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已达成熟期的马尾松种源生长与材性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筛选适合在安徽省六安市及类似立地区域推广的速生且材质优良的纸浆材种源。【方法】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国有林木良种场的38年生(成熟林)马尾松55个种源为试材,测定其胸径、树高、管胞长度及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进行生长与材性联合分析。【结果】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在种源水平上均差异极显著(P<0.01)。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3.02%~58.61%、5.56%~28.16%;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665 7、0.558 9、0.616 9、0.996 3、0.965 6、0.739 3和0.823 3。相关性研究表明:生长性状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经度相关不显著;材性与经纬度均相关不显著,但表现出局部的变异规律;生长性状间相关性高于生长与材性间相关性;微纤丝角从髓心至树皮总体随着龄级的增大而减小,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和宽从髓心至树皮总体随着龄级的逐渐增大而增大,变化幅度随着龄级的增大而减小。通过综合指数选择出5个综合性状优良种源,其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与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3.69%、5.72%、15.12%、7.05%、-1.12%、0.17%和-6.46%。【结论】成熟林马尾松种源间差异显著,并且生长性状存在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变异规律,材性与经纬度不相关,对其进行纸浆材生长与材性联合选择具一定潜力,可为纸浆材马尾松良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火炬松种源木材管胞特征值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南省进行的1983年耐寒火炬松、1984年一般火炬松两批种源试验结果表明:(1)种源间木材管胞长度、宽度、直径、壁厚、腔径比、长宽比、壁腔比等7个性状特征的差异多不显,种源内7个性状个体间的变化大于种源间差异;(2)火炬松种源原产地地理气象因子与上述7个特征相关分析显示仅管胞长度、长宽比存在着微弱的地理变异模式;(3)两批种源年轮宽度与管胞长度、长宽比、壁厚、壁腔比呈微弱的负相关,与管胞直径、管胞宽度、管胞腔径此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基本密度与管胞宽度、直径呈负相关,与壁厚、壁腔比呈正相关,年轮宽度与其对应的基本密度呈显的负相关,说明种源生长快或种源内个体生长快的原因除细胞分裂速度快、细胞数目增加外,很大程度上可归因子管胞直径、管胞宽度的增加,而胞壁厚度却没有相应地按比例增加,导致了木材密度减小。因此,应对工业建筑用材材质改良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目前收集的濒危树种降香黄檀种源的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为广东地区降香黄檀造林提供优良种源。【方法】 对广东省阳江市11年生降香黄檀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观测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心材比率,在生长和材性性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依据聚类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进行早期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 8个种源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材积和心材比率在种源间的差异最大。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 < 0.01)水平,其余3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 0.05)。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心材比率与胸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降香黄檀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主要受种源地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影响,来自年降雨量较少、气温较低地区的降香黄檀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量较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大,心材比率也较高。依据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将8个种源大致划分为具有明显地理格局的两类:一类为东部沿海种源,另一类为中西部山脉种源。 【结论】 降香黄檀的遗传分化与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均有一定的关系。初步挑选出生长快、材质优,心材比率高的白沙种源可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降香黄檀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4.
