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粒子的名称及简单性质我们知道:早在罗蒙诺索夫时代,就已经提出了物质的分子结构学说,认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到后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所组成(但原子已不能保持物质之原有的性质了)。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原子是物质结构中最小微粒,把原子视为不变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居里夫妇在十九世纪末发现有些元素能够自动地射出一些带电或中性之粒子,这说明原子是由一些更小的粒子所组成,原子是能分裂的。这一现象称之放射性现象。它的发现给了当时对原子的形而上学的看法以有力的打击。原子的不可分割的学说,从此动摇了。在进一步对于原子性质的研究的基础上,卢索福提出了原子的结构模型,原子的中部是原子核,它的特点是又重又小,由不带电的中子及带正电的质子组成,在核外有带负电的电子绕其运动。这种原子结构的模型,由现代观点看来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气体绝缘系统电极表面覆膜时金属导电微粒带电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施加直流或交流电压的表面覆涂绝缘介质的楔形电极结构条件下,讨论了SF6中自由金属导电微粒在电场梯度力存在时的运动特性.通过实验测得的自由导电微粒运动起始时的电压,计算得到微粒所带电荷量,该结果与采用法拉第筒测得的结果吻合,即当电极表面覆以100μm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时,微粒带电量约为未覆膜时的30%~60%.通过对微粒与介质间局部放电导致发光现象的实验观测研究,表明表面覆涂绝缘介质的非平行平板电极间自由金属导电微粒的带电机理在直流电压下为电导电流或薄膜表面极化带电,交流电压下为微粒与介质间的微放电.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个计算带电基团电负性的方法:X_H=0.18∑niE/∑n式中,X_H 为带电基团电负性;E为带电基团的中心基原子的价层轨道 i 中的单电子结合能;n_i 为基原子的价轨道 i 中的电子占据数;n为本文定义的有效价电子数.利用上式,我们计算了102个带电基团的电负性.这些电负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它们能很好地用于非共轭体系,定量地解释有机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陶必修 《贵州科学》2012,30(6):87-89
从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等现代科学的观点出发,对中医人体经络理论进行研究。论证在腧穴处存在接触电位差,在体表与内脏之间存在温差电动势,这2种电动势会推动带电粒子在人体内运动,由此产生非稳衡电磁场;其它如脑电、心电、肌电及各种细胞电位都对人体电磁场有贡献。按量子力学,人体内的电子和各种离子特别是光子的运动不能用轨道描述,要用波函数来描述,由波函数可求出这些微粒的空间几率分布和变化规律,人体经气由这些微粒波构成,故其运动不需要特定管道。  相似文献   

6.
从静电场的基本规律出发,采用等效方法导出带电椭球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静电势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电荷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电荷有两种?为什么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为什么符合库仑定律?这些都是物理学的最基本问题。假设宇宙中存在一种物质微粒,暂称电质子,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多于其期望值,呈过剩状态,就呈正电性;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少于其期望值,呈缺乏状态,就呈负电性;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等于其期望值,呈饱和状态,就呈中电性。带电物体有向空间交换带电和不带电的微粒子以达到其中性状态的性质。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通过交换带电和不带电的微粒子实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力的大小符合库仑定律。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物质影响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但不影响方向。  相似文献   

8.
粒子束武器     
正如如果果你你是是军军事事迷迷,也许知道粒子束武器。顾顾名名思思义义,这种武器射出出的的"弹弹药药"是一束束粒子。比比芝芝麻麻还还小小的的"子弹"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则由许多更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比芝麻还小很多,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有的不带电。带正电的叫质子,带负电的叫电子,不带电的  相似文献   

