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目的:检测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PC)在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C在结直肠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C在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5cm)中的表达水平;SPSS软件统计分析PC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PC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此外,利用R2数据库http://hgserver1.amc.nl/cgi-bin/r2/main.cgi中的大数据分析PCmRNA基因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而且PC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化较差及患者临床分期较高有关(P值均0.05);此外,PC的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显著相关,PC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01).结论: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C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是结直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因此PC可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临床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淋巴瘤(DLBCL)患者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以及其与病程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47例,并收集同时期经病理确诊的DLBCL患者5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受试人群的CRP浓度.结果 DLBCL患者的CRP浓度为(23.85±7.22)mg/L,相对于健康人群的(6.64±3.17)mg/L明显升高.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CRP水平逐渐上升,与对照组及不同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CRP患者化疗有效率为44.83%,低表达CRP组为77.2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31.728).GCB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NGCB组,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BCL患者进行CRP检测能够反映其疾病变化,并且能够应用于评估不同类型、分期和严重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Six4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通过医学癌症数据库分析Six4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利用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ix4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表达差异,分析Six4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ix4高表达结肠癌患者生存期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P=0.002).在结肠癌组织中Six4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Six4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病理分期(P=0.020)、肿瘤大小(P=0.034)、MSH6表达水平(P=0.035)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TNM分期、Ki67、P53、MSH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Six4蛋白的表达水平(P=0.029)可以作为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ix4蛋白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Six4蛋白在结肠癌组织较癌旁组织高表达;Six4蛋白与病理分期、肿瘤大小、MSH6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4例乳腺癌组织中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及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探讨其在预测乳腺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Bcl-2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脉管癌栓等不良预后因素呈负相关;Bcl-2在绝经前女性低表达,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高表达,当Bcl-2高表达时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低.结论:Bcl-2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为临床更准确的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建立CCNB2共表达网络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采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情况,获得CCNB2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临床组织中目的mRNA的表达;通过cBioportal和String数据库分析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功能作用,建立CCNB2共表达网络;DVIAD和KEGG数据库在线分析共表达网络功能及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表明: 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期及预后呈现正相关性。从cBioportal数据库获得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数据,挖掘得到CCNB2表达关系密切的83个基因,建立CCNB2功能网络。进一步采用DVIAD和KEGG数据库在线分析发现富集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卵细胞成熟通路等信号通路,共表达基因功能显示为微管结合、微管运动活性和微管蛋白结合等。因此,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这些预示着CCNB2不仅能够作为肾透明细胞癌诊断、病理分期和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还是肾透明细胞癌潜在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7.
检测Pokemon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筛选出胃癌的预后因素。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okemon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胃癌中Pokemon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在高分化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8.15%(13/27),在中分化腺癌中阳性表达率52.63%(10/19),在低分化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7.4%(41/53),并且阳性率越高,患者的生存期越短;但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okemon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分化,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型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miR-37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预测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微阵列芯片法和qRT-PCR检测非小细胞型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miR-373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结果:在原发非小细胞型肺癌中miR-373的表达下调,并用qRT-PCR进一步验证.另外,miR-373低表达与病理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血管浸润、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OS)(P0.05)显著性相关.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miR-373低表达与高表达患者OS和无病生存期(DFS)(P0.05)有显著性差异,miR-373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分析显示非小细胞型肺癌中miR-373的表达水平是预测OS和DFS(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iR-373的表达与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miR-373可作为预测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间皮素(MSLN)与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采用R 3.6.3对美国公共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癌组织与癌组织中MSLN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构建Kaplan-Meier生存模型探究MSLN表达量对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c Bioportal进行MSLN基因相关性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MSLN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中高表达;MSLN的表达水平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肿瘤类型及组织学诊断类型相关;在MPM患者中,MSLN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SLN低表达的患者。因此,间皮素有望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或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泛素样含PHD和环指结构域蛋白1(UHRF1)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基于TCGA数据库和GTEx数据库差异表达分析UHRF1 mRNA在MPM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R软件分析UHRF1 mRNA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构建Kaplan-Meier模型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UHRF1基因在MPM中的预后;利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UHRF1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 GSEA分析UHRF1基因发挥功能的主要富集通路。选取8例MPM组织及4例非MPM胸膜组织,通过RT-qPCR的方法验证UHRF1在MPM与非MPM胸膜组织的表达情况。