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普遍认为介词"随"的用法始于先秦,事实上,"随"在西汉只是出现了个别类似于介词的用例。随着"随N+VP"句式的大量使用,"随"的动词义开始虚化,"随"逐渐由动词转化为介词:伴随动词发展为伴随介词,伴随介词进一步发展为经由介词和凭据介词;听从动词发展为任随介词,少部分发展为凭据介词。  相似文献   

2.
副词、介词是英语语法中的两大基本词类。Huddleston等2002年出版的《剑桥英语语法》(CaGEL)系统地阐述了介词的及物性和不及物性理论。部分副词被归入介词,成为不及物介词,澄清了副词和介词之间分类不清、功能不明的问题。因此,比较Huddleston的CaGEL与Quirk的CGEL,分析介词副词到不及物介词的嬗变和理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详细探讨了1908年以来提出的中文有机物命名方案在化学介词上的使用情况,指出虞和钦在《有机化学命名草》中最早使用化学介词,并着重论述了他使用化学介词的语境,梳理了继虞和钦之后化学介词的演变过程,讨论了各方案对化学介词省略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从语义分类及功能的角度来看,宁德古田方言的介词有自己的特色。语序上,古田方言介词都是前置式介词,介词短语语序基本上是"介词短语+VP"类型,少数为"介词短语+VP"和"VP+介词短语"并存的语序。  相似文献   

5.
汉英介词都属虚词,不能单独运用。汉语介词与名词、代词或词组一起组成介词结构,英语介词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词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英语介词最活跃,具有搭配能力强、词义丰实多变的特点,而汉语中的介词即少而又很不活跃。现把它们的主要区别和汉译方法简述如下。 一、英语介词表示意思有时比汉语复杂,可用全译或半译 英语中有些介词除了表示汉语的“介词”外,还可表示汉语的“方位词”。汉译时,必须注意汉语的习惯,把介词及其后面的方位词全译出来。如:  相似文献   

6.
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之一,其用法的复杂性给英语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扰。传统的介词教学往往是给出介词的意义,然后用例句加以解释,可结果学生对介词的区分往往仍含糊不清。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最活跃的部分,不仅是人们思维表达的一种系统方式,也是介词语义发展的重要机制。因此,隐喻可以为掌握介词语义及用法提供一种全新有效的视角。本文即是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尝试运用空间隐喻理论分析介词over并提出其对英语介词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汉语介词与英语介词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汉语介词与英语介词在性质、分类和语法特点上的异同,并对英、汉介词结构功能、语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爱珍 《科技信息》2010,(12):I0162-I0162
"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的难点。本文针对这一难点,把"介词"和"关系代词"的选择及搭配原则归结为介词和先行词的习惯性搭配、固定搭配以及先行词"指人"和"指物"应选择不同的关系代词等,同时探讨了介词及关系代词的一些特殊用法,帮助学生在定语从句学习中正确选择和运用介词及关系代词。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介词数量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多义词,但这些意义都是相互联系的。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介词意义的扩展是从最初表示的方位意义到表示抽象概念的一个过程,介词所表示的方位意义是介词意义扩展一隐喻化的重要过程的基础。文章主要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通过简单的英汉对比来浅析方位介词意义的扩展及其对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带来的影响,希望能够在日常的介词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生动地理解介词的隐喻意义,促进介词的习得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介词在英语和法语中的意义与用法之异同裘国伟英语和法语中,都有大量的介词。对于学习这两种语言的中国学生未说,介词是他们颇感头痛的词类,其困惑程度不亚于动词。在中学,乃至大学的课本中,设置了大量的有关介词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介词的意义与用法。然而,介词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建汉语学术论文语料库,文章分析汉语学术语体的介词使用特征。研究发现学术语体高频介词具有鲜明的书面语特征,社科语体比自科语体更频繁地使用介词,二者使用高频介词一致性较高,但在使用频率方面差异明显。以受事介词为例,通过归纳分析句式,发现学术语体倾向于使用书面语色彩较浓的“将”,比其他语体更少使用“把”。社科语体与自科语体在使用介词时句式选择倾向不同,二者的受事介词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例证分析了在公文写作中公文标题介词使用病误的4种类型:放错位置;过度使用;缺少必要介词;介词“对”使用不妥。  相似文献   

13.
滞留介词后存在两种类型的空语类:DP语迹和变项,正是因为这些空语类的存在才使介词滞留,介词总是不单独出现的句子中,其后的补足语不是名词短语、量词短语、名词性的Wh-短语、名词性的非限定性分句等这些显性成分,就是DP-语迹或者变项等陷性成分。介词后带陷性成分时,介词就成了滞留介词,滞留介词后的空语类受滞留介词的题元管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将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CLEC)中选取中国大学生的语料进行介词错误的量化分析,并从认知的视角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介词错误的原因进行深入解释。笔者在本研究中以介词at, on, in为例,重点剖析学习者误用以上三个介词的原因。结果表明,其主要原因是:英汉空间语义的不匹配,英汉空间维度的不匹配等。最后,笔者针对大学介词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歧路灯》中表示协同类的介词结构进行考察,从中选取了"和"字结构、"同"字结构、"并"字结构以及"连"字结构进行讨论。这几个介词结构基本上都形成于唐代,有新产生的,如介词"和";也有从动词转化而来的,如介词"同""并""连"。这四个表示协同的介词结构的用法较多,有些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至今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作为介词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文章利用隐喻、“非终结性动词”以及认知图景等理论,从历时的角度,对“非终结性动词”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相对非终结性”的说法,解释了部分“通过”从动词向介词衍化以及语义发展的过程。同时分析了动词义和介词义之间在语义上的延续。最后阐述这种探索方法给予汉语介词研究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介词虽为小品词,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英语介词。在英语中除了一些简单句如"Iamateach.er"等外,完全摒弃介词是构不成一个完美句子的。无论是英语介词还是汉语介词,都可表示多种关系。例如:英语的"at"可表示地点、时间、原因等多种关系;汉语的"在"可表示地点、方向和时间等关系。从语言学习的意义来看,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介词作一个比较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英汉介词特点比较(一)英语介词(thepreopition)现代英语介词绝大多数早已固定下来,如"at"for"in"Of"等。个另u介词是由其它词类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介词“就”在萌生过程中曾处于双动同结构的V1和V2位置。在汉代已出现较多的“就+N(处所)+V”和“V”+就+N(处所)”格式,这两种句法格式提供了“就”虚化的可能性。“就”在虚化过程中的发展线索是──“处所介词──对象介词──范围介词”。动词“就”的虚化始于汉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介词性质已明确。  相似文献   

19.
商务英语中介词的语义分析和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商务英语简约、精确和清晰的文体中,介词及介词词组被大量使用并具有特殊的语义.通过分析介词的隐喻和引申过程,可以深入理解介词在商务英语语境下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及特点,引起人们对介词语义的重视,以达到准确翻译.  相似文献   

20.
定语从句中介词宾语作先行词时,介词的位置依据介质的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介词的类型的有三种,介词的位置也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