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23日,湖南省安委办下发《湖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高温夏季劳动者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单位严格执行高温天气劳动保护规定、高温津贴发放规定,切实改善高温作业环境和落实防暑保护措施方,预防和控制高温作业环境下劳动者的中暑和相关安全事故,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极其权益。近日,记者走访湘潭市湖南华新湘钢水泥有限公司车间以及湘潭市湖南金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一工地,调查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人的作业情况。  相似文献   

2.
发白的阳光,滚烫的气温。连日来,三湘大地在高温中煎熬,省会长沙已经连续29天超35摄氏度,打破连续高温日数历史纪录。而天气预报称,高温还将持续。近日,记者迎着热浪,采访了在高温作业下的钢铁厂炉前工、公交司机等一线劳动者,调查他们是否领到了高温津贴。高温津贴因岗位而异7月16日下午3时,记者走进华菱涟钢炼铁厂8号高炉车间。一进炉前作业现场,灼人的热浪让记者本能地后退了两步。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进入7月,气温持续走高。高温津贴发放一直是入夏后的热点话题,劳动者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如何享有安全和健康保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去年6月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被认为是我国首部"高温立法",对高温津贴、工作时长、工伤认定、降温措施等核心内容,从法律上进行了明确界定与规范,强化执行力与责任追究。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些行业的一线劳动者,探访"高温立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国内唯一一部高温保障法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出台,其中对"高温天气"、"高温作业"、"高温露天作业时限"等作出了明确界定,那么"高温天气"是如何定义的?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影响?本刊邀请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全技术中心主任、湖南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专业组副组长蒋海波对其进行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岗位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对于那些每天坚持在一线的劳动者而言,多部门联合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无疑给落实高温津贴多了一份保障,也在无形中为室外作业的劳动者撑起了一把高温下的保护伞。但是,头顶烈日,汗流浃背,辛苦的工人是否都拿到了属于他们的高温津贴?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与适应——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温热浪严重的福州市为典型案例,基于377份有效问卷,探讨流动人口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与适应.结果表明:高温热浪对福州市流动人口的影响较为显著,81.7%的流动人口认为高温热浪对其工作或学习造成较大影响;79.85%的流动人口感知到高温热浪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流动人口对高温热浪的感知程度与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的相关程度较高;流动人口一般采用多喝水、买凉快的衣服或遮阳设备等简单、经济的适应方式.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高温热浪对流动人口影响的科学问题,帮助流动人口采取适当的方式以保护自身权益,还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应对高温热浪、保护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29日,由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与此同时,1960年7月1日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予以废止。  相似文献   

8.
高温热浪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高温热浪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灾害天气事件,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高温热浪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对高温热浪的定义和影响高温热浪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影响高温热浪危害程度的因子、高温热浪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未来应对高温热浪措施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减轻高温热浪危害,加强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事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为切实做好高温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双峰县安监局迅速行动,提前制定预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突出抓好以防暑降温、防火防爆等为重点的夏季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夏季高温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一是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分析、科学把握夏季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高温作业劳动保护工作;广泛宣传和普及高温季节防暑降温常识及中暑急  相似文献   

10.
利用福州市历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585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福州市高温热浪变化特征和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情况,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初步探讨影响居民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近59a来,福州市高温总日数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变化最为剧烈;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水平较高,85.81%的居民认为高温热浪对其个人和家人的生活有显著影响;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差异主要受居民高温热浪经历、家庭总人口和空调数量3个因素的显著影响.研究可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应策略,引导公众采取适应措施减缓或消除高温热浪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中暑是严重威胁世界各国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一种急性热致疾病。据日本《朝日新闻》8月4日报道,在7月27日至8月2日的一周时间内,日本因中暑被送医的人数达11672(速报值)人,其中25人死亡。印度不久前遭到严重的热浪袭击,死者超过2000人。我国每年因高温中暑导致的疾病和死亡日益引起公众关注。职业性中暑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发生的中暑。为什么会发生高温中暑?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  相似文献   

12.
2015年7月14~28日新疆石河子地区高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7月14日~28日,受伊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新疆北疆出现了大范围高温热浪天气过程,北疆沿天山石河子垦区出行罕见高温天气,这次高温过程具有来势猛、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高温强度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0―2020年淮河流域40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了淮河流域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和有效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1年淮河流域共发生了3 444次高温热浪事件,其中轻度热浪64.26%,中度热浪22.68%,重度热浪13.06%.淮河流域高温热浪年均发生56.46次,年平均持续时间为6.79 d,年平均有效积温为11.04℃.近61年来淮河流域各等级高温热浪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年代高温热浪最多最强、80年代中期以前呈减少(弱)趋势,此后呈增多(强)趋势. 61年来淮河流域高温热浪主周期变化为20 a,次周期为27 a和9 a.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相近,呈西多(强)东少(弱)趋势,流域西南部形成高值中心,东北部为低值中心.从变化趋势来看,流域西部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和强度呈减少(弱)趋势、东部呈增多(强)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科技》2005,(15):48-51
高温: 烈日当空,又一个高温日.老李抹了把汗,来到露天停车场,此时他的桑塔纳已经在阳光下暴晒了4个多小时.打开车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简直像火炉啊!"老李抱怨着发动了引擎,此时车厢内温度超过40℃,而他却不知,引擎盖内的温度很快将达到100℃,足以使油管软化泄漏.  相似文献   