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肺组织相比,UHRF1 mRNA在MPM组织中高表达; UHRF1高表达患者提示MPM患者预后不良;UHRF1基因表达量与CD4+辅助型T细胞2、CD4+效应记忆性T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 < 0.01),且显著影响MPM患者的预后。功能富集分析显示,UHRF1主要在DNA复制、蛋白酶体、同源重组等通路中起作用。在收集到的病例样本中,与非MPM胸膜组织相比,UHRF1 mRNA在MPM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 < 0.001)。UHRF1在MPM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和免疫细胞浸润来影响MPM患者预后,有望成为MPM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FOXG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建立稳定过表达人源FOXG1基因的肺癌细胞株A549。利用TCGA数据库中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分析FOXG1在非小细胞肺癌和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FOXG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通过HEK-293T包装慢病毒表达载体,收集病毒上清液侵染A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过表达FOXG1的A549细胞株。细胞核染色鉴定外源FOXG1表达定位,Western blot检测外源FOXG1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FOXG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FOXG1高表达能够降低患者总体生存率。FOXG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相关,与性别,分级以及TMN分期无关;细胞周期、P53、Notch等信号通路在高表达FOXG1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被激活;慢病毒表达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成功;病毒上清液侵染A549细胞,24 h后可见绿色荧光表达,72 h后对照组空载体病毒颗粒侵染效率高达80%左右,实验组过表达FOXG1病毒颗粒侵染效率为50%~60%;经嘌呤霉素筛选培养后,对照组和实验组荧光效率均达到90%以上;细胞核染色外源FOXG1基因定位在细胞核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源FOXG1在细胞中正确表达。因此可以认为FOXG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总体预后有关且稳定表达FOXG1的A549肺癌细胞株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Oncomine数据库、cBioportal数据库、GEPIA数据库探索GABPA基因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GABPA基因突变情况及其对肾上腺皮质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正常肾组织相比,GABPA mRNA在ACC组织中呈高表达。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ACC组织中没有发生突变。预后分析表明,GABPA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显著低于GABPA mRNA低表达组。利用String-DB数据库分析与GABPA基因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包括NRF1、TFAM、TFB1M、TFB2M、GABPB1、GABPB2、PPRC1、PPARGC1A、HCFC1、SSBP1。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迅速获取分析肾上腺皮质癌组织GABPA基因表达的相关信息,为深入研究GABPA基因在肾上腺皮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拟探索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 14 (GALNT14)的表达水平对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的临床预后意义及其在疾病进展中的功能。从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取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信息和相应的mRNA表达数据,使用R语言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和配对差异表达分析,检测GALNT14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探究GALNT14的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从STRING数据库中获得GALNT14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Linkedomics和GeneMANIA数据库分析GALNT14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关系;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索 GALNT1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介导的生物信号通路。结果表明,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GALNT14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肾透明细胞癌GALNT14的高表达与肿瘤原发灶大小、Tumor Node Metastasis (TNM)分期、患者年龄、组织分级显著相关;肾透明细胞癌患者GALNT14的高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正相关,与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负相关;GALNT14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GALNT14的共调控基因与肾透明细胞癌关系密切;GALNT14的高表达与肿瘤细胞中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糖代谢等信号通路相关。因此,GALNT1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该疾病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骨髓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骨髓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中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骨髓中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骨髓存在明显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可能参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发病、发展等过程,并可能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预后,通过检测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可为临床抗脉管新生方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WT1基因定量联合多参数流式(FCM)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临床观察。方法62例AML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治疗上参照《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用RT-qPCR方法测定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同时用多参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分析患者低水平微小残留(MRD)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WT1表达及WT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观察WT1基因定量联合FCM对AML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对患者进行随访不低于2年。结果 AML患者WT1高表达比例为77.42%(48/62),不同预后分型的AML患者WT1高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中、高危组的患者WT1高表达明显高于低危组。初发的WT1高表达与WT1低表达患者在诱导缓解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WT1高表达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均WT1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1% vs 71.43%,47.92% vs 85.71% P < 0.05)。WT1基因联合FCM预测AML早期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独WT1基因和单独的FCM(P < 0.05)。结论 WT1在AML患者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联合FCM可有效的预测患者早期复发,可作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构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单细胞层面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指标。首先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别下载单细胞RNA测序数据GSE157703和转录组测序数据TCGA-PRAD,通过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信使RNA (DEmRNA)和差异表达长非编码RNA (DElncRNA),利用相关软件预测并构建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然后使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同时对单细胞RNA测序数据进行质控、降维、聚类和分群,构建单细胞层面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最后进行生存分析,通过人类蛋白质图谱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共得到3 013个DEmRNA和1 101个DElncRNA,筛选出51个lncRNA、27个miRNA和97个mRNA构建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GO分析揭示靶基因在腺状细胞迁移、化学突触传递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富集,KEGG分析揭示miRNA在癌症、轴突导向和胞间的黏附等信号通路富集。通过PPI得到Top 10基因,据此整合单细胞水平上PCa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得到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9个细胞群的多条精确的lncRNA-miRNA-mRNA调控轴。生存分析结果显示,ITGA2PDLIM5HPRRG4低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期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验证了上述基因在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Ca单细胞水平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并发现其不仅参与PCa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在临床预后预测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