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叠加态光场作用下双光子J-C模型场熵的压缩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叠加态光场作用下双光子J—C模型场熵的压缩特性。数值计算表明,当光场为数态的叠加态时,叠加参数对与原子相互作用场熵的压缩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压缩相干态和真空态构成的相干叠加态光场与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熵的演化特性及粒子数反转效应,并与相干态和真空态构成的相干叠加态光场的场熵特性及粒子数反转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叠加态光场的场熵都随时间呈准周期变化,反转粒子数随着时间呈周期性的崩塌-复原变化.与相干态和真空态构成的相干叠加态相比,压缩相干态和真空态构成的相干叠加态与二能级原子的纠缠更强,反转粒子数随着时间变化所呈现崩塌-复原效应的周期变得更短.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叠加相干态的位置熵和动量熵的压缩特性,并运用数值方法计论了相干态强度、相位角和叠加参数对叠加相干态位置熵和动量熵压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叠加相干的位置熵和动量熵均可呈现压缩性,熵压缩度与相干态强度、相位角和叠加参数均有关系,相干态的相位角对场熵压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压缩态光场与V-型三能级原子依赖强度耦合系统场熵的演化特性,讨论了初始光场压缩因子和双光子跃迁失谐量对场熵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场熵的大小随初始光场压缩因子的增大而增大,较小时,场熵的演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随着r的增大而逐渐消失;失谐量Ω的大小对场熵值也有显著的影响,场熵值随失谐量的变化而呈现不规则的振荡。  相似文献   

5.
应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单模压缩相干态光场和偶极与偶极力关联的两个等同的耦合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场熵演化特性.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光场压缩因子、场与原子间耦合强度以及原子间耦合强度对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场的压缩因子影响量子场熵演化的振荡幅度;场与原子间耦合强度系数影响量子场熵演化的周期性;原子之间的耦合强度系数不仅影响量子场熵演化的振荡性,而且影响量子场熵演化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6.
第Ⅱ类多模叠加态光场的不等幂次差压缩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多模不等幂次压缩态的一般理论,详细研究了第Ⅱ类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场幅幂次不等的差压缩特性(即Nj次方X压缩特性),结果发现第Ⅱ类多模叠加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广义非线性二阶不等幂次Nj次方X压缩效应;发现了"奇异压缩"现象;说明这个多模叠加态光场是一种典型的多模非经典光场.  相似文献   

7.
研究真空态与相干态|α〉叠加态的熵压缩性质,并比较熵压缩与方差压缩的关系.研究表明:当权重b及相干态的振幅R取不同值时,叠加态的熵压缩和方差压缩分别满足熵测不准关系和海森堡测不准关系,且熵压缩比方差压缩能更灵敏地量度光场的压缩性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模不等幂次压缩态的一般理论,详细研究了第 类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场幅幂次不等的差压缩特性(即Nj次方X压缩特性),结果发现:第 类多模叠加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广义非线性二阶不等幂次Nj次方X压缩效应;发现了“奇异压缩“现象;说明这个多模叠加态光场是一种典型的多模非经典光场。  相似文献   

9.
二能级原子与单模光场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场熵演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二能级原子与单模相干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场熵演化特性;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光场的平均光子数、光场-原子之间的耦合系数g对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量子场熵随时间的演化呈现出周期或非周期性的振荡、崩塌与回复等现象,说明、g对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一对纠缠原子与相干态光场相互作用中场熵的演化特性.讨论了原子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光场强度与2原子纠缠度对场熵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强度增加使场熵的演化周期增大;初始光场强度增加,场熵平均值先增大后减小,振荡周期变大;场熵平均值随初始纠缠度增大反而减小,但振荡幅度随初始纠缠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讲述了有关焊接温度场与应力场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分析说明了为什么要用和能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的原因,并对《大学物理实验教程》一书上有关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和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13.
地球磁场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提出了一套地球磁场起源理论体系,包括:引起地球内部各相态粒子运动的动力理论、定律理论,粒子的运动起电理论、电生磁理论,磁场叠加、磁场倒转理论.其中,地球内部粒子的规律性运动、粒子起电、电生磁等为地球磁场起源的三个关键性理论.针对这三个关键理论问题展开阐述:描述了采用数理逻辑分析的导致地球内部粒子运动的动力与角动量守恒定律,采用实验分析结果的粒子起电双电层理论与流动起电电流,转引了成熟的电生磁理论的核心.提出了形成地球磁场的动力磁场与定律磁场概念及其磁场叠加的计算公式,论述了该理论体系下地球磁场倒转的模型,从而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地球磁场起源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应用隐显方向交替法计算了广东核电站海区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数值模拟是二维的在广东核电站正常运转情况下,预测附近海域水质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废热和低放废水排放海区后,放射性物质浓度的排放口周围水面积的4km^2以外海区已接近或低于天然本底值;温度差在排放口周围水面积约6km^2的范围以外已低于0.5℃对水生生物和周围环境不会发生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Macilwain C 《Nature》2006,441(7090):149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值迭代法和有限元法,对激光圆形镜球面谐振腔的光场分布及远场光束进行数值求解。采用Matlab编写了具备图形化用户界面(GUI)的功能全面的激光谐振腔模拟系统,系统可以选择和设置谐振腔类型及谐振腔参数等。系统运行后给出谐振腔内光场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渡越次数、腔镜上光场振幅和相位分布以及远场光强分布的三维图像。对输出镜反射率均匀分布以及输出镜反射率沿径向逐渐降低的激光谐振腔模式及远场光强分布进行模拟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输出镜反射率变化的激光谐振腔模式形成较快,远场光强分布更集中。  相似文献   

17.
 地磁场漂移不是孤立的,而与地球发电机制密切相关,是地球发电机制中的一个组成环节.笔者用《地球电磁场系统构成和运行机制》一文所建立的地电荷发电机制,对地磁场漂移运动进行了分析.从地磁场、地球运动对地电荷运行的微观与宏观作用,及其各物理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地磁场的漂移机理作了探讨,是对地球电磁场系统构成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阐释.由此构建了由地球运行、地电荷、地电流、地磁场、地电场、地内电磁感应电流、空间电场构成的地球发电机制,及其正交系统;探讨了地磁场西漂及漂移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冰盖下水流慢速流动时,大多数属于层流状态,尤其大体积水体流动时(如水库)更是如此。文章对层流条件下冰盖下输水时的N-S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分析了冰盖下的水流速度场和温度场,结果表明,在概化的边界条件下,水流速度场是对称的抛物线分布,水流的温度场与水深的4次方成比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耦合双原子与单模压缩真空场Raman相互作用系统场熵的演化特性,运用数值方法讨论了系统耦合常数对场熵演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量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除在物理学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空前影响外,对化学、生物学等一些自然科学学科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如此,其对社会科学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使人们在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及客观事物变化、对之进行哲学思考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经典物理学背景下决定性因果思维模式的桎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