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政治、语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探索构造"Ukish"一词的必要性;从形态学中构词法的角度探索构造"Ukish"一词的可行性."Ukish"一词的构造将加强北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英格兰人、威尔士人对英国的身份认同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英国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2.
网络与报刊的频繁使用让"犀利哥"、"数学哥"、"被子哥"等"xx哥"词迅速蹿红,这些词,或旧词新义,或新词新语新意,对当今社会语言的使用产生了种种影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xx哥"词族现象,可从中看出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X客”词族的出现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与研究,研究者们从各方面对“x客”展开了探究。当前.“x客”词族处于发展之中,“x客”的构造、功能、形成原因、”一客”的类后缀身份、模因论等都有一定的讨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南宋初期抗战派词人的"以文为词",是继词的"雅化"(相对于艳化)、"诗化"(相对于俗化)、"刚化"(相对于柔化)之后进一步的改革,即词之"文化"(相对于律化)。陈亮的词深受其政论的影响,甚至把给皇帝奏议中的政论语言直接写入词中,在词中直接抒发抗金北伐的宏志大愿,表达炽烈的爱国情感,充满了激昂的雄辩和政论的色彩。这就使词体之"文化",较辛弃疾等人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以2009年第6期《中篇小说选刊》为语料,选取并分析了其中的类词缀、离合词和"干吗"类疑问句三个语法问题。通过对语言现象的分析,认为语言的语法构造是语言诸要素中最具稳定性的一个要素,但它也会逐渐发生变化,以语言现象作为催化剂,逐渐改进和改正自己的规则,促进语法系统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网络上广为流行诸如"讨厌"表示"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等汉语拆词扩展现象,除却社会因素,语言自身的发展也对这种现象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拆词扩展现象与离合词、聚合词、委婉语、秘语、缩略语以及常用修辞格的比较中得出两者的相关点,从而窥见拆词扩展现象的产生和流行中所存在的合理性,给予这种现象一个比较合适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张静 《科技资讯》2012,(16):220-220
我们生活的世界与色彩是密不可分的,绿色是每个民族的基本颜色。因为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的视觉感知基础上的,因此"绿"在英汉语言民族中的视觉感知和认知反映就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汉英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差异,同样一个颜色词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甚至天差地别的意义。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汉英颜色词之间文化内涵上的共性与个性,并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语言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规律,有利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翻译、教学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孙东平  杨忠辉 《科技信息》2010,(29):190-190
"投资"这个商品经济领域的专有名词随着市场经济的极大发展在日常言语生活中日益扩展开来。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视角来观察这一改变,主要围绕"投资"现象描述;"投资"一词演变语言理论概括;"投资"现象产生的社会基础;"投资"现象反映出来的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现象的本质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古琴"一词最早见于北周庾信的诗《幽居值春》,而到了唐代"古琴"已是常见之词,后沿至明清而不绝。"古琴"一词蕴含着诸多文化因素:有社会变迁的缘故;有文学与语言的发展变化;有古琴自身历史发展的原因;更有其它中外乐器不断交流冲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洁 《安徽科技》2010,(11):49-50
"住宅产业化"就是以工业化生产方式进行住宅建设,促进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升住宅产品的整体建设品质,提高住宅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住宅生产建设能耗,推进节能、环保、低碳的居住新模式。住宅产业化这个词最早是由英国人提出来的,被发达国家接受、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发达国家房地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美国模式"、"日本模式"等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1.
颜色词因其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而言,颜色词所蕴涵的寓意不尽相同。本文分析了颜色词"红"在汉法两种语言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力图更好地促进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尹守军 《科技资讯》2012,(33):255-255
交互式书籍装帧设计为人与书之间建造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读者不再单方面地接受书籍所传递的信息,而是以一种对话的形式融入到书籍内容中,进行信息交流,读者身份从单纯的"读者"转变为"参与者"。  相似文献   

13.
Black是诸多英语颜色词中的一个,它的汉译是“黑色”。就象其它许多颜色词一样,它被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在运用范围上,Black可说是首屈一指,是最活跃的一个颜色词。英国人在运用Black一词的方法上与中国人运用“黑色”一词有时是相似的,有时却截然不同。本文拟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来谈谈Black一词在含义和用法上与汉语“黑色”一词的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色彩语言的文化符号意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语言是人类社会中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积淀的结果。通过"黑""白"两个颜色词分析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变迁过程,可以看出颜色词不仅反映语言表面的意义,而且反映了语言的宗教内涵。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其相异之处主要是由宗教、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决定的。其中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是主要原因。对色彩语言的研究需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历史的比较,而不能从语言的表面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Chinglish"即"中国式英语",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对英语语言的"错误"运用,例如口语中的中国口音、根据中文语法构造的句子、使用由字面意思直译的中文习语等。然而,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式英语"不仅仅体现出语言本身的问题。正如Levin(1993)所指出的,文化中没有对或者错,只有差异。因此,笔者认为"Chinglish"作为一种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因素的社会现象,更应该从文化视角进行探究。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启霞 《科技信息》2011,(13):540-540,799
在香港在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地历史里受到英国非常大的影响,香港粤语里掺杂了很多的英语词汇,这似乎已经成为香港人的语言习惯。但随着1997年的回归,香港与祖国的交流日渐频繁,对普通话运用的重视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在香港这片特殊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本文尝试以后殖民理论的观点,探讨香港粤语与英语的混用现象及"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  相似文献   

17.
郦道元在《魏书》中被列入酷吏一列,后人多认为是由于郦氏实行暴政和魏收人品等原因造成。从"酷吏"一词的语言文化角度看,应该是"严正冷酷"之吏,而不是"残暴"之吏,郦氏并非后人认为的暴吏,魏收亦没有丑化郦道元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语音识别系统中,Trigger模型作为语言模型的一种,用于描述长距离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然而以往的Trigger语言模型多是针对单个词的模型,本文借鉴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发现的Apriori算法,利用效率比较高的FP-树算法产生多词Trigger对,由此构造多词Trigger对语言模型,这种模型能够更多地利用历史数据,弥补了传统N元文法语言模型描述距离小于N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引介"词义透明"这一概念,反证商务语境中英语词义存在的"假性透明"语言现象,并将"假性透明"术语运用于论述一般用途英语词汇对商务英语词汇习得的负迁移。以财富期刊网2 000多个商务英语语词为语料,依据商务英语的特点和学生常犯的错误,将商务英语中容易造成词义"假性透明"的语词分为假朋友、多义聚合和词化表达3类。认为"假朋友"是两种语言或同一语言不同变体中,形式相同,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词或词组;指出词化表达凸显了商务英语简洁高效的语言特点,但其整体义不是单个词义的累加,应作为商务英语词汇习得显性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朴丽莉  南成玉 《科技资讯》2012,(11):223-223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随处可见由颜色词参与构成的合成词(派生词和复合词)。复合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合成一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中。因此本文把英语颜色词"red"和汉语颜色词"红"构词的复合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red"和"红"构成的复合词外部结构形式,试图发现英语"red"和汉语"红"作为基本颜色词在与其他构词成分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规律,尝试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