杉木纤维用材优良无性系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存在显著至极显著差异。5个性状(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都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无性糸重复力分别为0.771,0.651,0.566,0.529和0.495。树高、胸径和材积与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间以及木材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间呈遗传负相关。通过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选出2个纤维用材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青钱柳种源间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青钱柳1年生苗的复叶性状、光合特性及生长量的差异性,并分析了生长性状的变异层次。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青钱柳复叶性状、地径和苗高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差异。光合指标在不同生长季节内有着不同的表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在青钱柳整个生长期内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胞间隙CO2浓度则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青钱柳苗高、复叶面积、复叶干质量及比叶质量在种源层次上变异大于家系层次上变异,地径则表现出家系间变异大于种源间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25年生马尾松种源、地点、林分3水平子代试验林为研究材料,从表型、遗传变异两方面开展研究,以期为马尾松遗传育种策略的制定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采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使用Arlequin 3.5软件依据线性模型估算各层次变异的相对分量。以SAS分析软件依据线性模型对林分生长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4因素嵌套模型估算各层次变异的相对分量。【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及种源内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2.56%,种源内不同地点间的变异占1.66%,地点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则占总变异的95.78%。生长表型数据分析结果同样显示胸径与材积性状在种源间、种源内地点间、同一地点的优良林分与普通林分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分子方差分析与生长性状表型数据方差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广西马尾松的主要遗传变异存在于林分内个体间。因此在优良种源中开展优良单株选择可以获得更好的改良效果。该结论对于马尾松遗传育种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青钱柳胸径生长和木材密度的地理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和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珍贵树种,通过探讨青钱柳胸径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地理变异及径向变异规律,为青钱柳材用优良地理种源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天然分布的不同地理种源青钱柳为研究对象,选择群落中的优势木和亚优势木,用生长锥在树高1.3 m(胸径位置)处同一方位钻取单株木芯,共计钻取木芯197条,测定22个地理种源各单株木芯的胸径部年轮生长量和木材基本密度。【结果】22个青钱柳地理种源的胸径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林龄为20年生时,22个青钱柳地理种源胸径平均生长量为18.6 cm,变幅在16.7~20.9 cm,总体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生长量递增的趋势; 青钱柳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在0.69~1.24 cm,随林木年龄递增,其连年生长量在波动中逐渐下降。不同地理种源青钱柳的平均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22个地理种源青钱柳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0.470 g/cm3,变幅在0.400~0.510 g/cm3; 不同生长年轮间平均基本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其木材的平均基本密度随生长年轮的递增呈现径向递增的趋势,但前18 a其木材基本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青钱柳胸径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地理种源青钱柳的胸径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为青钱柳材用优良地理种源筛选提供了良好空间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落羽杉种源木材密度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16个不同落羽杉种源的木材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号、4号和3号种源木材的3种密度均较高,而10号种源的最小;(2)16个种源落羽杉的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基本密度总变异系数分别为7.96%、8.92%、8.92%,变异幅度分别为0.3232~0.5104g/cm^3、0.2933~0.4629g/cm^3、0.2685~0.4004g/cm^3;(3)落羽杉由基干到顶部不同树高处的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显著差异,12号种源的木材基本密度随树木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13和30号种源则在2.5m处较高;(4)落羽杉不同部位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并不一致,从髓心向北,均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而从髓心往南,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谢巧银 《科技信息》2008,(4):315-316
对柳杉种源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早期生长较慢,在苗期和幼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生长量无明显差别,但随着林木的生长,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分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差较大,至中成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经综合评判,选出适应性抗逆性强且生长量高的优良种源有四川洪雅、日本精英后、安徽灰州和福建柘荣共4个种源。在Ⅲ类立地和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的条件下,这些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年生长量分别可达0.4~0.6m、0.6~0.8cm和0.004~0.006m^3,适宜作为用材林树种在闽东沿海较高海拔山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以12年生和28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人工林样木为材料,对材性性状的株内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株内不同部位,木材密度和管胞长度存在着显著的变异性;(2)胸高部位上自髓心向外,木材密度(经苯-乙醇抽提后)和管胞长度迅速增大,至13~18年轮后大致趋向稳定;(3)对28年生和12年生的树木,抽提前后木材密度平均相差14.4%和4.5%,但抽提前后木材密度紧密相关。(4)幼龄(5,10,15年生)木材的密度和管胞长度,与成龄木材(28年生)的相应性状之间具有紧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落羽杉种源试验初报—种子特性与苗期生长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来自美国6个州11个产地的34个落羽杉家系的种子特性和苗期生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家系间的各项测定指标有显著差异,其中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种源具有最优的遗传基础,有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依据岩石矿物格架组分特征及岩石化学的环境指示意义,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物源性质及山西组构造背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石含量呈现由本溪组向石千峰组逐渐增多的趋势,是沉积环境由滨浅海—湖—内陆盆地过渡造成的;本溪组—石盒子组物源区性质为再旋回造山带,而石千峰组物源区性质过渡为陆块和再旋回造山带。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均一致表明山西组物源区总体成分主要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和活动陆缘相关。在盆地北部存在一由于板块间发生碰撞和俯冲作用形成的再旋回造山带,作为山西组沉积的主要供给区域。  相似文献   

13.
