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区为一喀斯特流域,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特征:双重含水介质,不闭合流域边界,二元结构的水系。根据地貌瞬时单位线的概念和方法,划分河系为3级河网,用瞬时单位线法模拟喀斯特水过程。  相似文献   

2.
淮安市龙王山水库流域洪水预报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计算流域的产流以及分水源及蒸发等的计算,并用变动雨强瞬时单位线计算流域的汇流,用坐标轮换法优选模型的参数,将此方法应用到龙王山水库流域,取得了比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
流域基本单元汇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导了V形基本单元的面积-时间曲线,即得到了其地貌瞬时单位线,继而求出其时段单位线,再与净雨卷积,即可求得流域基本单元的汇流过程.以星丰流域为例,进行了流域基本单元汇流计算,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流域汇流理论的发展,必将在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洪水预报、水污染防治以及湿地生态保护等方面表现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流域地貌产流机制与产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貌系统的观点[3],把喀斯特地貌形态特征作为影响流域产流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较深入地探讨了流域地貌产流机制、产流模式、产流面积及其产流特征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喀斯特流域径流试验场实测水文资料,验证了文献[12]提出的喀斯特流域地貌产流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为无实测水文资料的中小喀斯特流域的产流量预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流域汇流的等流时单位线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等流时线方法的固有缺陷,它计算出的流量过程线难以达到需要的精度.本文使用分布式瞬时单位线的思想来改进等流时线方法,将产流场和传播场结合起来,使用纳什线性水库模型为每一个等流时面积建立各自的单位线,以描述河槽调蓄对径流的作用,弥补了等流时线法的缺陷.同时它利用一组线性水库之间的相似关系,缩减建立单位线所需的参数,继而建立等流时单位线.该方法可以便于根据流域下垫面特性和径流进行参数调节,最后找到适合该流域的参数.等流时单位线方法用于白溪流域五场洪水的实际计算结果说明,它可以较好地综合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的优势,改进计算的精度.等流时单位线法是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的有效结合,方法中各参数能够较容易地与实际物理模型相联系,更有利于应用在缺乏资料的流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流域蓄泄关系和霍顿地貌律,讨论了基于串并联线性水库原理的流域汇流模型,导出了一,二和三级流域的瞬时单位线,并初步论证了这种理论模型的精度。作为这种模型的应用,本文还提出了计算降雨分布不均匀清况下的洪水过程线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还附了一则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7.
闸坝工程的大量修建,严重影响了流域水文情势和水循环过程,天然状况下流域汇流单位线已无法适用.本文在传统Nash瞬时单位线将流域对洪水的调蓄视为n个线性串联水库出流的基础上,考虑闸坝工程对洪水过程推移和坦化的影响,通过添加与前n个水库不同的第n+1个虚拟水库,等效模拟闸坝工程对洪水过程的调蓄作用,提出了适用于闸坝影响下的流域汇流单位线,并应用于闸坝影响突出的淮河流域洪水预报.研究表明:相比传统Nash单位线,该方法能显著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对洪峰流量和退水过程的模拟效果改进尤佳.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发展了单位线理论,拓展了单位线适用范围,提高了闸坝工程影响下的洪水预报精度,为研究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无资料流域的水文预报一直是现代水文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大断面测量资料和圣维南方程组相结合的方式推导恒定流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在实地调查测量获取河道特征水位的情况下,利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反推特征流量指标。结合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瞬时地貌单位线理论,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坡面流速水力学公式,在推导出雨滴流路长度分布和雨滴汇流速度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算出流域瞬时地貌单位线和时段地貌单位线;提出了洪峰流量达标频次阈值指标,在降雨一定的前提下,随机分配雨量过程,采用时段地貌单位线进行汇流模拟,当模拟洪峰流量大于特征流量的频次处于阈值范围内,则认为此降雨值为特征流量相对应的特征雨量值。经过吉林中小河流21个控制断面的推广应用,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流域尺度与枯水流量初步研究——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贵州省境内近70个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研究对比了喀斯特流域和非喀斯特流域因流域尺度差异引起的枯水流量特征的变化,并指出喀斯特流域的盈、亏水类型不仅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且与统计的时间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对枯水径流特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文地貌流域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与枯水径流的关系,并作枯水流量频率分析计算,按地貌形态组合类型把流域分为喀斯特流域、喀斯特化流域和非喀斯特流域3种类型,初步建立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对枯水影响的回归方程并检验,揭示喀斯特地区枯水径流的规律,为分析和预测枯水径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考虑广西岩溶峰丛流域产流物理机制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岩溶峰丛流域雨洪产流的系统模型.模型中用产流系统→子系统→单元的嵌套系统结构,照顾了岩溶峰丛流域不闭合的特性以及产流损失无上限的特性,用产流损失需水概念推出e指数型产流计算公式及各参量计算方法.本文还通过个例计算,检验模型应用效果;通过不同方案计算成果对比表明,本模型的计算合格率有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3S”技术集成在喀斯特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3S”技术集成引入贵州喀斯特发育研究,以平坝多缤洞流域区为试点,通过计算机系统及相对应的软件平台支持和外部设备,使数据采集、更新,控制点的定位和专题地图的制作以及统计分析作自动完成,从而得出该地区喀斯特发育与演化的规律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尺度转换的数字水系提取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辨率DEM提取数字水系精度不高,不能满足水文模型建模需要。在Mark和O’Callaghan提出的坡面径流模拟算法提取水系的基础上,将高分辨率栅格的流向分配至低分辨率栅格内,采用向量运算法则和栅格最大集水面积法,通过流向的聚集过程判断低分辨率栅格的流向,进而将高分辨率DEM提取的数字水系转换成低分辨率栅格水系,并在洣水等5个不同流域加以应用。研究分别采用水系密度和流域宽度分布两项指标对尺度转换后水系与提取的各种尺度水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对于平原区水系提取及山区水系提取都有较好的适应性,转换后水系与实际相符,满足水文模型建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SWAT模型的原理,基本结构、运行方式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结合粤北连江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基本特征.探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在连江流域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钟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2):6544-6548
选用SRTM DEM(90m)数据,利用Arc Hydro Tools分别实现了浙江八大水系(除运河流域)的边界提取和流域划分。通过计算流域的相关水系因子(如流域面积、流域周长、流域平均分支比等),以及与1/25万数字水系河网的比较,进行提取水系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流域面积是反映水系提取精度的重要指标;其他因子反映较小。同时,应用SRTM DEM数据提取水文特征具有较高的精度,显示了其在更新水文研究基础数据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流域水系分形、分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非喀斯特水系的分形研究及喀斯特水系特征分析 ,提出对喀斯特水系的分形研究可从其三维空间的发展状态 ,从其地表、地下两个水系的能量、物质等临界交换高度来构架数理模型 ,研究其分形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17.
论鄂西南岩溶洞穴发育与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鄂西南利川市东北部岩溶洞穴体系上、中、下层状溶洞发育状况,论述了其发育过程与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关系,在间冰期时形成水平溶洞,在冰期时形成垂直溶洞,二者互相贯通,形成了岩溶洞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