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对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MTERF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评估其预后价值。从TCGA和GTEx等数据库提取甲状腺癌患者MTERF3的表达数据,探究MTERF3在甲状腺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分析差异表达对患者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情况的影响,并明确MTERF3的临床意义。MTERF3在甲状腺癌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该基因在甲状腺癌中表达较低提示患者预后不良。MTERF3是甲状腺癌的预后标志物,是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2.
人MTERF3基因编码线粒体基因转录和能量代谢的负调控因子。采用PCR技术对人MTERF3基因5'侧翼上游1251 bp启动子序列进行扩增,并将其克隆至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 GL6-TA,构建人MTERF3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后,将其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HEK293细胞株,利用双荧光素酶测定系统检测其表达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1251 bp DNA序列与Gen Bank报道的一致,且插入方向正确。含人MTERF3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显著提高(P0.05),约为对照组(空载体p GL6-TA)的9.8倍。本研究通过对人MTERF3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构建与表达活性的测定,为进一步阐明人MTERF3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FOXG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建立稳定过表达人源FOXG1基因的肺癌细胞株A549。利用TCGA数据库中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分析FOXG1在非小细胞肺癌和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FOXG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通过HEK-293T包装慢病毒表达载体,收集病毒上清液侵染A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过表达FOXG1的A549细胞株。细胞核染色鉴定外源FOXG1表达定位,Western blot检测外源FOXG1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FOXG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FOXG1高表达能够降低患者总体生存率。FOXG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相关,与性别,分级以及TMN分期无关;细胞周期、P53、Notch等信号通路在高表达FOXG1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被激活;慢病毒表达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成功;病毒上清液侵染A549细胞,24 h后可见绿色荧光表达,72 h后对照组空载体病毒颗粒侵染效率高达80%左右,实验组过表达FOXG1病毒颗粒侵染效率为50%~60%;经嘌呤霉素筛选培养后,对照组和实验组荧光效率均达到90%以上;细胞核染色外源FOXG1基因定位在细胞核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源FOXG1在细胞中正确表达。因此可以认为FOXG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总体预后有关且稳定表达FOXG1的A549肺癌细胞株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T细胞分化蛋白2(MAL2)在乳腺癌(B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Oncomine、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及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HPA)数据库分析MAL2在正常乳腺组织和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GEPIA分析MAL2表达与BC预后的相关性;应用STRING分析MAL2表达与上下游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MAL2在B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基底样1型的MAL2表达为高于间充质干细胞型、骨髓干细胞型及未特指型(P0.05),HER-2过表达型的MAL2表达高于间充质干细胞型(P0.05).癌症组学(TCGA)数据分析结果显示,MAL2高表达B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MAL2低表达患者(P0.05),但无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AL2与TPD52、TPD52L2、YIF1A、IGR、FRMD4B、SH3YL1、OCLN等22个蛋白相互作用(PPI=0.001 746),并参与补体和凝血级联、细胞间紧密连接、白细胞经内皮细胞迁移等生物学过程.结论:MAL2在BC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其高表达可能与B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索单酰甘油脂酶(MGLL)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Oncomine及人类蛋白质图谱(THPA)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癌症公共数据库TCGA及GEO中PCa及对照样本中MGLL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基于TCGA数据库中的PCa病人样本信息进行生存分析,观察MGLL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共表达相关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GLL在PCa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Transwell检测过表达MGLL对PCa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检索到6组PCa研究队列,GEPIA工具共有492例PCa样本及52例前列腺对照样本.发现在Oncomine的多个PCa队列研究中,与对照前列腺组织相比,MGLL mRNA在PCa组织中显著低表达(P0.021).GEPIA分析的TCGA队列显示,MGLL在PCa中的mRNA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THPA在线工具表明,MGLL蛋白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高表达,而在PCa组织中低表达.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趋势一致.GEPIA的生存分析表明,MGLL表达水平与PCa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瘤生存期(DFS)密切相关,MGLL低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P=0.018;P=0.034).蛋白共表达分析表明,PCa中MGLL与FGF受体FGFR1、PIK3CA、AKT2、GSK-3B及CRMP2均成正相关(R=0.6,P=0;R=0.36,P=0;R=0.22,P0.001;R=0.36,P=0;R=0.5,P=0).Western blot检测表明MGLL在多个PCa细胞系中低表达,且过表达MGLL会抑制PC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结论:MGLL在PCa组织及癌细胞系中低表达,且与癌患者预后相关,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GSK-3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线粒体延伸因子TEFM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初步研究其表达与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从数据库中下载关于DLBCL患者TEFM mRNA二代测序数据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TEFM转录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结果显示TEFM在DLBCL组织中均较正常淋巴组织显著高表达...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间皮素(MSLN)与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采用R 3.6.3对美国公共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癌组织与癌组织中MSLN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构建Kaplan-Meier生存模型探究MSLN表达量对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c Bioportal进行MSLN基因相关性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MSLN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中高表达;MSLN的表达水平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肿瘤类型及组织学诊断类型相关;在MPM患者中,MSLN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SLN低表达的患者。