针对滨县凸起南坡沙三段浊积岩物源研究薄弱的问题,通过查阅前人的研究,利用岩心样品化验数据及钻井、测井资料,通过稀土元素分析法、砂岩组分分析法、沉积法三个方面进行精细物源分析。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结合岩屑特征的认识,认为研究区的母岩主要为变质岩,也存在少量火山岩母岩和沉积岩母岩。通过分析样品平面分布特征,结合砂体厚度以及砂泥比等直线图的认识,认为研究区存在两个主要物源方向,并对每个沉积方向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厘定。研究区物源的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划分浊流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种源试验试点效应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选自全国的23个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种源,在七个测试点进行了生长性状的稳定性评定和试点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点间和种源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在结合种源稳定性分析中,参试的23个种源,可划分成四个类型:高产稳定型,只有P_6一个种源;高产非稳定型,包括八个种源;低产稳定型,包括十二个种源;低产不稳定型,包括P_1和P_22两个种源。又由于种源与地点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所以同一种源在不同试验点表现也有明显差异,通过适宜性分析确定了各种源最适宜种植的场点。七个试点对种源判别能力分析表明,以L_5、L_6具有较强的判别优良基因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沿西藏雅鲁藏布江南岸呈东西向展布的恰布林组砾岩,被认为是造山期后磨拉石的产物,而被置于第三纪。由于在屯穷紫色泥岩底部灰绿色粉砂质灰岩中发现腹足类化石Katosirasp.,并结合其他地质证据,可以确定该组时代属于早中侏罗世。结合岩石学特征、典型砾岩中砾石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物源区分析表明,恰布林组砾岩的砾石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蛇绿岩,其特征明显不同于现今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因此认为雅鲁藏布江存在早中侏罗世之前的古蛇绿岩。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陆源碎屑沉积源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砂岩类型、岩屑类型和重矿物组合类型的分布及其变化研究 ,将整个盆地进行了分区。这些分区之间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 ,同时与砂体展布和古流向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整个盆地在中、早二叠世可分为五个沉积体系 : .神木 -绥德三角洲体系 ; .乌审旗 -靖边三角洲沉积体系 ; .乌海 -银川三角洲沉积体系 ; .平凉 -环县三角洲沉积体系 ; .铜川 -韩城三角洲沉积体系 ,它包括 2~ 3个小的湖泊三角洲沉积体。它们的源区分别是北部的阴山古陆、西北缘的阿拉善古陆、南部的祁连 -秦岭古陆及西南部的六盘山古陆。因此 ,陆源碎屑沉积物具有多物源供给是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的一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克拉马斯山脉上泥盆统■到下石炭统Bragdon组上部含有近3km(构造厚度)的砂岩、泥板岩和砾岩,它们是沉积在一个“混杂的”海底扇环境的浊积岩。详细的沉积相和岩石学研究时盆地发育和物源区分析提供了新的资料,并有助于推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岛弧的古地理和沉积背景。  相似文献   

18.
清凉寺汝官窑和钧台钧官窑起源关系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取11个清凉寺窑汝官瓷、11个钧台窑钧官瓷的釉和胎等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的36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分别得到胎和釉的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以确定它们的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清凉寺窑汝官瓷胎和钧台窑钧官瓷胎的原料来源接近,但不相同;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的原料来源明显不同;汝官瓷和钧官瓷的胎、釉料配方是不同的,“钧汝不分”之说不适合于清凉寺汝官窑与钧台钧官窑.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陵2,3号坑兵马俑原料来源和研制工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原料来源和烧制技术,选取63个秦始皇陵2,3号坑的兵马俑样品和20个秦陵附近的黏土样品,2个耀州瓷胎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2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2号坑和3号坑兵马俑原料来源不完全相同,但多数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的垆土样品关系密切,其原料来源可能在秦陵附近,由此推断烧制2,3号坑兵马俑的窑址也可能在秦陵附近.还初步分析了2,3号坑兵马俑研制工程的历史背景和秦陵封土,2号坑夯土、回填土与附近黏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湿地松种源苗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湿地松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速生树种。1982年我们利用从美国国际林木种子公司进口的批量生产的种子进行种源试验。该批种子来自美国6个州的15个产地。通过多地点试验,以了解这批种源的遗传品质,比较不同种源的生长表现与适应能力。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芽率、生长量方面,种源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南卡罗来纳州威廉斯堡县的种源发芽率最高,生长量最大。原产地的多数种源在上述性状方面优越于我国广东台山红岭种子园种子(对照)。对上述问题及种源适应性与稳定性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