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污染水源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饮用水源中的微量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存在于常量的碱金属、碱土金属与 Fe,Mn等过渡金属背景下的特点 ,提出了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工艺。文中讨论了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物的原理和特点 ,并用14种国产弱碱阴树脂研究了去除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弱碱阴树脂对苯酚的去除以物理吸附作用为主 ,并可通过表面络合作用去除 Hg2 ,Cd2 。弱碱阴树脂确实能有效去除饮用水源中的重金属 (Hg2 ,Cd2 )及有机物 (苯酚 ) ,并能使出水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类别与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分类,讨论了一些水处理工艺对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原理以及所能去除的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区间。  相似文献   

3.
某市城区各水厂的取水水源主要受到了重金属与有机物的污染 ,而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非常有限 .针对该市水源水质现状 ,选择了反渗透系统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 .两年来的运行结果表明 :反渗透系统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细菌的去除效率都非常高  相似文献   

4.
高锰酸钾与颗粒活性炭联用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锰酸钾与颗粒活性炭联用对水源水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CODMn和剩余苯酚浓度为检测指标,考察高锰酸钾对苯酚的氧化去除效果.以GC-MS分析和Ames试验为检测手段,考察了水源水经高锰酸钾和颗粒活性炭联用处理后,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苯酚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实际水源水在高锰酸钾与颗粒活性炭联用处理后,水中有机物大部分被去除,水源水的致突变活性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农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色度为主,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相  相似文献   

6.
水中细菌总数可说明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细菌数越多,有机物质含量越大,通过对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实验,大致了解被测水源水的污染程度,大力推广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农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色度为主,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相对不足,而且加氯消毒还形成了“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经过处理的自来水中仍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隐患,因此如何准确监测水中有机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源水与自来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健康影响指数评价法,确定了某源水与自来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分析中还发现,凡源水中出现的有机物,出厂水中几乎仍然存在,水厂出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均多于源水的。某些有机物在源水中并不存在,而出厂水中可以检出。如B水厂平水期检测25项,其中6项有机污染物在源水中未检出,而在出水中检出,出水中另有6项有机污染物比源水的高。  相似文献   

9.
生物活性炭循环床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季节性微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生物-化学协同去除新技术,以安徽淮南段淮河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中试反应器,研究以颗粒活性炭作为吸附填料及微生物载体的循环床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氨氮和浊度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对有机物和氨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生物活性炭循环床对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在连续对黄浦江原水中各水质指标一年间含量及变化特征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分子量分布和GC/MS联机检测等手段,深入开展了有机物组成和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浦江原水水质基本为Ⅲ~Ⅳ类,有机污染问题突出,并受季节影响明显,属微污染水源水;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种类繁多,BDOC/DOC值在21%~27%之间,可生物降解性不好;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构成以低分子量有机物为主,分子量小于1×103 Da的低分子量有机物占DOC总量的46%左右,具有明显的湖泊水质特征,并受到流域周边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排放的影响.要全面提高黄浦江水源水厂的有机物去除效能、改善出厂水水质,必需采用能有效去除小分子量有机物的强化与深度净水工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同相萃取-GC/MS检测分析技术,分析黄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水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黄河原水中共检出有机污染物26种,包括烷烃类、酯类、有机酸、苯系物、醇类、不饱和烃类、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化合物,其中有3种属于有毒物质.黄河水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机污染物是烷烃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张建昆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3):19-20,18
微污染水源水中含有微量的污染物,常规的净水工艺很难有放去除这些污染物。因此针对水源水水质的变化,许多新的水处理工艺应运而生,这些技术的产生为微污染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这些技术的原理、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技术,对石家庄市地表水源中微量有机物进行探查分析,共检出各类有机物205种,对不同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构成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TiO2光催化荆对受到复合污染的城市河道水进行氧化处理,发现水中的COD出现大幅升高的现象.通过对吡啶进行光催化氧化,结合紫外分光光谱分析,发现其结构发生变化.由最初不能被重铬酸钾氧化转变为可以被氧化.其COD先逐步升高后又下降.从而表明:城市复合污染水体中存在类似的有机物.进一步的实验又发现,水中这些有机物污染物在经过光催化氧化之后,可以转变为容易被微生物所利用的有机碳源,从而提高水中的碳氮比.反硝化实验证明:经过光催化氧化处理后的河道水,其总氮去除率比未经过光催化氧化的河道水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国内外资料,对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由于TiO2化学性质稳定,难溶,无毒,成本低,催化效率高,故在难降解有机物、微污染水等处理中相对于其他传统水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水处理技术,对太阳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还介绍了光催化技术在实际反应过程中的降解机理、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等,并对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水源中有机污染物的净化已成为当今水处理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分析讨论了国内外饮用水中有机污染 物控制指标及各种相关处理方法之特点,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五种预氧化工艺处理污染原水的消毒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水中腐殖酸和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含量变化对高锰酸钾、氯、氯胺单独处理工艺及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浓度越高,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与单独氯或氯胺工艺消毒效能相比所占优势越明显,尤其是当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氮化合物时,采取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能更有效提高预处理时消毒效能.对有机污染严重的水源水进行预处理时,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氧化能够减少有机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发挥预处理工艺对致病微生物的多级屏障作用,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两种水源饮用水中有机提取物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mes试验、明亮发光菌发光抑制试验对2种水源的原水、出厂水及出厂水经再次过滤后的水(过滤水)进行致突变性和急性毒性分析.用GC/MS技术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长江原水、出厂水、过滤水的致突变性(平均RM值)分别为3.26,1.57,0.78,呈逐渐下降趋势;湖水则分别为0.97,2.10,0.97,呈"Λ"型.急性毒性(发光菌发光率)长江水分别为64.38%、87.76%和97.21%;湖水则分别为84.08%、1.57%和90.49%.GC/MS分析表明,长江水中有机物种类数分别为12,12,10,湖水则分别为21,27,15,分析结果与致突变性和急性毒性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纳滤去除某市河水中微污染物生产饮用水的可行性,并筛选生产饮用水的最佳纳滤膜,采用四种纳滤膜DESAL 51 HL、DESAL 5 DL、UTC-20和UTC-60处理河水,研究其去除COD、UV254吸收值以及硝酸盐等微污染物效率,考察纳滤过程中水通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膜对COD和具254nm吸收值的有机物去除率在50%~95%之间,UTC-20去除有机物效率最高.DESAL 51 HL、DESAL 5 DL和UTC 60对无机物截留率在22%~65%之间,而UTC-20达到93%.UTC-20对不同原水中硝酸盐的去除率均大于70%.在短时间纳滤实验中,存在着不可逆的水通量减少,有轻度膜污染发生.结论UTC-20适用于处理有机污染和硝酸盐复合污染的地表水源生产饮用水.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探讨了生物过滤对饮用水源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饮用水源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滤料介质对生物过滤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加氯水反冲洗对生物过滤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滤柱可较大幅度地去除苯酸酯类、脂肪酸酯类和酚类等有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