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无论使用任何一种语言进行写作,都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综合性语言活动。外语写作更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审美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均有着很高的要求,因而成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的难点。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文献研究认为,诗歌是集中体现上述要素的文学样式,因而对于写作教学极具指导意义。并且,将诗歌元素引入德语写作课堂,使诗歌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不仅能够获得高效的教学价值,同时也会收获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抒情诗歌大量地是以乡村生活和风俗人情为背景,在诗歌写作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观点的表达。这种在描写乡村生活和风俗人情的诗歌中暗示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诗歌写作成为了弗罗斯特诗歌写作的一大特点和风格。本文仅以其短诗给予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鼻祖与集大成者,玄学派诗歌以玄妙著称。邓恩的作品是诗人坎坷命运的映像。研究邓恩诗歌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可以体味到玄学派诗歌的玄妙之处。  相似文献   

5.
梁上泉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少有的持续写作的诗人,写作时间之长,作品之多,显示了一个诗人对诗歌写作的不懈追求,为诗歇创作集聚了有益的诗学经验;梁上泉诗歌始终与人民的心灵相通,这是他诗歌最可贵的品质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6.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柳宗元的《江雪》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对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意境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有其相似性,都是由于怀才不遇促就而成。同时,两首诗歌从各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同样的孤独和超越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测试学的角度探讨了CET写作题对考生能力的要求。写作题旨在测试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具有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该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得体地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8.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柳宗元的<江雪>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对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意境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有其相似性,都是由于怀才不遇促就而成.同时,两首诗歌从各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同样的孤独和超越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回归诗性,建构经典”——论当代诗歌书写的精神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坚、韩东为代表的口语诗歌写作,注重日常性,拒绝伪抒情,曾经推动了当代诗歌的发展,但是成为主流的"口语写作"也出现了书写的中心化倾向,背离了诗歌艺术的艺术指涉,渐渐远离了诗歌本体所追求的文学性、内歌唱、经典性。  相似文献   

10.
自 2 0世纪中叶以来 ,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出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空白期” ,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新诗的发展。要想恢复和发展我国的诗歌事业 ,必须先从恢复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制度开始。  相似文献   

11.
森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诗人之一,创作出了大量具有"个人诗歌形态"的诗歌作品.其文本呈现出四大基本特征1.批评意识;2.叙事性写作;3.开拓"智性"空间;4.精神分析.通过对森子诗歌创作的个案研究,来表明笔者对90年代诗歌写作的一个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2.
“民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诗歌写作的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中国新诗的多元化发展与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诗歌创作与探索呈现出了三个突出的写作特征:一是绝对独立自由的个人写作立场;二是向世俗生活彻底敞开的取材原则;三是诗歌语言口语化极力追求。这种实践与探索呈现出明显的非诗化特征,存在着许多认识和探索的误区,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怀亚特是把十四行诗这种诗歌形式引入英国诗坛的第一人。他的十四行诗大多取材于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的精髓。他的著名诗歌《别了,爱》充分体现了皮特拉克十四行诗的写作风格,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写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时代背景对托马斯·怀亚特的这首诗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分析,以期寻找它所体现的英国诗歌的时代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作文课教学中,只有抓住了对学生习作的综合评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和正确的写作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蓝冰是中国当代现代主义诗歌北方群落的重要成员,他的现代主义诗歌迥异于其他现代主义诗作。他的北方意象丰富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意象体系。为山水立心,为江山立传,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转向。其底层诗歌写作,体现了平民知识分子可贵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6.
张执浩是当下诗坛上一位比较重要的湖北籍诗人,其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对语言的精到把握。诗人以"梦话"作为诗歌的语言生成机制与突破口,能灵活运用拟人、隐喻等各种修辞来提升诗艺,并注重运用张力美学来调整词语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形成诗人独特的"离心诗学"。张执浩自如地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使其诗歌写作日益精进,但并不在语言迷宫里迷失方向,而是注重对汉语诗性特征的开掘。其诗歌写作拓展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森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诗人之一,创作出了大量具有“个人诗歌形态”的诗歌作品。其文本呈现出四大基本特征:1.批评意识;2.叙事性写作;3.开拓“智性”空间;4.精神分析。通过对森子诗歌创作的个案研究,来表明笔者对90年代诗歌写作的一个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8.
对唐代卢肇现存诗歌的写作年代逐一进行了考证,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卢肇的诗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檀俊 《科技信息》2008,(1):254-255
罗纳德·斯图亚特·托马斯是二十世纪一位用英语写作的威尔士诗人。他早期的田园诗歌以描写威尔士北部山区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为主,内容实在,语言朴素,比喻新奇,叙述角度多变。特别的威尔士诗歌形象和独特的诗歌形式使他的田园诗在同类诗歌中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构成了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举措和新突破,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如何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