9.
考虑了在柱体的侧面上满足非线性动力条件的拟线性抛物系统解的空间Phragmén-Lindel9f型二择性。利用微分不等式技术,证明了解随空间变量或者指数式增长或者指数式衰减。通过设置一个大于0的任意常数,获得了更加精确的衰减率和增长率。最后,把二择一定理进一步推广到了二元混合物中的热量方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电子在氢原子核外作某种分布运动,这一体系对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不妨可以看作与偶极子相同的物理结果,把这一结果与玻尔理论结合起来,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有趣的结论——如场强的量子化。进而把氦原子视为一电子处于这个偶极子的电场中,可以得到与实验值相接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真空蒸发方式制备的金属微粒-介质复合薄膜,会存在各种不同的微观结构缺陷。为研究它的这种缺陷,制备了Ag微粒-介质(BaO)复合薄膜,并在不同温度下退火,对这些样品做了正电子湮没寿命实验,结果发现随退火温度升高正电子湮没平均寿命减少,这是因为表征金属微粒与介质之间界面状况的缺陷经退火而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电子的发现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70)最早提出"万物由原子构成"的原始原子论,到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1766~1844)提出"原子学说"的近代原子论,2000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1897年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曾将原子译为"莫破尘"也是取原子不能再分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标准模型中存在一个物理的中性Higgs玻色子,许多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也都预言了中性或者带电的标量粒子.这些新的粒子能在现在和将来的高能对撞机上产生与标准模型中不同的信号.一般来说,因为标准模型中没有带电的Higgs玻色子,所以在未来的高能对撞机上发现了带电的Higgs玻色子或者带电的类Higgs玻色子,无疑就是发现新物理存在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用δ函数把均匀带电圆环表象成为过圆环所在坐标面上的电荷面密度,并结合推广了的静电场边值关系分区求解了介质球与带电圆环静电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位于坐标轴上的均匀带电直线电势表达式出发,给出了均匀带电直线在xy平面内任意空间位置时的电势表达式,然后,利用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导出了均匀带电直线在xy平面内任意空间位置时的电场强度坐标分量表达式。只需将各个顶点的坐标相应地代入表达式,采取分段计算然后叠加的方法,原则上可以计算任意多边形均匀带电线的电势和电场。实例计算任意四边形均匀带电线的空间电势和空间电场,并讨论了矩形、正方形及其中心轴线上的特殊情况。给出了一个计算任意多边形均匀带电线的普遍方法,具有良好的普适性。所得到的电势分布和电场分布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具体、准确,便于在工程技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书是由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的《原子、分子、光学物理》丛书的第3卷。在过去的40年里原子物理学经历了许多壮观的发展。本书收录了过去40年中作者与其合作者所撰写的有关原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所观察到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文章。由述评文章、在学校的讲座以及原始的实验和理论论文组成。其重点是放在具有广泛应用的物理学机理和通用方法上(例如缀饰原子方法)。书中讨论了象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光子相关性、量子跃迁、辐射改正、激光冷却与俘获、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各种各样的专题。第二版中增加了作者在1992年以后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带电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从电荷分布的微观解释和导体表面的特性出发,对带电导体表面电荷及分布做出了定性分析,并估算出任何带电体的带电层厚度均不超过一个原子的线度。根据带电导体与电介质的特性,给出了带电导体表面电荷与表面外电场间的定量关系式,并进行了详细地计算讨论。进而得出,无论是怎样的带电体,都至少有2个带电表面,不存在理论分析中二维度的纯数学带电面。现实中的任意带电体,仅有宏观意义上的均匀带电表面,而微观上是不存在均匀性的。  相似文献   

18.
以真空蒸发方式制备的金属微粒-介质复合薄膜,会存在各种不同的微观结构缺陷,为研究它的这种缺陷,制备了Ag微粒-介质(BaO)复合薄膜,并在不同温度下退火,对这些样品做了正电子湮没有寿命实验,结果发现随退火温度升高正电子湮没平均寿命减少,这是因为表征金属微粒与介质之间界面状况的缺陷退火而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平面分层介质中电磁场Green函数的解析形式,求解位于两平行板间的原子的电四极自发辐射衰减速率。结果表明,与特殊介质结构中由电磁场模式求解的电四极子衰减速率相同,但由电磁场Green函数求解的电四板子衰减速率具有一般性,可以考虑任意的三层平面分层介质中,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对电四极子衰减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维数值优化问题的空间分割微粒群算法。该算法通过将整个搜索空间分割成若干子空间,在这些子空间上利用嵌入零搜索算子的微粒群算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微粒群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高维数值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