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凤尾菇线粒体DNA片段的克隆与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Sau3AI部分酶切的凤尾菇线粒体DNA插入质粒载体的pBS^+的BamHI位点,然后以凤尾基线粒体DNA为探针与重组质粒DNA进行斑点杂交,筛选到6个阳性克隆,选取其中2个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分别与来6个属的13个食用菌品种的线粒体DNA进行Southern杂交,其结果显示两探针能与所有测定的侧耳属品种的线粒体DNA杂交,并具多态性,但与其它属线粒体DNA只有不同程度的杂交,两探针中H4的杂交范  相似文献   

2.
环状芽胞杆菌(Bacilluscirculans)总DNA经Sau3AI酶切后插入到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1的BamHI位点,转化大肠杆菌后,在卡那霉素的平板上筛选到50个抗性菌落。从随机挑取的29个抗住菌落所分离到的质粒DNA经限制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表明,各质粒均有DNA插入片段,对29个样品进行卡那霉素抗性试验显示,抗性最高的可超过1000μg/mL这表明来自环状芽胞杆菌的某些基因启动子能在大肠杆菌中十分有效地启动基因表达,选取两个最大的克隆DNA片段BC3和BC6作为探针与B.circulansc-2.总DNA作Southern杂交,均获得杂交带。斑点杂交结果表明,这两个DNA片段来自不同的基因启动子。对BC6和BC3分别进行了限制酶谱分析,并绘制了限制酶图。  相似文献   

3.
以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的膜表面糖蛋白基因gp64作为探针,对经不同内切酶酶切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发现BamHⅠ酶切产生的4.2kb和7.6kb片段呈阳性杂交,经DNA片段回收,将4.2kb片段进行了克隆  相似文献   

4.
水稻广陆矮4号基因文库的构建及U2snRNA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广陆矮4号黄化苗总DNA经Sau3A部分酶切,回收12-23kb片段,经CIP脱磷后克隆于EMBL3载体,建立了水稻基因文库。以拟南芥的U2.2snRNA基因为探针,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到13个阳性克隆,经不同酶切鉴定,初步判断有8种不同的克隆,对其中一个克隆FDRGU2-3的重组DNA构建了物理图谱,U2snRNA的一个基因已经定位在该克隆中1.5kg的Sal-I-BamHI酶片段上。  相似文献   

5.
利用启动子探针型质粒pKK232-8从卡介苗染色体DAN的BamHI酶切片段中克隆到4个具启动功能的DNA片段,测定各重组子对氯霉素(Cm)的抗性,其中含3.3Kb外源片段的重组质粒pBCG2大肠杆菌转化子在LM培养基上对Cm抗性可达170×10-6g/mL,作了该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对pBCG2利用SalⅠ位点,亚克隆出4种部分重叠的具启动功能的DNA片段,这4种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BCG2-1,pBCG2-2,pBCG2-6和pBCG2-8,并分析了其中插入片段的大小及其转化子对Cm的抗性.将pBCG2-2的SalⅠ外源片段插入到分枝杆菌启动子探针型穿梭质粒pEQ3,获得一个可在卡介苗中表达lacZ基因的重组子pEB22.斑点杂交实验证明,具有启动功能的DNA片段来源于卡介苗的染色体DNA.结果表明克隆到一个对大肠杆菌和卡介苗均具启动子活性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6.
以光合细菌圆球状红杆菌Rhodobactersphaeroiodes的rbcL-rbcS基因为探针,与多能硫杆菌(Thiobacillusversutus)染色体DNA酶切谱带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到了rbcL-rbcS基因的同源序列,又以pUC9为载体,克隆了T.versutus染色体DNAPstI酶切片段,构建成T.versutus基因文库,并从这个基因文库中筛选到了含有RubisCO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SDLS-10,进一步对pSDLS-10进行了限制性酶切分析,作出了pSDLS-10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相似文献   

