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至今日,学界有关海子的研究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通过"赋魅"的文学批评,将海子"诗化"、"形而上化",甚至"神化";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对海子及其诗歌的鄙弃和指责,最终将海子"妖魔化"、"简单化"。这两种批评方式都是反历史的,都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在《梦游症患者》里,历史开始于行走,结束于沉没,而在行走与沉没之间,则是欲望的尽情释放。墨白意欲解构"文革"神话,通过沉痛的反思和无情的暴露,再现一个"丧失了精神自我的年代"所可能达到的荒谬和怪诞,从而在精神的维度上为"文革"历史作出重述。  相似文献   

3.
热播剧《蜗居》展现了一个2002年到2009年的小历史,一个关于"蚁族"生活的历史。透过《蜗居》,通过"蚁族"的生活状态,我们看到了这一代大学生关于就业择业的心理危机,本文便由此分析了"蚁族"就业心理的危机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性与资源稀缺性两个理论前提出发,构建一个基于资源稀缺性基础上的供求分析"博弈论"和基于产权基础上的"契约论"双重结合的逻辑分析框架,并通过历史和逻辑两条主线,探索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历史形态演进路径及其逻辑理据。  相似文献   

5.
靳海涛 《科技信息》2011,(33):397-398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いじ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于有因为不堪被"いじめ"而自杀的。通过对"いじめ"现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儒释道三家的相关论述表明了中国历史上所认定的"忍"与"发"的相继关系,在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释文化认定中,通过对传统"忍"的一系列思考,提出了"忍"而后发论这一思想,借此来揭示中国人"忍"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相似文献   

8.
由于习语的产生和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所以本文通过对含"Dutch(荷兰)"的习语分类列举分析,从历史角度探析它们产生的最根本的背景原因,从而阐明了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9.
姜建涛  刘国栋 《科技信息》2010,(15):9-9,357
通过对"形象"概念的深入剖析,笔者认为历史街区形象构成的实质是隐性要素、显性要素和行为要素的集成。该文通过深入挖掘隐性要素、显性要素和行为要素的内涵,通过物化、基因提取与植入、触媒导入与激活等措施与手段,实现历史街区形象延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主题是"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并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神话历史"、"遗产与历史"、"族群与历史"和"证据法"展开热烈讨论,这一议题继续凸显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革新,进一步拓展了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1.
约瑟夫·马里在《神话历史》中提倡一种"现代史学"——神话历史,通观全书,神话历史是一种叙事模式,主张"体认神话",探寻历史意义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还主张运用"神话手法"。约瑟夫·马里启示我们在现代历史和生活中发现神话历史。  相似文献   

12.
从百年史观探析当代大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洁 《科技信息》2010,(19):I0095-I0095
本文欲通过对中国大学史的考证,解释"高等教育"和"大学"这两个名词的不同意义,和疏理这两种不同的叙事框架,以期反省中国大学历史的研究,并探析对当下大学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玮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7):65-66,83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博尔赫斯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其中占主体部分的侦探小说是一个关于"为了追求生命的意义而不断选择"的故事,然而时间的不可逆转以及死亡的威胁都让这种选择遁入虚无。但博尔赫斯采用了套盒模式,将这个虚构的侦探小说嵌入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之中,并通过整个故事的结构构建起一种积极的、动态的"后现代历史叙事"观,从而得以在虚无之上寻找到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可以通过考察现象的起源来实现,这是从历史视角的考察。本文通过研究旅游学中常见的三个语词"迁徙"、"旅行"、"旅游"在旅游发展史中的具体含义,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中找到了旅游的本质属性,即它的精神属性。  相似文献   

15.
雍洁 《当代地方科技》2009,(12):151-151
今人对"五五宪草"的评价普遍不高。究其原因,除了文本自身,还有历史遗留的政治因素,这样得出的评价是难以公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五五宪草"的制定经过、文本变化、争议和评价、思想基础的梳理,来重新认识"五五宪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汉语被动句的发展演变历史和儿童被动句习得顺序研究给我们的启示,通过借鉴和创造性运用动词被动化理论和功能"再造"理论,探讨解释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生成模式。认为汉语"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长、短"被"字句的生成不能遵循同一模式,不能拥有共同的句法结构。汉语"被"字句的其它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经二次计算,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而生成。  相似文献   

17.
于晓梅 《科技资讯》2010,(6):232-23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依旧有它极强的生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分析,以及对当代青年的"孝"观念的阐述,来探讨在现代社会如何发扬传统"孝"文化中的优秀成份,以促进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家细读"是作家传记的着力点,甚至是其目的。传记作者通过"作家细读",对作家生平中有意义的但被历史叙述有意或无意遮蔽、擦除的"琐事"、"心事"的深度解读,从而揭示作家隐秘的心灵纹理以及情感脉络。注重作家细读的作家传记无疑构成了对文学史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新、传承、转化,来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本文从"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现状出发,分析"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