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美国的北卡罗采纳州已经建成一座能从烟草中提取蛋白质的装置。它是在烟草中加入能分离蛋白质的物质,然后捣碎枝叶,经过滤后取其汁液,再加入能导致蛋白质沉降的物质,通过离心得到蛋白质,而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仍留在滤液之中。此种蛋白质可做成糕点和蛋白质添加剂,它无臭无味,烟草所剩下的固形物质,还可以做成卷烟,而且,它的有毒物质的含量已大大减少。从烟草中提取蛋白质,据统计每公顷平均可得  相似文献   

2.
仙鹤草中鞣质降低烟草中尼古丁质量浓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仙鹤草中鞣质成分在减少烟丝和烟气中尼古丁的作用进行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烟草制品中尼古丁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仙鹤草总鞣质、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烟丝中尼古丁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17.24%、26.44%和20.21%.对烟气中尼古丁的最大清除率为57.1%、69.7%和62.8%.仙鹤草鞣质成分具有降低烟草中尼古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以苯环为核的一类端胺基树枝状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树枝状化合物与Cu^2+络合反应条件改变的研究,得到了浓度,pH值对树枝状化合物与Cu^2+络合反应的影响关系以及树枝状化合物中各种氨基与Cu^2+的配位先后顺序.配合物的颜色与Cu^2+的浓度有关,随着Cu^2+浓度的增大,所得到的配合物溶液的颜色由淡红色到蓝色,颜色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4.
烟草中含有以尼古丁为代表的多种生物碱,其测定方法各异,其中电位滴定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准确等特点。本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几种国产香烟烟草中生物碱的含量为0.13~0.21%(以尼古丁计)。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新的锌-尼古丁配合物Zn(nicotine)2Cl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计算其振动频率.通过使用TD-DFT方法对标题配合物和尼古丁的自由配体的电子谱进行预测.计算表明,B3LYP/LANL2DZ法可近似模拟配合物与尼古丁电子光谱,配合物与配体有相似的电子迁移模式.荧光光谱测定表明,该配合物发出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6.
以PAN为原料,与羟胺溶液反应,控制反应时间分别为30min、40min、50min、60min、70min,制备不同转化率的偕胺肟纤维,不同转化率的偕胺肟纤维与Cu^2 反应生成不同含量的偕胺肟—铜配合物,用滴定方法测配合物中的Cu^2 含量,通过IR对配合物进行表征,SEM观察配合物纤维的表面形态,测定了不同含量偕胺肟—铜配合物断裂强度。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烟草中的亚硝胺含量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讨论了不同产地、等级的烟草中亚硝胺含量与石油醚、乙醚、二氯甲烷和乙醇萃取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亚硝胺含量与石油醚萃取物含量呈负对数线性相关,线性相关系数R2=0.837 1,而其余的则无显著相关关系.这些相关性的研究对于指导生产低危害卷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表油菜素内酯对烟草根系活力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Hoagland 完全培养液水培的烟草幼苗进行 BR 叶面喷施和浸根处理,以研究 BR 对烟草根系活力及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0.04ppm 或0.05ppmBR叶面喷施或浸根可提高烟草根系伤流量,提高根系伤流液中 P_2O_5和还原糖含量,增强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进而提高根系及叶片内尼古丁含量.  相似文献   

