况。2019年11月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共发现浮游动物31种,平均生物量(湿重)为66.0mg/m3,平均丰度为35.8ind/m3,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平面分布基本一致,总体上呈近岸高、远岸低,港区内低、港区外高的趋势;调查海域的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薮枝螅水母Obelia spp.和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多样性指数为0.41—3.01,平均为1.61。综合分析2010—2019年4次秋季的调查数据,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比例有所波动,节肢动物所占比例先降低后升高,腔肠动物所占比例先升高后降低;种类数和丰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和丰度在波动趋势上与所在海域围填海工程的建设进展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但浮游动物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与调查海域围填海工程持续建设响应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