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钢琴》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通过构建"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的钢琴课程结构,加强教材教法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建设,教学中突出实践性等措施,缓解教学困难,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世纪高校教育的新形势,作为中文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其教学方法之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讲评教学"、"比较教学"、"情境教学"、"结构教学"和"歌诀教学"等五种教学方法,是一套适应形势、别开生面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作为中文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其教学方法之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经反复探试,总结出了"讲评"教学、"比较"教学、"情境"教学、"结构"教学和"歌诀"教学五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倩  熊二刚 《科技信息》2010,(34):144-144
在学院倡导让学生"学的有用,学的受用"的培养目标下,抗震结构设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建筑结构抗震的特点,修订了原有的讲授方式,指出了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该课程基于"应用型"教育的构思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笔者在开展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试验过程中,从课程模式、课程整合、试验成效、"双元制"试点、试验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等方面探讨新形势下电子电器专业如何立足本地,走出一条适应中职学校师生互动教学、适应中职学校师生在专业上共同成长的路子。  相似文献   

6.
龚曼琪 《科技资讯》2013,(22):204-204
"电能计量"是供用电技术专业的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主要的基础可称为电路与此路和电子技术基础。在"电能计量"课程教学的改革中,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内容和结构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以期使"电能计量"课程更能满足社会相关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王亮清  梅芹芹  梁烨 《科技信息》2011,(13):193-194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工程人才,需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地质工程试验班"作为"产学研"和"学研产"相结合的产物,对开展实践教学,提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地质工程试验班"实践几年来的得与失,探讨了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建立了该班实践教学体系,分别从实习教学、开放性试验教学和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地质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特点,相对于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其实验教材可以自编,课堂师生互动更多,气氛更热烈,考核方式更灵活。该文同时对实验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设计了双语教学课堂及学生的考核方式。实践表明,实验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可以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外语能力,更好地推进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陆中  孙有朝  吴海桥 《科技信息》2010,(36):37-37,40
"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的是民航适航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对"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开展研究,分析了课程的学科内涵,明确了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课程教学方法。在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教学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开发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校本课程——"学会创新",就是通过实践探索一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学会创新"课程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构的六个方面出发,教学形式以活动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以思维训练为重点、开展合作学习;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因地制宜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学习环境的创设力求平等、自由、开放,运用"无否定评价"方式;课程设置采用"1+2"的模式。经过八年的实践,我们开设的"学会创新"课程已经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支持、社会认可并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纵观《桃花扇》全剧,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表现出轻“情”重“节”、抑“情”扬“节”的特点。可以说,《桃花扇》一剧是以“情”为主线,以“节”为旨归。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中既有时代原因,也受当时社会思潮、作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点儿”和“有点儿”是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的一组词。前贤对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作过研究,本文用大量例句结合现代理论对“一点儿”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的原因加以解释,并对“有点儿”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时只能用否定词“不”而不能用“没”的原因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的演变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史学研究不断扩展并克服自身发展危机的必然产物。“全球史”克服了“世界史”存在的弊端,为史学发展增添了新思维、新内容和新方法。“全球史”可以视为广义“世界史”的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词组”和“短语”都可以用来指称“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比较而言,用“短语”来指称这一级语法单位更合适一些,但在使用时需赋予其新的内涵。我们认为用“短语是由词或超词形式借助一定的语法手段构成的、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来界定“短语”会使其指称范围更加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中“有生于无”的命题,郭店竹简本作“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部分学者据此认为,老子只有有无平等的观念而不主张无先于有。对老子思想的整体把握,以及从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角度来论证,无先于有的观念并不能轻易地从老子那里剔除。“无”与“道”在形上层面同一,因而较“有”优先,有无的对等关系只在形下的经验世界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奏记以公府为对象,作为上行文的郑重性略次于奏笺。《文选》“奏记”类唯选阮籍《诣蒋公》一篇,为辞太尉蒋济之征辟而作。李善注引《晋书》以“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论其辞征之由,几成定论。其时司马氏与曹氏集团的斗争尚未表面化,阮籍辞征和对司马集团的政治态度无关,纯属个人服膺老庄处世观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达州诗人龙克诗歌创作的“疼痛”现象和倡导的“疼痛诗学”,指出龙克以“疼痛”为词根或关键词,不仅由此出发去理解、拷问诗歌,雄心勃勃地建构他的“疼痛诗学”;而且,疼痛也像一道血迹斑斑、永难愈合的伤口。无休止地到处撕咬着他的诗歌。阐述了在经历、穷尽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花样繁多的革命性语言方式和文本样态之后,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的标举“疼痛”既是龙克个人新的写作生长点的突破口,也是当下中国诗歌新的写作生长,最。  相似文献   

19.
李秀成的“保民为乐”与洪仁玕的“革故鼎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后世两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即李秀成的“保民为乐”思想和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保民为乐”提倡尊重他人的人生价值和人格,是一种人道精神、人本精神;“革故鼎新”建立在对近代社会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仿效“西法”,建设近代化国家的精神。李秀成和洪仁开是同时代的人物,但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李秀成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改朝换代”的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它不可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不可能将中国推向富强。洪仁开了解西方文化和历史,提出了《资政新篇》;从太平天国本身说,《资政新篇》没有得到实施,但是,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整体来观察,其所规划的各种改革,在洋务运动时期大多数得到实践。但《资政新篇》过分强调“法制”,丢掉了“伦理道德”。李秀戍的“保民为乐”思想弥补了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两者都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20.
《流别集》“为世所重”的主要是其所附之“论”而非“集”本身;《隋书》“辞赋转繁”乃举“辞赋”以概其凡,而“继轨”“取则”者与《流别集》之间,其体例亦非丝丝入扣。这与《南齐书·文学列传·论》所云与该列传所载有异略同,故以之说《流别集》有所失照。就今存佚文考察,《流别论》分为论“体”与解说作品两个部分。《文章志》乃独立于《流别集》之外的传录体书目。故考察《流别集》对《文选》的影响,不当涉及《文章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