9.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Zn^2+,Cu^2+,Ni^2+和Co^2+与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及ATP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发现log β111与pk2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自由能关系,研究了三元配合物中配体间的疏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烟草的下脚——茎、叶梗及烟叶次品等含8—9%的烟碱和大量的纤维素。烟碱又称尼古丁,它是无色体,味苦辣,有强毒(其毒性和氢氰酸相似)。由此可见,烟草下脚的浸出液可用作杀虫剂,浸出滤液后的残渣可作生产纤维板的原料。烟草下脚的利用,其生产的成本并不太高,技术易于掌握,因此,它是产烟区或烟叶加工厂发展小型企业的良好途径。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将含铜试液调至pH=6.9,在流动注射分析体系中用装有PSC—OCA的微型柱对试液中Cu^2+进行在线富集,用0.1mol·L^-1硝酸洗脱柱上富集的Cu^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线测定.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pH=6.9时,吸附预富集时间为90s,富集流速为2.5ml·min^-1的条件下,然后用流速为2ml·min^-1的0.1mol·L^-1的硝酸洗脱,直接送入FAAS进行检测,对5μg·L^-1的Cu^2+标准溶液4次平行测定,精密度(RSD)为0.25%,这说明大孔纤维素能对Cu^2+有效富集,能够用于检测低浓度Cu^2+,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与钛酸正丁酯(Ti(OC4H9)4)间的醇解反应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并观察了Cu^2+的浓度、体系的pH值等参数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化材料中钛含量的增加,它们的比表面积随之增大.Cu^2+吸附实验表明:该类杂化材料确实能够吸附Cu^2+,而且不同比例的Si/Ti杂化材料对Cu^2+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该类杂化材料能够用于废水中Cu^2+的分离和回收,所以在废水处理等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pH值对水稻土Cu^2+静电吸附与专性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和CaCl2与HCl溶液的连续解吸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在pH值为2~6范围内pH值对Cu^2+的静电吸附和专性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过程土壤溶液pH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低pH值条件下利于静电吸附,吸附过程H+减少使平衡液pH值上升;高pH值条件下主要是专性吸附所控制,释放H+使平衡液pH值下降.所以土壤酸化可以增加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海泡石对复合重金属Cu2+、Zn2+、Cd2+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选择性,并通过XRD、IR等分析探讨了海泡石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海泡石对Cu2+、Zn2+、Cd2+的吸附顺序和富集系数顺序均为Cu2+>Cd2+>Zn2+,并且平衡吸附量随初始溶液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大;海泡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离子交换吸附及表面络合吸附。该研究证明海泡石具有较强的吸附复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可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废水及土壤。  相似文献   

15.
叶欣 《科技信息》2010,(21):J0037-J0037,J0052
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离子色谱同步分离及检测城市环境中植物样品中Cu^2+,Ni^2+、Zn^2+、和Mn^2+等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新方法。检测方法中使用了乙二酸一硝酸钠洗脱液进行浓度梯度洗脱,成功分离各金属离子,同时使用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方法检出限低(μg/L),校准曲线线性良好.能应用于检测植物标准样品及城市环境中的植物样品的重金属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16.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新型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结构经。HNMR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探针分子对铜离子的识别作用.实验表明,该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加入铜离子后,该探针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减弱,并且荧光发射强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通过荧光离子滴定实验对其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加入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如Al^3+、Ca^2+、Co^2+、Cr^3+、Fe^3+、K^+、Mg^2+、Na^+、Ni^2+、Zn^2+等),荧光强度没有发生变化,并且上述各种离子分别与铜离子共存时,对其没有干扰.结果表明,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高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17.
在pH 6.5的Na2HPO4-KH2PO4缓冲介质中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MAB)存在下,研究了2,3,7-三羟基-9-(3,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3,4-DHPF)与Cu2+之间的显色反应,以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新方法.结果表明:Cu^2+和3,4-DHPF形成2∶1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8 nm,测定Cu^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8×10^5L.mol^-1.cm^-1,Cu2+含量在0-1.2μg/5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拟定分析方法用于钢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Cu2+对鲁米诺-铁氰化钾碱性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Cu2+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线性范围宽等优点.测定Cu2+的检出限为8.0 10-10mol/L,线性范围为1.0 10-9~1.0 10-4mol/L,测定1.0 10-5mol/L Cu2+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n=8).  相似文献   

19.
王新红  戴兢陶 《实验室科学》2013,16(1):11-13,16
利用电池电动势测定方法,从温度和EDTA的浓度探究了Fe^3+/Fe^2+-EDTA体系及Cu^2+/Cu^+-EDTA体系的电极电势-pH关系图。结果表明,在Fe-EDTA体系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极电势和pH平台范围均呈现下降趋势;EDTA浓度为0.12mol·L^-1时平台区范围最大。在Cu-EDTA体系中,随着温度升高,体系的pH平台范围逐渐减小甚至消失,各温度间的电极电势差别增大;EDTA浓度为0.2mol·L^-1实验结果较好。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络离子的分布pH范围与文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水处理活性炭的超声波再生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水处理活性炭的再生,利用超声波处理技术,以甲基橙为有机化合物模型,进行吸附饱和木质活性炭的超声处理再生实验。结果表明,Fe^2+、Cu^2+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超声反应的脱色率。在pH值为1.0,温度为30℃,声能密度为180W/L,Fe^2+和Cu^2+的投加量为0.6g/L的条件下,超声反应30min后,脱色率都可达到9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