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妇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阶段。精子细胞再经过精子形成过程成为精子。在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阶段,细胞核释放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分布于精原细胞和前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早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明显可见,并形成联会复合体。精子细胞之间存在细胞联系(桥粒)。赤点石斑鱼成熟精子的特点是细胞核圆形,核内染色质致密,没有核泡(核空隙)。精子尾部细长,横切面为典型的“9+2”轴丝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东方杯叶吸虫精巢和精子的超微结构及精子发生过程,并与体外培养成虫进行比较,提出一种精子结构模式图。精子的形成经历了由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发育等过程。精子细胞形成后,胞质突起形成一分化区,并发育成精子鞘,核向鞘中旋转、浓缩和迁移,两根鞭毛轴丝由鞘中基体发出;鞭毛为9+“1”结构。体外培养成虫尚有几种不正常的成熟精子,可作为体外培养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瓦氏黄颡鱼精巢发育及精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氏黄颡鱼精巢呈栉状分支,每一分支内部结构为叶型,精巢小叶由许多壶腹状的精小囊组成,精巢发育分为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期、精母细胞成熟期、精子细胞变态期、精子成熟期和精子退化吸收期,精子的发生和形成经历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到成熟精子的一系列过程,精巢后1/3的精巢尾区由上皮细胞构成,既无生精功能也无贮精作用,成熟精子在0.45%~0.55%盐溶液和pH7.5的弱碱性的自然河水环境中保持的活性最好,并具有相当长的寿命。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东方杯叶吸虫精巢和精子的超微结构及精子发生过程,并与体外培养成虫进行比较,提出一种精子结构模式图.精子的形成经历了由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发育等过程.精子细胞形成后,胞质突起形成一分化区,并发育成精子鞘,核向鞘中旋转、浓缩和迁移,两根鞭毛轴丝由鞘中基体发出;鞭毛为9+“1”结构.体外培养成虫尚有几种不正常的成熟精子,可作为体外培养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对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japonic)精子的发生动态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描述.精母细胞形态和细胞核形态变化特征性指标显示:日本弓背蚁精子发生过程总体可分为5个阶段:精原细胞时期、初级精母细胞时期、次级精母细胞时期、精子细胞时期和精子形成时期,最终成熟的精子通过交配活动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6.
孔雀鱼精子发生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卵胎生硬骨鱼孔雀鱼精子的发生进行了显微与超微结构研究.成鱼精巢呈肾形,腹面有输精管伸出,内部构造为小管型.孔雀鱼精子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变态精子阶段;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高尔基体和囊泡丰富;从精母细胞到精子细胞有细胞质不完全分裂现象;成熟精子头部较长,袖套部分长度是头部的2倍,直径与精子头部相同,线粒体多.鞭毛有侧鳍,其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  相似文献   

7.
塔形马蹄螺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形马蹄螺为雌雄异体,其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和输精管组成,没有交接器,也没有其他的附属腺体.精巢由许多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内有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输精管壁的上皮细胞游离面具有纤毛;精巢的发育具有季节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罗氏沼虾精子发生的全过程.观察表明:精原细胞较大,近卵圆形,核大而圆,染色质分散.初级精母细胞比精原细胞略小,染色质凝聚成块状,散布于核质中.次级精母细胞呈多边形,染色质致密,核膜双层,细胞质和核质问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精细胞近圆形或多边形,染色质较密集地均匀分布,胞质较丰富,有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内质网分布.精子分化早期,染色质向胞核的一侧移动,随着分化的进行,精细胞核逐渐拉长,变得弯曲.分化晚期,细胞质中出现许多膜片层结构,分泌一些碎细丝状物质,沿核的边缘向核凸起的一端推进,不断聚集、突起,最终形成具横纹精子的棘突.成熟的精子呈漏斗状,包括一个杯形的核和由其发出的一个横纹状棘突.  相似文献   

9.
