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栉孔扇贝精子形成中的核变化与顶体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栉孔扇贝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核变化与顶体形成。在次级精母细胞时期,胞质内出现致密的前顶体颗粒;精子形成早期,前顶体颗粒融合、增大后逐渐成为前顶体;最后,前顶体覆盖在细胞核的前端形成锥状的顶体,与此同时,细胞核发生致密,体积逐渐缩小,由圆球形变成长柱状的精子核。  相似文献   

2.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厚颌鲂精子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光镜下厚颌鲂精子全长(35.57±1.94)μm,头长(2.16±0.19)μm,尾长(32.42±2.33)μm;透射电镜下精子可分为头部、中片和尾部3个部分.头部近圆形,无顶体,主要结构为细胞核;细胞核内有核泡,核泡内可见电子致密物质;头部后端有1个深约细胞核长度1/3的植入窝.中片由袖套和中心粒复合体组成;袖套两侧接近对称,内含线粒体和囊泡;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中心粒间体和基体组成,三者呈"■"形排列.尾部鞭毛细长,具"9+2"微管结构,有囊泡和侧鳍.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红鳍东方Tun精子形态的超微结构:红鳍东方Tun表子分头部和尾部等两部分。头部似炮弹状,无顶体;核内有空隙,空隙中有或无少量电子致密小颗粒:细胞膜与核膜间的原生质有向外鼓起的单个小液泡;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由近端中心粒、中心粒间体和基体等组成。袖套位于核后端,内含7-8个环列的线粒体球。尾部近端部分鞭毛的一侧有小囊泡群聚的囊泡鞘;远核部部分有侧鳍;胞鞘和侧鳍与轴丝的中央微和同在“Y”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北京鸭的精子发生过程。初级精母细胞有一个分化的过程,其细胞核的顶部上方有一个由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组成的高尔基区,这一区和核内染色体的出现有明显的位置相关,并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而分散。观察了精细胞变态过程中细胞核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探讨了由高尔基体形成顶体、由远端中心粒和线粒体形成中段、由远端中心粒的未端形成尾丝的过程。发现包围细胞核的微管随着精子的发育而层数逐渐增多,此微管系统的变化与精子头部核的定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透射电镜下观察长江华溪蟹精子形成的过程。早期精细胞中发现有典型的高尔基体形成前顶囊泡,前顶体囊泡融合形成PAS阳性顶体囊泡;后期精细胞在头帽相对一端的顶体囊泡中央发生凹陷形成PAS阴性的中央管;成熟精子的染色质呈出现网结纤丝状和致密块状。  相似文献   

6.
合浦珠母贝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报道了透射电镜下合浦珠母贝精子发生过程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描述了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中心体(鞭毛),顶体泡和细胞核的演变过程。精子细胞核内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精子核呈圆桶状,圆形的顶体泡迁移到顶体部位后变形成为圆锥形顶体。合浦珠母贝精子经过精度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最终发育成为成为成熟的精子,成熟的精子由头部(长约2μm),中段(长约0.68μm,宽约1.6μm)和尾部(长约50-60  相似文献   

7.
应雪萍 《河南科学》2004,22(5):641-643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锈斑蟳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这类精子呈不规则的扁球形,无鞭毛,精子由球形的顶体、核杯及辐射臂组成、顶体结构复杂,包括头帽、顶体管与顶体囊,顶体囊包绕在顶体管的中央管周围。顶体被杯状的核包裹,仅头帽露于精子表面。中心粒、线粒体及少量的其它细胞器出现在核杯中。精子的表面有由核外突形成的辐射臂约2条。  相似文献   

8.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泥蚶精母细胞与精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精母细胞时期,胞质中线粒体呈极性分布,高尔基体结构典型,染色质多数团块状、少数颗粒状分布于核质中;精细胞时期,胞质中线粒体数目较少,基质电子密度高,并逐渐迁移至细胞核的后端,参于精于中段的形成,核内染色质从粗团块状→颗粒状均匀分布→高电子密度的均质体;初级精母细胞发育至后期精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及核的体积各期依次变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国血蛤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血蛤的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部和尾部构成.精子头部由顶体、亚顶体腔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圆锥形,电子密度比较均匀,顶体长度约为细胞核长度的5/8;亚顶体腔内含有中等电子密度物质;细胞核呈圆柱形,核长度为(1.36±0.05)μm,核宽度为(1.24±0.07)μm(n=42).精子中段由4个近椭圆形的线粒体和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鞭毛为典型的"9+2"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锈斑虫寻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这类精子呈不规则的扁球形,无鞭毛,精子由球形的顶体、核杯及辐射臂组成。顶体结构复杂,包括头帽、顶体管与顶体囊,顶体囊包绕在顶体管的中央管周围。顶体被杯状的核包裹,仅头帽露于精子表面。中心粒、线粒体及少量的其它细胞器出现在核杯中。精子的表面有由核外突形成的辐射臂约2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峨眉腹露蝗 Fruhsforferiola omei(Rehn et Rehn)精子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其中心粒侧体呈片状结构,线粒体衍生体纵脊数目为3~4个,精子形成过程中轴丝及线粒体衍生体周围有一定数目的微管分布,这些特点构成了与其它蝗虫精子超微结构相区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妇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阶段。精子细胞再经过精子形成过程成为精子。在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阶段,细胞核释放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分布于精原细胞和前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早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明显可见,并形成联会复合体。精子细胞之间存在细胞联系(桥粒)。赤点石斑鱼成熟精子的特点是细胞核圆形,核内染色质致密,没有核泡(核空隙)。精子尾部细长,横切面为典型的“9+2”轴丝结构。  相似文献   