因此,间皮素有望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或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生长抑制因子4(ING4)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20例非瘤子宫内膜组织、38例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7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NG4的表达,结合术后随访资料,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ING4在非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7.2%,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大小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癌组织肌层浸润深度、有无血管浸润、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G4表达阴性者5年生存率与ING4阳性者5年生存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ING4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检测ING4的表达对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泛素样含PHD和环指结构域蛋白1(UHRF1)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基于TCGA数据库和GTEx数据库差异表达分析UHRF1 mRNA在MPM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R软件分析UHRF1 mRNA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构建Kaplan-Meier模型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UHRF1基因在MPM中的预后;利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UHRF1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 GSEA分析UHRF1基因发挥功能的主要富集通路。选取8例MPM组织及4例非MPM胸膜组织,通过RT-qPCR的方法验证UHRF1在MPM与非MPM胸膜组织的表达情况。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肺组织相比,UHRF1 mRNA在MPM组织中高表达; UHRF1高表达患者提示MPM患者预后不良;UHRF1基因表达量与CD4+辅助型T细胞2、CD4+效应记忆性T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 < 0.01),且显著影响MPM患者的预后。功能富集分析显示,UHRF1主要在DNA复制、蛋白酶体、同源重组等通路中起作用。在收集到的病例样本中,与非MPM胸膜组织相比,UHRF1 mRNA在MPM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 < 0.001)。UHRF1在MPM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和免疫细胞浸润来影响MPM患者预后,有望成为MPM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soy isoflavone extracts on the growth of estrogen-dependent human breast cancer (MCF-7) tumors implanted in ovariectomized athymic mice. The ovariectomized athymic mice were implanted with MCF-7 cells. They were fed with low, moderate and high doses of soy isoflavone extracts, at dietary concentrations of 6.25, 12.5 and 25 g/kg,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ki-67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pS 2 expression in tumors was analyzed by real-time PCR. Estrogen level in the serum was measured by 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dietary soy isoflavone extracts had a significant stimulatory effect on MCF-7 tumor growth in mice (P < 0.05). The ki-67 and pS 2 mRNA expressions in tumo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6.25 and 12.5 g/kg dose of soy isoflavone extracts (P < 0.05). And, estrogen level in serum of 6.25 and 12.5 g/kg dose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conclusion, in the tested dietary concentration range soy isoflavone extracts had a stimulatory effect on tumor growth. 6.25 and 12.5 g/kg doses of soy isoflavone extracts can increase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 tumors and induce estrogen-responsive pS2 expression.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3057213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叶胡枝子根皮提取物灌胃给药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2种急性炎症模型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研究大叶胡枝子根皮提取物灌胃给药对急慢性炎症的作用。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痛,研究大叶胡枝子根皮提取物灌胃给药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叶胡枝子根皮水提物和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 0.01),明显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P 0.01),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P 0.01)。大叶胡枝子根皮水提物和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明显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与模型组和自身给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5、0.01);大叶胡枝子根皮水提物和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0.01)。大叶胡枝子根皮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强于醇提物(P 0.05、0.01)。结论大叶胡枝子根皮提取物灌胃给药具有一定抗炎、镇痛作用,且其水提物强于醇提物。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密花石豆兰(B.odoratissimum)和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的营养成分差异,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3种兰科植物的全株为材料,按照国家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并通过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对其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石豆兰中粗蛋白、灰分、总糖、硒、钙的含量与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无显著差异(P>0.05),而维生素E、钾含量显著高于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P<0.05)。广东石豆兰和密花石豆兰中茶多酚、镁含量显著高于云南石仙桃(P<0.05);广东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密花石豆兰,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密花石豆兰(P<0.05)。密花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作为广东石豆兰的易混伪品,在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以及抗肿瘤活性、抗宫颈癌、延缓衰老、增强活力等营养保健功效上,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都不能完全替代广东石豆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玉米白化相关基因PDE191序列信息和基因功能,以玉米叶片总RNA逆转录后的c D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出玉米PDE191基因全长c DNA。D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玉米PDE191基因c DNA全长1229 bp,编码33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软件预测PDE191蛋白分子量为37.79 k D,理论等电点为9.12,该蛋白二级结构主要构成元件为?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包含7个MTERF结构域。三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为球状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预测的结果相符。对该蛋白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显示,PDE191属于植物MTERF家族,在不同植物中存在其同源蛋白质,其中与拟南芥PDE191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9%。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玉米PDE19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但其野生资源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有濒临灭绝的风险,因此开展金花茶的回归引种,可有效保护该物种。为探究金花茶实生苗、扦插苗回归引种到原生境近7年后在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对其生长状况、成活率、光合特性和叶片形态特征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花茶回归苗木实生苗比扦插苗具有更大的生长量和更高的成活率;实生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高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其光能利用范围也大于对应点的扦插苗;实生苗的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 (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显著低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但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中脉导管直径和叶面积则均显著大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点和苗木类型分别对金花茶的株高、地径、成活率、Pmax、LSP、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在开展金花茶回归引种中宜优先选用实生苗种植,并选择具有中等遮阴环境的野外生境进行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