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失地农民的规模在逐年快速递增,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了事关稳定的大问题。失地农民市民化是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但是如何客观评价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是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抽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确定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的因素并作为具体测评指标,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素质、社会保障、民主权利及社会态度等方面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测评指标体系,并对具体测评方法进行了选择。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家庭婚姻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也是农民的婚姻家庭观念和夫妻关系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城市生活方式和各种理念的输入必将打破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造就的农村家庭婚姻的同质性格局.探讨失地农民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其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婚姻生活的变化以及对传统的家庭模式的影响,对于积极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推进社会历史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是当前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失地农民的现状及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建议;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征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合理的补偿;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4.
葛根压缩饼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管理制度范围探讨入手,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建立及其实施的滞后性、制度体系的不完整性等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的路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究其原因在于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因素。从失地农民产生的原因、结合失地农民的现状,提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建设性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占用大量耕地,产生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需统筹考虑,这是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重要保证.通过成宁、潜江两地针对失地农民采取的安置模式和政策措施进行比较分析,证明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征地过程中造成的大量失地农民养老问题难以解决的现实,借鉴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对两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的成本、月领取标准、投资合理性及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调性进行对比,阐明了社会养老保险较重庆市现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优越性,提出:制度创新,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念更新,推进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资金多元化,实现保险金的保值增值;机制创新,强化政府资金统筹安排等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取向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永康市的具体情况,对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数字今后将进一步增加。由于现存法律制度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不足,导致失地农民失去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生活陷入贫困,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必须完善土地征用的法律规范,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解决失地农民劳动就业,建立失地农民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丛旭文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92-1396
农民失地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失地农民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制度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通过发展壮大地方经济,更好地为失地农民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保证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实现失地农民就地就业,减缓城市就业压力,促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地方经济就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最终实现失地农民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莞“三旧改造”中市民的诉求与拆迁补偿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现有“三旧改造”特别是在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存在的失地农民仍难享土地增值收益、忽视对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权利的保障、房屋产权调换制度不够细化、被拆迁房屋市场定价失灵等现象已经引起市民的不满,因此必须重视市民意愿表达和基本权利的维护,建立多元化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细化房屋产权调换制度,并探索征地补偿标准的科学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民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土地是中国土地流转制度下的产物之一。在这个制度下,农民被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所以应该根据不同农民群体的特点把他们纳入到不同的养老保险体系中。但是为了保证农民养老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需要将土地流转下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植根于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体系框架之下,并制定涉及资金来源、制度衔接、制度弹性和监管...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当前我国农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并且在此基础上,理清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思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水平的确立要立足于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以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为突破口实现城乡接轨。  相似文献   

14.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无法享受农村社会保障的相关待遇,也难以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之下,这严重影响着他们生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农民职业化是指农业现代化所要求的农民的专业化分工和职业化发展,其实质是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农民职业化的推进,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当前,加速推进农民职业化的当务之急,是构建农民职业化制度,包括人力资本归农制度、农业园区经营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地之间的矛盾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确立科学合理、稳定长久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土地市场,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须对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实行农村土地农民所有的制度,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征地政策不一致、同一区域不同征地用途政策不一致、不同阶段征地政策不一致、土地级差地租分配不合理等是我国城郊集体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在于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征用法规不完善、征收补偿费分配不合理、征收行为中权益不对等及部分地方领导发展观与政绩观出现偏差。因此,加强城郊集体土地非农开发和征收政策的宏观调控、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合理分配级差地租、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养老、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