13.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毛蚶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行为,结果表明,精原细胞期,胞质中线粒体分布较为分散,数量较少,初级精母细胞期,线粒体较低中分布于细胞的一端,数量较多,次级精母细胞期,线粒体数目开始减少,但体积增大,精细期,线粒体融合成数个大的线粒体球并迁移至细胞核的后端,与此同时,由溶酶体形的顶体囊迁移至细胞核的前端,线粒体主要参与精子中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野生大豆根尖中柱鞘细胞脱分化的超微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大豆根尖成熟区的中柱鞘细胞在自然条件下即会发生脱分化。通过研究此类脱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揭示出:在中柱鞘细胞发化过程中,细胞由相对静止到活跃活动。细胞核膜向核基质深度凹入,形成数量不等充满细胞质的凹陷,胞基质和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内质网形成的小囊泡深入凹陷中。脱分化的细胞核膨大,核膜上核孔密集分布,核周围聚集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大量的核糖体,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入卵过程中太平洋牡蛎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精子入卵过程中太平洋牡蛎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精子入卵过程分为4个时期:顶体反应期、穿卵前期、穿卵期和融合期。顶体反应期,精子顶体物质释放,顶体致密部分向外延伸,形成1层保护膜,亚顶体腔开始向顶端突起;穿卵前期,亚顶体腔前突形成顶体锥,并向卵膜释放亚顶体物质,精子外膜后移;穿卵期,精子核及线粒体进入卵膜形成的受精锥,线粒体数量减少,顶体突消失,精子外膜和尾部脱落;融合期,精子核进入卵内与质膜融合,核解体。  相似文献   

16.
似刺鳊鮈精子的超显微结构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健壮无伤的似刺鳊鮈亲鱼进行人工采精,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其精子超微结构,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对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① 似刺鳊鮈精子由头部、中片和鞭毛组成。头部近圆形,主要结构是细胞核,核前端无顶体,核中染色质致密均匀,后端有植入窝;中片的袖套与细胞核相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囊泡;尾部细长,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② 似刺鳊鮈精子活力较适宜温度为20~28 ℃,温度为24 ℃时精子寿命最长,为1 900 s;较适盐度为5‰~8‰,盐度7‰时精子寿命最长,为1 350 s。  相似文献   

17.
水胺硫磷对草地贪夜蛾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电镜观察表明?400ppm水胺硫磷药剂处理草地贪夜蛾细胞30min时,线体内膜上的嵴开始部分离解,细胞内空泡、囊泡明显增多,该药剂处理1h后,细胞核周腔开始部分膨大,核厝部分离解;随着药剂处理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内膜上的嵴渐渐消失,整个线粒体形成双囊体状结构,最后,有的线粒体解体,该药剂处理9h后,部分细胞的核膜完全溶解,核质散逸到细胞质中,上述结果表明,水胺硫磷不仅具有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酰酶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果蝇幼虫唾腺细胞在分泌周期过程中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演进规律及这两种细胞器共同组成一个典型的“液泡区”(即高尔基区)。论证了在此高尔基区内的液泡直接酿造形成酶原颗粒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高尔基区的线粒体并不直接参加酶原颗粒的形成。在酶原颗粒形成过程中,唾腺细胞的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仁变形并移动,而且在核仁中出现“核仁小泡”,数目可由一到七个。变形虫状的核仁向核模逐渐移动,与线粒体及细胞质仅相隔一层极箔的核膜。双方可能通过核膜进行着某种“化学贸易”。核内巨大染色体与核膜紧密地接触,在其末端或侧面,靠近核膜处,有“染色体小泡”的出现与消失的现象,甚至还有些“染色体小泡”穿过核膜外移到靠近核膜的细胞质内的现象。这些现象在核质关系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这些“核仁小泡”的DNA化学特性,应用孚尔根核酸反应得到了证实。并且讨论了这些核仁小泡的生理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皱纹盘鲍精巢及精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皱纹鲍精巢和精子的结构,生精细胞通过基膜着生在分枝的结缔组织上,由基底部向精巢腔增殖。观察到5个阶段的生精细胞。精子可分为头部、中段和末段3部分,头部由顶体、顶体上腔和细胞核组成;中段由中心粒、线粒体和核糖体组成;末段细长,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20.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在离体细胞内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侵染家蚕胚胎细胞系Bm-21E-HNU5,对受梁细胞的超薄切片做电镜观察,在攻毒后120h的受梁细胞核内开始发现病毒发生基质、核衣壳和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以出芽方式通过细胞核膜排出核外,攻毒后,144h蒴状体所在囊膜和细胞核中可见大量小膜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