15.
, 《今日科技》2013,(7):10
7月的杭州,骄阳似火,连续40度的高温里,浙江省科技厅机关及厅属单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热情更加高涨。7月29日至31日,根据《省科技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安排,厅党组组织机关及厅属单位班子成员,通过培训、座谈、过"军事日"系列活动扎实抓好学习教育环节,与会人员围绕着破除"四风",破解"四不",实现"四有",讲实际、谈思考、提建议,深入剖析问题,强化为民服务理念,为下一步科技工作再立新功打好基础。29日上午,省科技厅组织厅机关全体人员、厅属单位班子成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大陆地面站点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大陆高温热浪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两类El Ni?o现象对高温热浪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高温热浪事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更加明显.在空间分布上,高温热浪的频次、日数和强度的高值区都集中在华中、东南沿海及新疆地区,且随中国雨带的移动而发生位置变化.在东部型El Ni?o年,中国东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热浪事件的频次偏低,而华南地区则偏高.在中部型El Ni?o年,东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热浪事件频次偏高,华南、新疆南部地区偏低.两类El Ni?o现象通过影响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暖高压等大尺度系统以及水汽的辐合、辐散来影响高温热浪事件.在东部型El Ni?o年,中高纬度乌拉尔山、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活动频繁,使得东北冷涡增强并持续控制东北地区,导致东北地区高温热浪频次偏少;低纬度地区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在其控制下,华南地区高温热浪事件频次偏高.在中部型El Ni?o年,环流形势则基本相反,使得中国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热浪事件频次偏高,华南地区偏低.  相似文献   

17.
崇文 《科技潮》1994,(1):19-21
1993年在东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科技新闻记者大会,与会的31个国家的学者、记者推出20世纪的10大科技新闻。核武器的发明列为其中的首项。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了第一枚原子弹。一声巨响之后,蘑菇云冲天而起。当时,广岛有位正在黑暗的地下室内的日本人竟躲过了火海、热浪、灼人的高温,幸免于难。后来他撰写了《广岛末日记》,记  相似文献   

18.
以福州市为典型研究区,利用563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高温热浪对城市居民健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的健身影响感知存在明显差异,且绝大多数均能感知到高温热浪对其健身行为的影响;其感知差异不仅反映了是否经常健身的影响结果,同时反映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对感知差异具有重要影响.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高温热浪对城市居民健身行为的影响,为其合理调整健身行为、保护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7月28日至8月1日,会同县人大副主任唐鉴平带领总工会工作人员和青年职工志愿服务者,带着西瓜、矿泉水、毛巾、防暑药品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宣传资料深入到峰铧轩制衣厂、绕城西线建设项目部、妇保院项目建设工地、环卫工人作业点等现场看望慰问辛勤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广大职工,为他们送去"清凉"。同时,督促企事业单位切实落实好防暑降温措施和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足额发放防暑降温费  相似文献   

20.
基于CMIP5 的5个模式逐日最高温度模拟数据,在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以年高温日、强危害性高温日、热浪日数及高温极值等4个极端高温要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模式集合加权平均预估了未来2011年~2099年间近期(2011年~2040年)、中期(2041年~2070年)和远期(2071年~2099年)不同时段极端高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 随着排放浓度的增高,4个高温要素值均呈增加趋势,RCP8.5情景下增加最为剧烈;与基期(1981年~2010年)比较,RCP8.5远期(2071年~2099年)高温日数、强危害性高温日数、热浪日数大多增加4~8倍,西北、黄淮海、东南、长江中下游等区域普遍出现了45℃以上高温极值;与基期比较,远期极端高温增加1.2~7.5℃;2) 对于各高温要素值,RCP2.6、RCP4.5中期增幅较大,而RCP6.0、RCP8.5远期增幅较大;3) 4种浓度情景下,各区域高温要素值增量变化差异较大,其中,高温日数、热浪日数在东南区增量最大,其余由大至小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区、黄淮海区、西北区、西南区、东北区;而强危害性高温日数、年高温极值则以长江中下游区增量最大,其余由高至低为西北区、黄淮海区、东南区、西南区和东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