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探讨祖国医学耳穴贴敷按摩和耳穴贴敷结合散瞳等传统疗法治疗假性近视以及单纯散瞳治疗假性近视的疗效差异。方法:耳穴贴敷按摩结合传统散瞳治疗假性近视与单纯散瞳等传统方法治疗假性近视各取36例观察疗效比较结果:耳穴贴敷按摩结合传统散瞳疗效优于单纯散瞳传统方法和单纯穴位贴敷治疗假性近视的疗效。结论:耳穴贴敷按摩结合传统散瞳治疗假性近视的疗效明显较单纯散瞳和单纯耳部帖敷疗法的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2.
研究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选取甘肃省清水县中医院骨科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52例)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n=52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疼痛状况,有效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分析针对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的有效性。随机将医院收治的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9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34例患者实施单纯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针对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观察组胃炎患者治疗后的胃泌素水平、胃动素水平、生长抑素水平、中医症状评分、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参照组胃炎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对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促使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改善,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主要从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现状及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治法方药、配伍、选穴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特点及优势,总结其临床应用成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难治胃病之一,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运用穴位贴敷治疗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通过放免法测定,七鼠血浆胃动素(MTL)和血清胃泌素(Gas)的变化,揭示穴位贴敷对胃拈膜保护、营养和修复的影响,探索穴位贴敷疗法治疗CAG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医适宜技术(烫熨法联合耳穴埋粒)治疗胃息肉电凝术后胃肠反应疗效观察。选择在酒泉市人民医院新城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胃息肉电凝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质子泵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治疗组加用烫熨法联合耳穴埋粒,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胃肠道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烫熨法联合耳穴埋粒治疗胃息肉电凝术后患者胃肠道反应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适宜技术烫熨法联合耳穴埋粒操作简便,经济适用,降低胃息肉电凝术后患者所致的胃肠道反应,临床可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7.
探讨肌内效贴布结合弹力带分级抗阻训练对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采用肌内效贴布贴扎技术经过12周和24周贴扎以后,患者VAS指数得到明显改善,但NDI指数和肌力并未见显著性改善;采用弹力带分级抗阻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扎24周,比单纯弹力带渐进式功能训练和单纯肌内效贴扎,颈部VAS,NDI评分显著降低,肌力评分显著提高,说明综合干预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肌内效贴布结合弹力带分级抗阻训练和单纯弹力带分级抗阻训练对大学生颈型颈椎病干预效果明显,肌内效贴布仅对疼痛感减轻有效.  相似文献   

8.
经过文献资料查询、共现分析以及频次分析等文献资料计量学分析,探究中医灸法干预痹症的探究现状和热点,并应用临床随机对照探讨中医灸法在社区老人骨痹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搜索CNKI数据库中收纳的中医灸法干预痹症的有关资料,应用书目共现解析系统工具(BICOMB)与CytoScape3.7.1软件工具对高频率词汇展开共现剖析。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广西南宁市南棉社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葛社区及医院针灸推拿门诊和病房,满足膝关节骨痹寒湿痹阻型鉴定标准者60人,运用信封隐匿法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试验组采取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与结合艾灸方式进行诊治,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WOMAC评分表和SF-36评分表情况。结果表明:从CNKI数据库搜索到论文资料485篇,次数≥4的高频率词汇总共52个,总共包含134对共现关系和中医针灸方法关联,排在前两位分别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和强直性脊柱炎—督灸。同时经过临床随机对比实验探究得知,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结合艾灸诊治膝关节骨痹寒湿痹阻型病人,在改善老人痹症疼痛症状和日常生活功能方面,显著好于单一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进行诊治,而且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别(P0.05)。从而得出结论:灸法在治疗痹症的研究在1994年之后在我国开始兴起,针刺、艾灸、火针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是中医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同时在西方医学治疗的基准上,应用艾灸可显著改善老人痹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的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贴敷疗法(主要成分为白芥子)治疗小儿咳嗽病(痰湿咳嗽型)的临床疗效。将住院的60例小儿咳嗽(痰湿壅肺)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小儿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小儿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贴敷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等相关指标。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咳嗽(痰湿咳嗽型)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且症状缓解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收展膏外敷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规范治疗加用安慰药膏;观察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收展膏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心绞痛发作、心电图(ECG)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发作频率与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收展膏贴敷治疗可显著增强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效果确切,值得强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蒙医瑟布素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进一步证明此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披法、瘤胃内纳入法及脏器贴敷法,对2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显效15例(75%),有效4例(20%),无效1例(5%),总有效率95%.结论:此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医各证型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和评估及分析,初步探讨SF-36量表各维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F-36量表及一般资料信息表对64例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结果:证型构成中以寒湿痹阻型为主,其次为湿热痹阻型,考虑与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及饮食因素相关,治疗RA过程中应注重顾护脾胃.RA患者生存质量无论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中医各证型生存质量受损有不同的侧重面,在辨证施护的过程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总体生命质量普遍下降,应发挥中医辨证施治优势,加强健康及心理教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范东英 《甘肃科技》2016,(12):117-119
分析姜、药结合火龙疗法干预早期膝痹病疼痛的效果。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的早期膝痹病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诊疗规范的治疗方案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姜、药结合的改良火龙疗法。以痛疼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临床疗效评定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效果差异。姜、药结合改良火龙疗法,在缓解疼痛症状和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姜、药结合火龙疗法以姜作为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达到药物治疗有效血药浓度时间早、起效快,有利于减轻早期膝痹病疼痛,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观察四联疗法对寒湿瘀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将42例纳入标准的患者均给予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口服,配合散寒除湿、化瘀止痛之中药外敷,保留灌肠及物理治疗的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愈5例,显效27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6%;治疗前症状积分为:20.93±4.45,治疗后症状积分为:8.52±4.90,经t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四联疗法治疗寒湿瘀滞型慢性盆腔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手法加痹祺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病人80例,采用手法加痹祺胶囊治疗; 对照组病人80例, 只行痹祺胶囊治疗.经临床治疗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75%, 对照组为88.75%,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临床治疗证明:手法配合痹祺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见效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60例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方法将120例辨证为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结合常规西药)6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60例,治疗30天.观察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和各项症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能促进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有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南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运用针刺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比较两组疗效及各项指标的评分,探讨中医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的各项症状(眩晕、头痛、颈肩痛、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和心理及社会适应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7%)与治愈率(12.90%)均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7%)与治愈率(35.4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60例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方法将120例辨证为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结合常规西药)6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60例,治疗30天.观察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和各项症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能促进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有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传统穴+神阙、命门穴三伏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方案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咳喘三伏贴药饼贴敷在肺俞、定喘、风门、百劳、膏肓、天突、膻中穴;运脾开胃降气贴药饼贴敷在神阙、命门穴上。于初伏开始,每5日贴敷1次,贴满三伏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6个月后统计疗效;对照组胸背穴位贴敷同治疗组,神阙、命门穴未贴敷。于初伏开始,每10日贴敷1次,贴满三伏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6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控制显效率为72.5%,对照组控制显效率为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显效率为75.0%,对照组痊愈显效率为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传统穴+神阙、命门穴三伏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肯定,优于传统三伏贴,可以起到防治小儿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后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12、24、48 h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取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