对鳜精巢的组织学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鳜精巢呈叶型结构,由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成熟精子等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间质细胞、边界细胞、类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非生殖细胞组成.鳜精子形成过程,精细胞大致经历了鞭毛发生,核质凝缩及核位置的改变,线粒体迁移等过程.鳜成熟精子无顶体结构,头短而圆,主要为核占据,核凹窝发达,尾细长,具侧鳍,尾部轴丝为“9 2”结构.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透射电镜下研究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的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细胞中含有前顶体颗粒,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粒等多种细胞结构,线粒体,前顶体颗粒的数量较多,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前顶体颗粒逐渐汇集,愈合成顶体泡,顶体泡覆盖在细胞核的一端逐渐发育为顶体,线粒体则向顶体相反的方向移动,最后移到核后端形成4个较大的线粒体球;中心粒移到核后端由远端中心粒径形成轴丝,细胞核发生致密,形态发生变化,最后形成杯状的精子核,多余的细胞质被抛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发头裸腹溞的生殖腺进行组织学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发头裸腹溞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和雄性生殖孔组成.雄体的生殖细胞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时期;发头裸腹孤雌溞生殖系统由一对卵巢、一对输卵管和一对雌性生殖孔组成,根据卵母细胞核的大小及卵黄的累积情况等,将卵子的发生划分为4个时期: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母细胞期、次级卵母细胞期和成熟卵子期.发头裸腹溞生殖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相对的原始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解剖观察、石蜡组织切片及苏木精-曙红染色方法,利用显微镜照相获取图像,研究了斜纹夜蛾幼虫到成虫精巢的发育及精子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2个精巢在预蛹期开始融合,并在蛹期融合成1个;在成虫期,随着精子的排出,精巢体积逐渐减小;斜纹夜蛾雄性生殖细胞发育为有核精子和无核精子,2种精子的发生都经过精原细胞囊期、精母细胞囊期和精细胞囊期;精子的形成主要区别在于有核精子的细胞核有一个变形过程,而无核精子形成过程中不经过细胞核变形,且后期将细胞核丢弃.综上所述,有核精子的主要发育时期为6龄到蛹期,而无核精子的主要发育在蛹期.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精子形成以及利用生殖机理防治斜纹夜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将薄背涡虫(Notoplana humilis)制成石蜡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薄背涡虫的精巢可划分为6个时相,每个时相的生精细胞组合图像不同,精子发生先后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卵子发生先后经历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成熟的卵母细胞以及受精卵.对精子发生过程中各级生精细胞的特征以及卵子发生过程中各级卵细胞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波纹巴非蛤雄性生殖腺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波纹巴非蛤雄性生殖腺 (精巢 )由树枝状分枝的生殖泡囊、生殖管和输精管构成 .生殖管反复分枝成生精小管和末端膨大的泡囊 .雄性生殖细胞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等时期 ,精原细胞具有A型和B型两种类型 .对 113个雄性标本生殖腺进行观察 ,发现 10 4个雄性个体 ,9个雌雄同体个体 ,同时首次发现在波纹巴非蛤雌雄同体的同一滤泡中 ,雌、雄生殖细胞呈环形分层区域分布 .初步讨论了雌雄同体现象与性转换现象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5.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毛蚶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行为,结果表明,精原细胞期,胞质中线粒体分布较为分散,数量较少,初级精母细胞期,线粒体较低中分布于细胞的一端,数量较多,次级精母细胞期,线粒体数目开始减少,但体积增大,精细期,线粒体融合成数个大的线粒体球并迁移至细胞核的后端,与此同时,由溶酶体形的顶体囊迁移至细胞核的前端,线粒体主要参与精子中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黄脸油葫芦雄性个体精子发生过程中类c-Myc蛋白的表达。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精子发生中类c-Myc表达进行定位。结果发现类c-Myc蛋白在精母细胞上为弱表达,精子细胞上有较高水平的表达,精原细胞及精子上没有表达。结论类c-Myc蛋白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对于维持黄脸油葫芦精子的成熟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皱纹盘鲍精巢及精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皱纹鲍精巢和精子的结构,生精细胞通过基膜着生在分枝的结缔组织上,由基底部向精巢腔增殖。观察到5个阶段的生精细胞。精子可分为头部、中段和末段3部分,头部由顶体、顶体上腔和细胞核组成;中段由中心粒、线粒体和核糖体组成;末段细长,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18.
Anderson MJ  Dixson AF 《Nature》2002,416(6880):496
In animals with multiple-partner mating systems, the gametes of two or more males must compete to fertilize a given set of ova. Here we show that the volume of the midpiece in individual sperm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primate species in which the females mate with multiple partners, and in which males have larger testes in relation to their body weight, than in those species that mate with only one partner and have relatively small test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xual selection by sperm competition has influenced the evolution of a specific component of male-gamete morphology, the volume of the sperm midpie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