7.
以具有高吸H2活性的花生根瘤菌L8-3为出发菌株提取总DNA,经BamHI不完全酶切后,获得20kb左右的DNA片段,按Ish-Horowicz和Burke方法,与具有多克隆位点的CosmidpLAFR3克隆载体连接,经体外包装、转导E.coliHB101,在选择培养基平板上获得1万多个重组克隆子.随机挑选22个克隆子进行分析,其中19个克隆子携带外源DNA片段,平均长度为21.4kb,文库有效克隆子数和插入DNA片段均达到建库要求.PCR筛选和生物素探针杂交初步结果显示,重组质粒中所携带的外源DNA可能含有我们所需的吸H2基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牛血总DNA为模板,用PCR技术扩增牛α-s1酪蛋白基因的5'端3.6kbDNA片段和3'端1.5kbDNA片段的调控区序列,得到了相应的特异性扩增片段.用Klenow处理后,将两个扩增片段分别与经Smal酶切的pUC18质粒载体用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含有X-gal,IPTG和Amp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从白色菌落中提取质粒DNA,进行限制酶切鉴定.结果得到一个插入有1.3kbDNA片段的阳性克隆.对其进行部分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5'端缺失约170bp的牛α-s1酪蛋白基因3'端及下游区序列.  相似文献   

9.
兰属4种植物DNA指纹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JH-18·8寡核苷酸探针检测了兰属4植物基因组DNA中的酶切片段,获得了由10-11条分子杂交谱带组成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4.0-24.0Kb范围内,大红朱砂(A)的谱带数为10条,红蝉(BB)为10条,A×B→F12N=40(C)为11条,A×B→F12N=80(D)为11条,JH-12·8探针能与兰属植物基因组DNA小的简单重复序列形成杂交分子,表明兰属4植物基因组中存在同源的DNA片段,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兰扈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近缘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能够转化细菌和真菌的双功能质粒pDL1,与部分酶切的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基因组DNA片段进行体外重组。再用重组质粒DNA转化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的原生质体,在平皿上筛选抗新霉素的转化子,转化率达800转化子/μgDNA,由此在玉米黑粉菌中建立了糙皮侧耳的基因文库。随机选出15个转化子提取其DNA,以32P标记的neur基因酶切片段作为探针进行打点杂交,全部显示阳性,证明抗性菌落不是来源于敏感细胞的回复突变。以李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的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ases,简称CBH)CBHⅡ基因末端片段为探针,从阳性克隆菌株中提取DNA进行Southern转移并杂交,结果证明本研究已成功地克隆了糙皮侧耳纤维二糖水解酶CBHⅡ基因。基因的表达检测证明,克隆菌株具有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  相似文献   

11.
抑制性扣除杂交法运用了杂交二极动力学和链内退火优先于链间的原理,使原丰度有差别的单链cDNA相对含量基本一致,使非目的片段两端反向重复序列退火时产生“发卡”结构,不能与引物配对,从而选择性地抑制了非目的片段扩增。该方法假阳性率低,灵敏度高,在水稻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杂化轨道间夹角公式.通过计算讨论了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明确了区分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原子轨道的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的定义的模糊和不全面,论述了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的实质,提出了判断杂化轨道是否等性的直观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杂242(Triticumaestivum,cv.242)花药来源的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作受体;簇毛麦(Haynaldiavilosa)幼胚来源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经220μW/cm2紫外线照射30s作供体,用PEG法诱导融合,最后获得再生愈伤组织.对融合再生的4个最先长大的细胞系进行染色体,同工酶和RAPD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细胞系均为体细胞杂种,RAPD技术可作为小麦体细胞杂种早期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牦牛养殖业中现行的种间杂交种内不同亚种、品种间、品系间杂交改良的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适合于现行牦牛业杂交改良的发展思路及技术措施,为牦牛业的杂交与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一种简便、快速、可靠,同时又适合大量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测定的PCR检测技术,同时改进了转基因植物中总DNA提取方法,并且用窄缝转移杂交测定了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  相似文献   

17.
浅谈畜禽杂交的几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畜禽的几种杂交方式,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阐述了杂化方式与分子性质的关系,杂化方式可影响分子的键长;杂化方式影响分子的酸性与碱性;杂化方式也可影响分子键的强弱。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担孢子存活率及萌发率,比较了单双核茵丝的培养特征、生长速度,并进行了单核茵丝的配对杂交、杂交菌株的初筛试验。结果表明,香菇担孢子的存活率与萌发率随冰箱(0~4℃)保存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单双核茵丝的培养特征与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别,两者较易区分。单核茵丝的配对杂交得到了一株具优良性状的菌株。此菌株的菇产量较其双亲高2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